语文 名称的来历

作者&投稿:化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语文的由来~

“语文”名称的由来

清末废科举、兴“新学”时,有一门功课叫“国文”,教的是文言文。 “五四”以后,白话文兴起,小学“国文”改称“国语”,侧重白话文,提倡教学接近群众实际语言;中学仍称“国文”,侧重文言,但加入一定的白话文。

1949年6月大陆大部分解放,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研究全国范围使用教材,确定中小学都应以学白话文为主,中学逐渐加点文言文,作文则一律写白话文,要求在口头上和书面上,使学生能掌握接近生活实际、切合日常应用的语言能力;并采纳叶圣陶的建议,不再用“国文”和“国语”两个名称,一律称为“语文”。

“语文”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话言两个方面:在口头谓之语,在书面谓之文;口头的包括听和说,书面的包括读和写。使用“语文”这个名称,表明了要进行全面的语言训练,纠正封建社会长期遗留下来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分家,教学里只管读文章、写文章,不管口语训练的弊病。

清朝末期,废科举、兴"新学"。1905年,朝廷废除了科举制度,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新学堂开办的课程甚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但是教授本国语文的课程没法引进,只能是教授历代古文,当时称之为"国文"。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随着新文化运动全面开展,白话文逐渐兴起。小学的"国文"课改称"国语",侧重于白话文,提倡教学接近群众实际语言;中学仍称"国文”,侧重文言,但白话文的比重也明显增加,选用了鲁迅、胡适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
1949年6月全国大部解放,当时的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决定编写统一的全国范围使用的教材。确定中小学都应以学白话文为主,中学逐渐加一点文言文,作文则一律写白话文。并要求在口头上和书面上,使学生能掌握接近生活实际,切合日常应用的语言。
同时,采纳了叶圣陶的建议,不再用"国文"和"国语"两个名称,一律称为"语文"。

扩展资料: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
语文是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和文字的学科总称,一般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
中国由于古代文献丰富,文字比较特殊,语文比较发达,广义的语文也应该包括语言学,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总称,但现在由于国际学术分科中语言学是一大类,所以目前反而是语文学从属于语言学,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语文》也是中国的学校等教育机构开设的一门主要学科,中国语文教科书一般讲授的是汉语文。

语文”的含义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先复习一下叶圣陶先生对“语文”学科名称的来历及其含义的权威论述。他说:“‘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宜并重,诵习课文,练习作文,因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这段话把“语文” 的概念表述得非常明确,“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就是说,“语文”包含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方面。同时,也说明“语文”学科名称的来历以及语文课必须听、说、读、写并重,这里有两点需要明确一下:第一,不能把语文课看作是只学习口头语言。有的文章提出“难道没有语文课程,人就学不会使用语言吗?没有语文课程,人照样可以学会使用语言,这是不言而喻的。”我认为此种看法只是针对口头语言而讲的,难道文盲就不会说话吗?可是学校中设置语文课程,不完全是学习口头语言,而更主要的是学习书面语言。当然,书面语言也可以在生活中学习,不过还是应以学校语文课为主,否则,可以不入学校学习。所以学校的语文课必须听、说、读、写并重。第二不能把语文理解成“语言文字”。虽然社会上有时把“文字”就作为书面语言的代用词。但是严格讲,“文字”和“书面语言”不能等同。其实叶老早就指出“语文”和“语言”、“文字”、“文学”的不同。他说:对于语文“有人释为‘语言’‘文字’,有人释为‘语言’‘文学’,皆非立此名之原意。第二种解释与原意为近,唯‘文’字之含义较‘文字’为广,缘书面之‘文’不尽属于‘文学’也。课本中有文学作品,有非文学之各体文章,可以证之。第一种解释之‘文字’,如理解为成篇之书面语,则亦与原意合矣。”所以在叶老的论文中有时也出现过“语言文字训练”,此处的“文字”即为“成篇之书面语”。因为不论是口头语言或是书面语言,都载负着一定的文化、思想、情感内涵。“文字”就不同了,虽然,汉字的单音词很多,凡是词即具有一定的意义,汉字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但是单个的汉字不能反映完整的语言。汉字只是表达语言的书面工具,它和语言是表达口头语言的工具一样,不能把语音作为口头语言,同样也不能把文字等同于书面语言。因此,前一阵倡导的“语言文字训练”,容易使人误解,使语文教学变成单纯的“语言文字训练”,使语文教学失去丰富的文化、思想、情感内涵。由此可见,对于语文学科的概念必须理解清楚,才不至于出现问题。

随着文化得发展,随着文明得提高,随着社会的进步


海沧区18325624556: 语文的来历 -
黎晨门冬:[答案] “语文”的由来 清末废科举、兴“新学”时,有一门功课叫“国文”,教的是文言文. “五四”以后,白话文兴起,小学“国文”改称“国语”,侧重白话文,提倡教学接近群众实际语言;中学仍称“国文”,侧重文言,但加入一定的白话文. 1949...

海沧区18325624556: 语文这个名称的来历及演变过程中国的语言不像德语、英语、日语、德语
黎晨门冬: 610235924:你好.你问:语文这个名称的来历及演变过程. 我把词典上有关的内容打出来,供你参考. 【语文】:①语言和文字:语文规范|语文程度(指阅读、写作等能...

海沧区18325624556: 简述“语文”名称的由来、内涵的约定 -
黎晨门冬: “语文”的由来 清末废科举、兴“新学”时,有一门功课叫“国文”,教的是文言文. “五四”以后,白话文兴起,小学“国文”改称“国语”,侧重白话文,提倡教学接近群众实际语言;中学仍称“国文”,侧重文言,但加入一定的白话文. ...

海沧区18325624556: “语文”一词最先出自于谁之口? -
黎晨门冬: 据《六十年”语文“史论(1887-1950 》,“语文”一词产生于19世纪末,在解放前已是一个常用词了,但作为课程名称的时间较晚.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称为“...

海沧区18325624556: 语文的来历20字知道的,赶快帮忙 -
黎晨门冬: 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了中小学甚至扩张到其他国家的一门主课.

海沧区18325624556: 广泛阅读量为什么对高等教育很重要呢? -
黎晨门冬: 叶圣陶先生曾对语文学科名称的来历和其含义做过权威论述.他说:“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

海沧区18325624556: 100个语文成语来历注 -
黎晨门冬: 巍为壮观 鳞次栉比 歌尽倾君 雁过留声 秋风萧瑟景色宜人 碧瓦红墙 染指年华 金风送爽 春种秋收万籁俱寂 鱼米之乡 白璧微瑕 秋色宜人 精妙绝伦别具一格 桂子飘香 红尘画卷 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金碧辉煌 人间天堂 沧桑年倦 春兰秋菊 春兰秋菊赏心...

海沧区18325624556: 课文《落花生》名字由来 -
黎晨门冬: 广植于各地,我国亦多栽培,种子供食用或榨油,茎叶为很好的绿肥.花于受精后下弯,且由于花柄的伸长使幼荚穿入土中成熟.低矮草本;茎常匍匐;偶数羽状复叶,有小叶2-3对,无小托叶;托叶与叶柄部分合生;花单生或数朵聚生于叶腋...

海沧区18325624556: 语文的语字的来历 -
黎晨门冬: 论也.从言吾声.鱼举切

海沧区18325624556: 《论语》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
黎晨门冬: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