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上两大矛盾是什么?秦朝统治者是如何处理这两大矛盾的?

作者&投稿:检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作业六:中国古代政治上两大矛盾是什么?~

两个主要矛盾:皇权与相权之矛盾、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之矛盾。

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调整。
矛盾: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和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演变过程:生产力由低到高,生产关系由氏族制到奴隶制再到封建制转变,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由秦朝设丞相开始到明朝朱元璋废除宰相结束,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由战国时封建制度的初步确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才结束。

中国古代政治上两个主要矛盾,一是皇权与相权之矛盾;二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之矛盾。

秦朝处理这两大矛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一是在解决皇权与相权之矛盾方面,(1)采用“皇帝”称号,确立至高无上的地位;(2 )设置左右丞相,解决相权“一家独大”问题;(3)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二是解决与地方权力矛盾方面,(1)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2)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3)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各地不得各自为战。

君王的权利和贵族的权利之间的矛盾,秦朝统治者通过奖励军功,培养了忠于皇帝的军事贵族,加强对底层劳动者的控制,削弱贵族的权利空间,提升皇权的力量。

中国古代政治上的两大矛盾,应该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也包括统治者内部的矛盾,秦朝统治者是如何处理这两大矛盾呢?可以到网上查一下,或者是问一下相关的学者

中国古代政治上两大矛盾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他朝秦朝统治者如何处理这两大矛盾的还是非常严谨的?

秦始皇在灭亡六国之后,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集权王朝。秦始皇一方面创设了影响深远的皇帝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广郡县制;另一方面,又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及货币,销毁兵器,决通川防,广修驰道以及“焚书坑儒”等等。随着进一步北征匈奴、南服百越等措施的实行,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
秦朝的统治极其残暴,无休止的兵役、徭役以及暴虐的刑罚,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特别是到秦二世当政时期,其统治更加黑暗。于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终于将秦朝推向灭亡之路。
秦始皇,赢政,赵氏(因生于赵国而取以为氏),名政,生于公元前259年,死于公元前210年,享年54岁。公元前247年,其父庄襄王(名子楚)死,赢政代立为秦王,时年十三,秦王政二十六年(BC221年),秦灭六国而统一全国,秦王政改称始皇帝,定都于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秦始皇三十七年(BC210年),赢政死于巡行途中,年五十。二世胡亥嗣立。二世三年(BC207年)八月,宦官赵高杀胡亥玄立子婴(胡玄兄之子)。是年十月(秦历岁首,公历为BC206年),子婴降于刘邦,秦亡。
秦人祖先原为西方古老部落,周孝王时,其酋长非子为周人养马于 、渭之间,被赐姓为赢(又称秦赢)。周宣王时,秦部落酋长庄公及昆弟五人,奉周王命,率兵七千,大破西戎,被称为“西垂大夫”。至西周末,秦襄公始建立奴隶制国家,因其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始被平王封为诸侯,并赐以岐西之地。春秋时期,秦德公迁都于雍(今陕西凤翔);秦穆公时,国势强盛,成为诸侯大国。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法家商鞅实行变法革新,为封建制经济和封建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秦国日益强大,至秦王政,先后灭掉韩、赵、魏、燕、楚、齐六国,统一了全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
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
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秦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南海,大大超过了
前代。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嬴政统一六国以后,以咸阳为都城,为建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
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政治措施。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嬴政规定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
帝,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里。确立中央和地方
的行政机构,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度,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这样,皇帝把统治全国各地的权力也牢牢
地控制在自己手里。
2、经济措施。统一度量衡,使长度、容量、重量,都有统一的标准,便利
了经济的发展。统一货币,把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的货币,通行全
国,这对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交流,十分有用。
3、文化措施。统一文字,把简化了的字体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
用。接着,又出现了一种比小篆书写更简便的字体隶书。现在的楷书,就是
从隶书演化来的。文字的统一,促进了文化交流。焚书坑儒,加强思想的控
制。公元前213年,把秦国以外的历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诗书以及诸子百家书,
通通烧毁,只有医药、卜噬和种植的书不烧。第二年,一些方士和儒生背后
议论秦始皇贪权专断、滥用刑罚。秦始皇加以追查,最后活埋了460人。这
两件事,历史上叫作“焚书”、“坑儒”。
秦朝建立后,统治残暴,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
秦朝的赋税沉重,兵役和徭役繁重,法律尤其严酷。
公元前209年七月,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各地农民纷纷杀掉官吏,
攻占郡县,响应起义。陈胜、吴广牺牲后,继起领导秦末农民战争的是项羽
和刘邦。
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的起义军攻占咸阳。
号称强大的秦朝,终于被革命的农民推翻了。
秦朝灭亡后,自公元前206年开始,项羽和刘邦为争做皇帝,进行了将近四年
的战争,历史上称为“楚汉战争”。
最后,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统一了全国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秦始皇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严酷的刑律,给人民带来了痛苦和灾难;焚书坑儒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其残暴统治最终引起农民起义,导致秦朝灭亡。功过相比,秦始皇功大于过。
秦朝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结束了中国奴隶制的历史,开辟了中国更辉煌的时期封建制时期。是秦始皇把“朕”作为了皇帝的代名词,中国的文字,在秦朝有多了一个体,隶书。在大范围的战争,又让我国开始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其他的历史价值当然不胜枚举秦朝短短三十几载,但影响了我国数千年,历史地位当然高之又高。
①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②开创了对中国历史有深远影响并被后世继承的政治、经济制度。
③秦朝因暴政而亡,给予汉及后世统治者以深刻教训。
④秦修筑的万里长城是影响深远的古代伟大工程。


