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临终前为什么要让弟子看一看自己“手”和“脚”?

作者&投稿:充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因为怕受到损伤。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身体受到一点点损伤就是不孝的体现,而如果一个人到死亡的时候身体还是完整的,没有什么损伤,那么就可以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大孝子。不要认为曾子这种思想很迂腐,毕竟在封建时代中,这种思想是从一个人出生到死亡,都一直存在的,是根深蒂固的思想,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而言,就像水是液体一样不可打破的定律。

曾子在临终前,让弟子们看看自己的手、自己的脚,并且十分的惶恐,生怕自己的手脚不存在了似的。他的弟子告诉他一切完好,他才放心,并且说以后都不会有问题了。他为什么很惶恐?因为他将要死去了,如果这个时候他的“发肤”受到了损伤,那么他的一生就要被扣上个“不孝”的名头。虽然说可能并不至于如此严重,但是以当时的社会环境而言,万一他的“发肤”有所损伤,他一定无法被后人尊称为“宗圣”。他的弟子告诉他一切完好,他就彻底地放下了心,原因自然是马上就要死了,那么就不会再受到什么损伤了。他这一生至少是完美的了。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里面所蕴含的思想核心是指中国弘扬了几千年的“孝”道文化,只不过太过于极端了。在清朝时期,为了在思想上奴役汉人,满清朝廷强制所有人剃辫子,就是想要在文化上打击汉族文化,让人们从内心就感觉愧对祖先,从而无法彻底的站起来反抗满清的统治。

综合而言,曾子也是一位把“孝”做到极致的人,从这点来看所谓的“圣人”其实也都是普通人,他们也深受时代文化的影响,真所谓“是非对错很难一概而论”。



其实是曾子在告诉弟子,要行事谨慎小心,爱护自己的身体,身体是父母给的,正如那句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一定要孝敬父母。

因为曾子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他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果有一点损伤就是不孝顺。所以让弟子看看他的手脚有没有损伤。

因为古代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到临终还保全自己全身是孝道所在。曾子是为了让他的弟子明白这个道理。


老人在临终前为什么子女不能在身边呢?
8. 子女的陪伴能够使老人了无遗憾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也是孝心的体现。9. 在中国,传统的家风强调对老人的照顾。大多数家庭都会努力让父母长寿并给予最好的照料。10. 当老人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许多家庭面临一个问题:是否应该在老人最后时刻守在其身边。11. 实际上,老人在临终前需要的是平静和...

为什么老人临终的时候不让子女在身边
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当他们的寿命到达一定的极限时,他们就会离开人世。有一种说法认为,老人临终时,谁能在他们身边,谁就能得到福气。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这个话题。1. 老人临终时,有人认为如果老人不靠在亲人身上,就可能发生“落枕空亡”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不仅老人的灵魂不得安宁,家庭的运势也...

老人临终前子女不在身边有什么说法么?
传统的家风 在国内,家庭中对老人的照顾是一种传统的家风。大多数人都会尽力让父母长寿,力图给父母最好的照顾。不过,当老人的生命将要结束时,许多家庭都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子女们是否要在老人最后时刻守在身边。其实,在老人临终前,他们需要的是平静和安宁。子女们的陪伴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

老人临终之前,为什么嘴里会说出一些胡话?
有些人临死前会唤自己孩子的小名,还有人觉得这只是人的心理聚焦效应。老人患老年痴呆症,脑血栓及其他精神性疾病后,经常会说胡话。所以在死前说胡话也是很正常的,而有些人强行将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让人误以为人死之前说胡话具有某种征兆。其实,有些人在临死之前,确实能预料到自己大限将至。其...

老人临终前的12小时内出现的征兆,老人临终前一个月有哪些征兆?
老人在临终前,通常面临着极大的生理痛苦和心理痛苦,医护和家属要尽量帮助老人满足生理、心理需求,做好老人的临终关怀,让临终老人的生命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心理得以安慰,提高其尚存的生命质量。癌症临死前8小时的征兆。2、老人临终前的12小时内出现的征兆:老人临终前的种种征兆 3、老人临终前的...

见不到老人咽气的子女,老人咽气时儿女不全在身边有什么讲究?_百度...
6、见不到老人咽气的子女:老人在临终前儿女小30岁不能见有什么说法 老人去世之时盼望家族里的孩子们全都到场,让老人见***面,子女们也想见老人***面。没有听说过小于三十岁的人不能见***面的说法。子女在外地都要忙忙赶回家见老人***面嘛。老人落气时陪在身边的人。7、见不到老人咽气的...

