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是根据什么发明的?他有什么道理?

作者&投稿:潮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是谁根据什么发明的?~

关于十天干十二地支的特性原理,六十甲子的组成原理

  据说,天干地支的发明者是四五千年前上古轩辕时期的大挠氏。
  起先,天干仅是用来记日,因为每个月的天数都是以十进位的;地支用来记月,因为一年十二个月,正好用十二地支来相配。可是随之不久,人们感到单用天干记日,每个月里仍然会有三天同一天干,所以便用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分别依次搭配起来的办法来记日期,如《尚书·颐命》就有“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怿。甲子,王乃洮拱水,相被冕服,凭玉几”的记载,这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四月初,王的身体很不舒服。甲子这一天,王才沐发洗睑,太仆为王穿上礼服,王依在玉几上坐着。后来,干支记日的办法又被渐渐引进到了记年、记月和记时。这样,干支记年、记月、记日、记时的一整套体系就在实践过程中,渐次地形成了。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最小公倍数是六十,所以它们依次从头结合到底一个循环,通称“六十甲子”。“六十甲子”的次第是: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以上“六十甲子”,每个单位都可按照先后顺序分别代表不同的年、月、日、时。比如以日为例,清代道光二十二年壬寅(1842)农历四月十一日是己亥,那末四月十二日、十三日就可顺次推知为庚子、辛丑……四月十日、九日就可逆次推知为戊戌、丁酉……。这样六十甲子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以至无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历法混乱,夏历、殷历和周历同时并存。三种历法之间的主要区别是每年开头的月建不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改用夏历建亥之月的十月为一年的开头。此后直到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改用太阳历,才正式确定以夏历建寅之月的正月,作为一年的开头。打这以后的二千年间,除了王莽、魏明帝时一度改用殷历,唐代武则天和唐肃宗一度改用周历,一般都以夏历的寅月作为一年的起始。
  十二时辰在古代的一种通俗叫法。这种俗称,主要是借助一些自然特征和生物特征宋表小的。“鸡鸣”、“人定”,借助于半夜鸡叫和人入夜睡觉的特征。“食时”、“哺时”,借助吃饭时刻表示时间。古人一日两餐,早饭在日出以后,隅中以前,所以称这段时间为“食时”;晚饭在日跌(太阳偏西)以后,日入以前,所以称这段时间为“哺时”。除此之外,其余留下的八个时间俗称,多半以太阳位置为主要特征宋表示的。这里要注意的是对于子时的划分,因为上半时辰在夜半前,所以属上一天,下半时辰在夜半后,所以属下一天。

是谁发明的没能为您找到,
但据我所知,天干地支并不只是古代计数之用的
这点和阿拉伯数字不同
它不光能计数,还代表着事物形态的发展,有象形通假的意思在里面
如:甲--——象征着种子在甲胄中
乙、的形态如种子刚刚孕育出的小苗
丙、破土而出
丁、长成
戊、很茂盛了
己、停止生长了
庚、老了
辛、……
壬、妊娠之妊
癸、终结…………

呵呵,有些已记不太全的了,只是这个意思。

找些下面的资料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干支还是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任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己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

干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纪日法

甲炎了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参考资料:http://www.baidu.com/s?ie=gb2312&bs=%C8%CB%B9%A4%D4%F6%D3%EA&sr=&z=&wd=%CC%EC%B8%C9%B5%D8%D6%A7&ct=0&cl=3&f=8

古时候的文人发明的


天干地支到底是按阳历算还是阴历算
准确来说,天干地支是依据24节气来计算的,无论是阳历还是阴历最终都要根据节气信息来确定干支.阳历和阴历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例如:公历1981年8月23日7时10分对应农历是农历 一九八一(鸡)年七月廿四 辰时 .这一天是立秋节后15天,其干支是:辛酉 丙申 癸酉 丙辰 ....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是谁根据什么发明的?
黄帝受天地感兴启发,将天干布象于天形,将地支布象于地形。因此,天干,又称为“天”的形态,地支又称为“地”的形态。天干地支融合一在起,用来治理天下。当时,担任史官的大挠氏,将干支组合搭配,确定了干支的阴阳和五行。那么,古人为何将10天干以“甲”为首,12地支又以“子”开头呢?每个干...

天干地支什么时候出现的?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
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古代纪年历法,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 二.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与十二生肖一一对应,分别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

天干和地支分别是什么
干,就是天干;支,就是地支。天干和地支合起来,称为干支。干、支是上古时期就已经出现的一种计数、计时符号,就像我们现在所使用的阿拉伯数字一样。干支的取义,源自于树木的“干”和“枝”。干,就是树干。支,就是树枝,就是树干的分支。也就是说,地支是从天干中分出来的支。干和支是这么一...