加强君主专制和加强中央集权有何异同?
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2、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

高中历史选修一成才之路中的知识梳理的所有答案。拜托了。T T_百度...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

为什么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
在战国时期,县制在各诸侯国普遍推行;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体制也更加完善;秦以后各朝代,在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上一直沿用郡县制,只是在形式上有所变化。与分封制不同的是:郡守与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县制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2)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

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 )。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是指人民与敌人之间的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不可调和的对抗性矛盾。这种矛盾在不同国家和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其解决方式也不尽相同。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之间...

从秦到清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他们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两大趋势:中央权力越来越大,地方权力越来越小;皇权越来越大,相权越来越少直至消失。基本特征: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史
中国政治历史的3大主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人才选拔不断公正规范化。1、中央集权制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2、君主专制 从秦朝以来,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二者相辅相成,后者是前者的前提和基础;前者是后者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群住个人的权威。皇权至高无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2、产生根源\/两大基础 理论基础:法家思想。另一方面,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人民的...

高考历史大题
两大基础:①经济基础:分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②理论基础:韩非子君子专制中央集权和法治的思想。两对矛盾:①皇权和相权的矛盾;②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三个趋势:①皇权加强,相权削弱;②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③日益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三、中国古代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小农经济 (...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是怎样的 、
二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三加强对人民思想控制、文化专制 发展趋势:地方权力不断收归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明清达到顶峰 6特点:君主主宰国家;君主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人”和“奴才”的关系。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地方服从...

问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
(4)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子”和“奴才”的关系。二、君权和相权1、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国古代王朝的丞相或职务相当的高级官员,他们是帝王的政治助手。在执政过程中,帝相之间难免发生矛盾,希望有所作为的帝王往往采取限制相权的方式独揽行政大权。2、历代限制相权的措施:(1)汉:①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②汉武帝特意...

城北区15824511178: 秦朝有两个矛盾?请问是那两个矛盾?? -
邰妍硝酸: 自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以来,其内部始终存在着中央和地方、皇权与相权两大矛盾,据此回答

城北区15824511178: 概括说明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的两对矛盾并指出这两对矛盾的发展趋势 -
邰妍硝酸:[答案] 这个矛盾是中国古代政治上的矛盾.即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矛盾.中国古代这两对矛盾的发展趋势是君权越来越强,相权逐渐削弱直至消亡;中央权力逐步加强,地方权力逐渐萎缩.

城北区15824511178: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沿革命历程中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 -
邰妍硝酸:[答案] 一般说是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

城北区15824511178: 从秦朝到清朝君王与丞相的矛盾如何 -
邰妍硝酸: 秦朝开创中央集权制度,但由此产生皇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两大矛盾.从汉朝至元朝一直在削弱宰相和地方的权利,使中央的权利增强.宋朝时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得以缓解.明朝的明太祖废除丞相,使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解决.这使君主...

城北区15824511178: 自秦朝建立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是古代政治体制演进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其实质是 -
邰妍硝酸:[选项] A. 权力分配和权力结构调整 B. 不同集团和阶层的利益之争 C. 强化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 D. 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

城北区15824511178: 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下有哪两种主要矛盾 -
邰妍硝酸: 有两大主要矛盾 第一、皇帝跟主要执政大臣的矛盾,尤其是皇帝跟掌握大权的丞相之间的矛盾; 第二、中央政权跟地方政权之间的矛盾,比如行政权、人事任命权、财政权之间的矛盾.

城北区15824511178: 中央集权和皇权把我难倒了 -
邰妍硝酸: 这并不难理解,也是历代君王惯用的的手段.每个朝代因种种往往都有大臣尤其是宰相和专权的事情.典型的也就是“皇权”和“相权”之争.首先必须明确皇帝的权力是有限的,任何朝代,即使明清也是如此.汉武帝之前,往往丞相所代表朝...

城北区15824511178: 简述秦朝到清朝中央地方这两个矛盾的演变情况 -
邰妍硝酸: 官制: 秦(形成):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郡县制,征辟制、察举制. 两汉(巩固): 西汉:内外朝(汉武)推恩令 大司马大将军职位、开始赋予尚书台职权,收回王国官吏任命经济等权、酌金失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东汉:改三公制度分丞相权、虽备三公事归阁台. 三国:建立九品中正制. 两晋南北朝:设立中书省,门下省. 隋唐(完善):中央三省六部制 隋朝:隋:建立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建立监察道、地方政治开始三级建制. 宋(加强):中书门下 增设参知政事 枢密使 三司使将军事 行政 财政收归中央 文官监军 元(新发展):设中书省行省制度 明清(顶峰0:废丞相 设内阁制(明)军机处(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