老人病重去世前预兆
老人病重去世前预兆有很多种,比如脚肿或者脸肿、回光返照、口渴等,以下大概列举了几种,仅供参考:1、脚肿或者脸肿 俗话说男怕穿鞋,女怕戴帽。意思是男的脚肿了,女的脸肿了,这种情况就很快了,差不多也就几天的时间了。如果有病重的亲人发现这个情况,一定要多陪陪他们。2、回光返照 这个大家都...

人死之前有什么征兆?
当然,这种靠一过性的力量支撑的活力只能是昙花一现,因为ATP的能量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所以人在临终前出现的兴奋也会十分短暂。这就是“回光返照”的原理。 人要死之前有什么症状 法医学将典型的死亡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死因的千差万别,决定了不同死因的死亡过程各有...

老人去世谁在身边有啥说法
2. 养老与送终是不同的概念,尽孝是必须的,但能够陪伴老人走完生命的最后旅程同样重要。3. 尽管有的子女在老人离世时无法陪伴在旁,这将成为他们终生的遗憾。但只要在生前尽到了孝道,他人对此不应有所指责。4. 老人在临终前最希望见到的往往是自己的子女,这样的团聚能够让他们感到心安,减少遗憾。5...

为什么老人去世时,子女要在身边
老人临终前都希望同后人见面,作最后的诀别,这种由儿女守着咽气叫“送终”。死者终前大都会出现“回光返照”现象,要吩咐叮嘱后事,如事业的继承,财产的处理和怎样为人处事等。有的事先还要到公证机关立书面遗嘱。当然在老人去世前也要好好对待,首先、以照料为中心:老人临终阶段,尤其在病房,以治愈...

垦利县13762967320: 求一些诗云 如子曰什么 诗云什么急 -
红哀安卡:[答案] 就是这么一回事,你自己总结吧. 《论语·泰伯》: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注疏: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郑曰:“启,开也.曾子...

垦利县13762967320: 《论语》中今而后吾知免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红哀安卡: 【原文】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注释】 曾子:曾参,孔子的弟子.《论语》成书时,后世门生记其言行,尊称“子”. 战战兢兢,如临...

垦利县13762967320: 《孝》的含义是什么? -
红哀安卡: 一般说到“孝”,总容易想到“尊敬父母”,实际上,儒家所说的孝,还包括了其他两个方面,即“祭祀祖先”和“生育子女”.为了尽孝,要生育子孙,使祖先得以再生.自己虽然要在某一天面临死亡,但是,通过子孙、家族的祭祀,而可能...

垦利县13762967320: 《论语泰伯》译文非常紧急
红哀安卡: 【本篇引语】 本篇共计2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 曾子在临死前要他的学生们看看自己的手脚,以表白自己的身体完整无损,是一生遵守...

垦利县13762967320: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
红哀安卡: 【译文】 曾子有病,把他的学生召集到身边来,说道:“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看看有没有损伤)!《诗经》上说:'小心谨慎呀,好像站在深渊旁边,好像踩在薄冰上面.'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是不再会受到损伤了,弟子们!” ...

垦利县13762967320: 曾子换席的启示 -
红哀安卡: 曾子弥留之际,家人及部份学生在床前守候,气氛凝肃.执烛 的童子无知地突然间发问,指出床上席子太花不合曾子平时常讲的礼仪.大人们摇 手制止他多讲.病中的曾子已听到童子的问话.无气力地说:「不错,这席是季孙 宰相送的.虽然如此,因我无官阶,不配用它.你们帮我换掉.」众人拗不过,只 好照办,席子刚换过,曾子一转身便死去.这故事的教育意义是人要坚持原则至死 不渝.换席的本身不是故事重点. 曾子虽出于不得已接受了季子的礼物,但临终之时并不姑息迁就自己,易箦以明心志,善始善终,保住君子之德一生不坠.

垦利县13762967320: 我从曾子身上学到了孝作文800字 -
红哀安卡: 孝孝孝是中国文化的美德,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一个好人,哪个没有把孝字放在心中第一位?01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

垦利县13762967320: 怎样概括曾子换席的内容 -
红哀安卡: 曾子换席的内容:描述了曾子临死前的故事,显出了曾子知错就改,严于律己的品德.

垦利县13762967320: 关于孝的小故事和古诗 -
红哀安卡: 1】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2】二十四孝应该是指《二十四孝图》上所描绘的二十四个故事:01 孝感动天 传说中的远古帝王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

垦利县13762967320: 孔子和孟子有什么关系?孟子老师是? -
红哀安卡: 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是曾子,孔子临终前将自己孙子子思托于曾子,而孟子是子思的门人(可以看做弟子);再者孔子是春秋时期人,孟子是战国时期人.我们常说的四书,也就是《论语》《大学》(曾子)《中庸》(子思)《孟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