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如果不罢免四贵 会怎么样?

作者&投稿:诸葛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如下:
一、区别
1、定义不同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
2、表现形式不同
文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 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其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艺术的范畴。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历史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
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
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
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

二、联系
历史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文学不同于历史,文学源于历史,同时又虚构部分,同时加入作者的自己的感情因素和作者的价值观的影响,会对历史作出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得文学又更多的感情色彩。经过文学的加工,历史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历史又给了文学创作更多的源泉的灵感。
扩展资料
历史本身就有很好的文学性,因为历史中隐藏着许多文学性的奥秘。历史是一种天工,其中包含的因果和哲学奥秘,绝不会因为作家个人的情绪和价值观而发生变化。人们常说:“生活比小说更精彩。”生活就是正在发生的历史。
文学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做梦,就是作家通过虚构来营造一种梦境。另一个作用则恰好相反,不做梦,而是在细致地观察和了解事实之后,用文学更深刻、更形象地表现这些事实。
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说的就是文学与历史的关系。这恰好也是《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关系,《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之间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并不存在价值观的彼此对立和历史事实的全然不同
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是《三国演义》使用了很多有意思的文学手法,来表现《三国志》里面所记载的历史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国演义》其实就是一部历史书,它的历史学价值可以与《三国志》相得益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歌谣、传说、神话、故事、寓言、童话、传记、诗篇、稗史、游记、剧本、小说、随笔、评论……繁多的体裁构成了文学,也构成了文学的历史。然而,并不是每种抒怀或记叙文字都能进入文学史。就每个具体时代而言,能以经受时光的筛簸,穿越后世历代的传述而存留下来的文学作品必是少数。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的历史实质上是精品文学的历史、经典文学的历史。
在一个技术手段已经能够无限量提供资讯与娱乐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还在阅读?这就是文学的魅力所在。在探究心灵和人性方面,在摹写生存状态方面,在张扬想像力方面,在文明的传承与塑造方面,有哪一种文化样式的能力可在文学之上?答案是没有。文学无疑是表现力最为宽广最为强大的人类情感工具,其生命力既古远又蓬勃,自从以歌谣传说之类的形式诞生于口述年代以来,它的历史从未中断过-哪所是洪水滔天还是暴政窒息一切之时。只要生活在继续,人类就会把故事一直讲下去,把情愫不断表达出来。面对文学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种特质-核心作品的价值亘古不变。尽管作家的写作技巧在不断提高,大众的阅读趣味也日新月异,但即使在已经进入电子阅读的今天,《荷马史诗》或唐吉诃德的魅力依然丝毫无减。

宣太后以秦昭襄王年幼为借口,独揽朝政,重用她的弟弟魏冉、芈戎和她的儿子公子芾、公子悝,时人称四贵。秦国大权基本上掌握在宣太后和四贵手中,秦昭襄王就像一个傀儡。秦昭襄王41年,魏国人范睢进入到他的视野之中。范睢和秦昭襄王相谈甚欢,相见恨晚哪!而范睢趁机建议秦昭襄王废黜宣太后和四贵,独揽大权,诉说完自己的痛苦,秦昭襄王就采取了行动,废黜了宣太后,驱逐四贵离开秦国。自此,秦昭襄王独揽大权,离开了襁褓里的生活,自己当家做主人了~

秦昭襄王登上王位之后,刚开始,是他的母亲宣太后垂帘听政,丞相由魏冉担任,但是随着他东征西伐,功绩卓越,势力渐渐扩大,也慢慢开始权侵朝野。秦昭襄王并不是一个无能的昏君,他有自己的思想和野心,感觉自己的王位受到了威胁,权利渐渐流逝。
所以这样一个有野心有谋略的人,他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权利转入他人之手,他要发展自己的势力,帮助自己完全夺回王权,而不是做一个听从母后丞相话的木偶。
所以秦昭襄王寻找有才能之士,能帮助自己夺回权力,巩固自己的地位,他拜了范雎作为自己的客卿。范雎本来是魏国里大夫须贾的门客,因为他被怀疑,说他有卖国之罪,所以差点被魏国的丞相用鞭子打死。后来他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改名叫做了张禄,偷偷潜入了秦国。范雎拜见秦昭襄王之后,向他提出了自己对于帮助君主统一天下的计划,建议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他还批评魏冉在军事上的一些做法,提出自己的主张,认为应该把韩国和魏国视为要兼并的对象,但是对于齐国,秦国应该“友好”对之,努力去拉拢它,成为“兄弟之国”,要试着得到齐国的信任,暂时避免和齐国正面交锋。如此有谋略的想法大受秦昭襄王的赞赏,于是便把他封作客卿。范雎同时还提醒秦昭王要加强自己的王权,于是后来秦昭王废除太后,把四大贵族赶出境,还将范雎提升成为了宰相。