十二地支的由来及天干地支的关系分别是什么?
地支藏干关系有十二种形式,分别是子藏癸、丑藏己癸辛、寅藏甲丙戊、卯藏乙、辰藏戊乙癸、巳藏丙戊庚、午藏丁己、未藏己丁乙、申藏庚壬戊、酉藏辛、戌藏戊辛丁、亥藏壬甲,每个地支中都藏有一个到三个天干。地支藏干 地支藏干的口诀如下:子藏癸水在其中,丑中癸辛己土同;寅藏甲木和...

什么是天干地支?
地支则包括十二个符号: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两者结合,形成六十个基本单位,用以循环纪年、纪月、纪日,甚至有时也用来纪时。详细解释如下:天干地支的命名来源于古代的天文学观察。古人通过对天空中星象的观察和认识,逐渐形成了一套以天象为基础的计时体系。天干一词...

地支是怎么来的 天干与地支之间有什么关系
地支的“地”,无疑是指天笼罩下的大地,属于阴;支,则是树木的枝即主干上的分支,也就是长满树叶的枝条。地支这十二个字,是指大地上寒暑十二个月的交替,是草木从萌芽、生长到枯萎死亡的生命轮回过程。天干与地支,既是天与地的关系,也是“干”与“支”的关系,就仿佛一株参天大树,根牢牢地长...

天干地支的由来是什么?
据《五行大义》记载,天干地支是由大挠氏在黄帝建国时所创制。大挠氏根据五行(金木水火土)和斗机所建,创立了甲乙等十干和子丑等十二支,使其相互配合,形成了用于纪历的干支系统。我国的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一年。为了使历法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

天干地支是什么 天干地支的起源
天干数目有十: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数目有十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些天干地支最初取义于树木,故名斡枝,反映了植物消长的更替过程。也有说,与上古太阳有干个的传说相关。相传是黄帝时大臣大桡所发明。《五行大义》记载:“支干...

天干地支是什么
1、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支曰: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2、简化后的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

东平县19161447369: 中国的天干地支的由来 -
宿狄产后: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及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根据《五行大义》中记载,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东平县19161447369: 天干地支是根据什么原理创造的 -
宿狄产后: 他不是根据理论创造,它是很多理论的根基,也就是很多事情以它为理论 它的最初出现是用来计算时间的

东平县19161447369: 天干地支的由来? -
宿狄产后: 辞源”里说,“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 【天干、地支为何物?】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传说天干地支是黄帝时候的大挠氏所创.其...

东平县19161447369: 天干地支是什么含义又是怎么来的?天干地支是什么含义又是怎么来的呢
宿狄产后: 意思是说:大挠根据五行,观察天地运行规律,创出一种历法,以“甲乙”表示太阳,叫做“干”,以“子丑”表示月亮,叫做“支”,关于天的规律就用“太阳”,关于地的规律就用“月亮”,这就是“干支”的来历

东平县19161447369: 天干地支的概念起源于什么时候?建立这些概念的根据是什么呢? -
宿狄产后: 干支理论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大特色,干支理论的创立是新石器文化和青铜文化的重大贡献. 十二地支的创立,应晚于阴阳概念的建立,是伏羲以后,神农之世(农业生产有此需要)的事;而十天干的提出,和五行学说的形成有密切的联系,...

东平县19161447369: 天干地支是怎么来的?十二生肖又是怎么产生的? -
宿狄产后: 天干地支是怎么来的? 中国殷商时代发明记日的发法,也就是一种历法,60为一个周期.以下是我找到的资料: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也叫十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西、戍、亥,...

东平县19161447369: 请问天干地支是怎么来的? -
宿狄产后: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干支还是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

东平县19161447369: 天干地支到底是怎么来的? -
宿狄产后: 根据现有的考古材料,古人早在殷商时代就开始用天干地支纪日,大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天干的汉字数目依次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汉字数目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东平县19161447369: 天干地支分别是什么,有什么用,怎么来的 -
宿狄产后: 天干地支:也称"干支",是"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天干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的合称. 六十甲子:用十干的"甲、丙、戊、庚、壬"和十二支的"子、寅、辰、午、申、戌"相配,十干的"乙、丁、已、辛、癸"...

东平县19161447369: 天干地支五行的开启时间和开启人,也就是说是哪个朝代发明的,发明人是谁 -
宿狄产后: 天干地支、五行、阴阳,不是在同一时期产生的,也不是由某个人所发明.天干地支最早出现在殷朝中期,自甲骨文上了解,表示十进法为周期的十干以及十二进法为周期的十二支,所组成的六十干支,在殷朝已经应用于代表日或月.五行说和阴阳说起源于极早期太古时代,但到汉朝才融为一体,成为“阴阳五行学说”.干支、阴阳、五行,均源于不同时期,独立、相关而后相融.形成非一朝一夕,渐进疏精而成,是当时的最高层学者、思想家智慧的结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