秦昭襄王当年做人质,四贵中的关系起到了一定作用把他从燕国弄回来做了国君,首先他们的目的控制要大于拥立,在秦昭襄王未完全亲政之前他们培植了大量自己的势力和财富,这样对秦昭襄王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所以秦昭襄王才会听取范雎的意见对四贵和宣太后下手,将权力聚拢到自己手里开始秦国远交近攻的策略。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是如果没有罢免四贵等动作,肯定不会实施远交近攻的战略,因为一是因为他们对范雎并不感冒也不喜欢,自然不会采纳他的策略,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他们的利益网涉及的范围特别广实施此方案也会严重的损害他们自己的利益,所以这是秦国统一的历史性时刻。

秦国大权基本上掌握在宣太后和四贵手中,秦昭襄王就像一个傀儡。


白起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为何最后还被赐死?
秦宣太后的这两子和两弟位高权重,号称秦国四贵,直接限制了昭襄王的王权。秦昭襄王四十一年,秦昭襄王采纳客卿范雎的建议,罢免了魏冉的相位,由范雎取而代之,并把四贵赶出了京城,收回了王权。而白起作为魏冉曾经举荐的武将,又战功卓著,这令倍受秦王器重的范雎丞相既嫉妒又不安。而在秦昭襄王四十...

嬴政秦朝的建立经历了多少代秦王的努力
不仅如此,秦庄襄王还利用赵、燕之战,攻取了赵国榆次等三十七城,进一步削弱了赵国的国力。赵国土地锐减,其中就有秦庄襄王的一份功劳。 第七位,秦王嬴政。 嬴政在举行加冠礼之后,首先解决的问题是巩固自己的权力,所以,除掉嫪毐集团、吕不韦集团成为刻不容缓的压倒一切的任务。公元前237年,嬴政罢免了吕不韦的相国之...

战国四公子的孟尝君田文
秦泾阳君与田文要好,把真相告诉了田文,并献策说:“昭襄王宠爱燕姬,只有贿赂于她,让她在秦王面前求情,就有救。”田文找秦昭襄王宠妾燕姬求情,宠妾索要他的白狐毛皮袍子,但这件袍子已送了给秦昭王,

李斯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惠文王时的张仪连横;3,昭襄王时的范睢远交近攻——祖孙三代各有能异之人相助),废掉了穰侯(即魏冉,昭王的母亲宣太后异父弟,为秦相,擅权30余年),驱逐了华阳君(华阳君,宣太后的同父弟——昭王听取范睢的计谋,罢免穰侯和华阳君的官职并逐出函谷关。此二句应看作互文),增强、巩固(强)了王室的权力(公室),堵...

关于《芈月传》的史实 芈月究竟是谁
前266年,被秦王罢免,由范睢代相,最后“身折势夺而以忧死”于陶邑。 之所以如此,是由于宣太后与秦“四贵”专权,让昭襄王失去应该有的权力,随着昭襄王势力的强大和年龄的增长,他该夺回自己的权力,范睢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个难题。 宣太后失势后第二年去世,谥号为“宣” 秦昭襄王驱逐宣太后的异父弟魏冉及其党羽,...

“战国四公子”是什么人?为什么把这四个人放在一起?
魏昭王死后,魏安僖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当时范雎从魏国逃到秦国做相国,因为怨恨魏齐的原因,秦兵围困大梁,攻破魏国华阳的下军,擒获魏将芒卯,魏王和公子深以为患。 公子为人仁爱而且肯礼贤下士,无论有无才能的人都谦恭有礼地来结交,不甘因为其地位高贵就对士人傲慢无礼。因此方圆千里的士人都争相归附,共收罗...

在秦国历史上有哪4位名臣功高震主,最后不得善终的是谁?
后秦昭襄王发兵再攻赵国,白起耍小脾气不去领兵,而且在前线战败后,白起还说风凉话,最终,秦昭襄王愤怒之下,加上范雎进谗,白起被赐死于杜邮。第四位:王翦 王翦是战国末期最有名的名将之一(另一个是李牧),王翦自幼爱好兵法,后侍奉秦王政(秦始皇);在秦王政做好一统天下的准备后,王翦作为秦...

中国历史上有几个太上皇?
第四位太上皇是赵佶。公元1125年,金兵借口宋朝君臣背盟毁约大举南下,对北宋都城汴京形成合围之势。兵临城下,朝内一些当权大臣以皇上不退休不足以平金人之怒为由,逼迫宋徽宗赵佶传位于太子赵桓,是为钦宗。赵佶则成了太上皇。但金朝并不因此罢兵,公元1127年,太上皇赵佶与钦宗赵桓双双被金兵俘虏,史...

关于秦始皇的历史
公元前256年(赧王59年,秦昭襄王51年),秦兵攻打西周,赧王听西周公之言,以西周三十六城、三万户降秦),秦王将周赧王贬爵为君,西周公为家臣,封于梁城(今陕西省韩城县南)。赧王至梁城一月而死,国除,置九鼎于咸阳(途中一鼎落于泗水,所以秦国只得到8鼎,但习惯上仍称九鼎)。自次年起(昭襄王52年,前255年)...

孟尝君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但是到了齐湣王二十五年,孟尝君还是被派到了秦国,昭襄王当即以孟尝君为相。悲催的事发生了,有人上秦昭王那里嚼舌头根子,那个孟尝君啊,他是齐国的望族宗室,今日相秦,谋划事情也一定先齐而后秦,秦国危矣。秦昭王想了想,确实有道理,一般在秦国为相的外国人,要么是在别处穷途末路不受重视的,比如张仪,要么是久...

彭泽县19321685014: 秦昭襄王如果不罢免四贵 会怎么样? -
勾胥加味: 宣太后以秦昭襄王年幼为借口,独揽朝政,重用她的弟弟魏冉、芈戎和她的儿子公子芾、公子悝,时人称四贵.秦国大权基本上掌握在宣太后和四贵手中,秦昭襄王就像一个傀儡.秦昭襄王41年,魏国人范睢进入到他的视野之中.范睢和秦昭襄王相谈甚欢,相见恨晚哪!而范睢趁机建议秦昭襄王废黜宣太后和四贵,独揽大权,诉说完自己的痛苦,秦昭襄王就采取了行动,废黜了宣太后,驱逐四贵离开秦国.自此,秦昭襄王独揽大权,离开了襁褓里的生活,自己当家做主人了~

彭泽县19321685014: 秦昭襄王为什么忍了四十年才动手罢免四贵?而不是早一些动手 -
勾胥加味: 据史料记载,秦昭襄王早年的时候,被迫前往燕国去做人质,在燕国,他受尽了屈辱,到处忍让,对人十分热情,生怕得罪别人.正是因为长时间这样,最终使得秦昭襄王养成了隐忍和谨慎的性格,其实这也为以后夺权,埋下了伏笔.大家都知道,公元前307年,秦武王不幸被砸死,此时秦国王位空出来了,秦惠文王的王后希望立公子壮为秦王,而宣太后则希望立秦昭襄王的弟弟,也就是公子芾为秦王.很显然,我们可以看出,在宣太后的心中,秦昭襄王显然不是王位的第一人选,后来双方之间展开多次争斗,最终决定既不立公子壮,也不立公子芾,而是拥立秦昭襄王.宣太后在弟弟魏冉的帮助下,最终帮助秦昭襄王打败其

彭泽县19321685014: 秦昭王废宣太后,将魏冉、芈戎、公子悝、公子巿等四贵驱逐出秦国是秦昭王几年? -
勾胥加味:秦昭王41年,公元前266年. 公元前266年,范睢以远交近攻的策略游说秦昭襄王,昭襄王以范睢为客卿.秦国大夫范雎乘机向秦昭襄王...

彭泽县19321685014: 秦昭王废宣太后,将魏冉、芈戎、公子悝、公子巿等四贵驱逐出秦国是秦?
勾胥加味: 废宣太后,将魏冉、芈戎、公子悝、公子巿等四贵驱逐出秦国是秦昭襄王41年.秦昭襄王四十一年,昭王听从魏国人范雎的话,夺了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权,拜范雎为宰相,改为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又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胜赵军.手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将,公元前256年又灭亡西周国(此西周不是作为朝代的“西周”,而是战国末期的西周公国),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

彭泽县19321685014: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女人是谁 -
勾胥加味: 秦昭襄王生母.楚国贵族,芈姓,惠王妃,称芈八子(八子是妃的一个等级).秦武王举鼎折骨而死,无子,诸弟争立.芈八子的异父长弟魏冉拥兵支持姐姐的儿子在燕国做人质的公子稷为王,即秦昭襄王.昭王年十九即位,她掌权,号宣太后...

彭泽县19321685014: 秦昭襄王什么时候夺了宣太后的权 -
勾胥加味: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前266年),秦昭襄王采纳范雎的建议,废宣太后,将魏冉、芈戎、公子悝、公子巿等四贵驱逐出秦国.

彭泽县19321685014: 秦昭襄王怎么评价他,他毕竟大半辈子没有亲政 -
勾胥加味: 秦国统一的实际奠定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在乎名节的帝王.另外说他大半辈子没有亲政不太客观,他并不是一个傀儡,要不然魏冉也不会三次罢相,范雎也不可能仅凭一席话就让他驱逐楚四贵,迁太后回后宫.

彭泽县19321685014: 史书记载的秦宣太后最后交了政权没 -
勾胥加味: 交了. 宣太后主政时任用弟弟魏冉、芈戎以及儿子公子悝、公子巿等四贵主政.宣太后及四贵的专权极大限制了秦昭襄王的权力,造成了秦国国内只知有太后和四贵,不知有秦王的局面.魏国人范雎逃亡至秦国后,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范雎向秦昭襄王建议收回五人的权力,以免造成淖齿、李兑那样弑君篡国的祸乱.秦昭襄王采纳范雎的建议,废宣太后,将魏冉、芈戎、公子悝、公子巿等四贵驱逐出秦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