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李卫的兄弟高福已死,邬先生为什么叫李卫不要伤心了?

作者&投稿:居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雍正王朝》兄弟已死,邬思道为什么让李卫不要伤心?~

坎儿(高福),狗儿(李卫)和翠儿,在《雍正王朝》里面是雍正当王爷的时候到江南赈灾收留的小乞丐,当时的三个人以乞讨诈骗为生,胤禛可怜他们,于是将他们带回来。从感情上来讲,坎儿狗儿翠儿是兄弟姊妹之情,是共过苦难的人,四爷胤禛对他们有父母再造之情,当一生涌泉以报。

邬思道告诫李卫“好自为之”有什么深意?
在坎儿被八爷府的管家老胡收买后,内心应该是痛苦和挣扎的,但是,因为他的身份已经暴露,所以无论如何,他都是十分危险的。要是康熙皇帝倒查起太子信件的来源,就意味着坎儿的暴露,坎儿的暴露,就意味着四爷胤禛的暴露。
康熙皇帝对九子夺嫡十分忌惮反感,但是他又拿不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制约皇子们的争斗,所以才有焦头烂额的精神状态。康熙要是得到四爷夺嫡的实锤证据,必然不会放过他,那么,老四胤禛的夺嫡之路就犹显艰难,因为老四得罪人多,号称冷面王,“群众基础”太差。
本来,邬思道以为可以通过将计就计救下坎儿一命,但是在雍王府,很显然邬思道无法做主。一个诺大的王府,让一个教书先生来做主,这势必夺了四爷胤禛的面子。故,四爷胤禛绕过邬思道,直接将坎儿赐死,也算是给邬思道一个警钟:在雍王府,四爷才是做主的人。

邬思道告诫李卫“好自为之”有什么深意?
坎儿(高福)必须死,或者说,就是不死,也必须隐姓埋名玩消失,才能防住八爷胤禩揪住四爷的“小辫子”。老八最善于揪人小辫子了,要是康熙回查问询起来太子信件的来历,或者老八需要利用老四的时候,老八一定会以此作为把柄,要挟甚至直接出卖老四,到那时候,四爷胤禛就十分被动和麻烦了。不知道邬思道是否有高策,反正是没有施展开来,坎儿就死了。
适逢李卫回京,当邬思道将这件事告诉李卫的时候,邬思道叫李卫不要伤心,可不是劝慰李卫这么简单。这需要从这之后的几件事来读懂邬思道的这句话,看看李卫自此之后的变化。
第一件事:年羹尧之死。说实在话,后来雍正继位之后,对西北大将军的职位一直彷徨,并不是他不知道只有年羹尧可用,而是需要从别人口中说出来才能避免“任人唯汉”的口实,邬思道让李卫举荐年羹尧,实则是顺了雍正的心。至于李卫心里怎么想的,我想多年来李卫一直监视年羹尧,对年羹尧绝对具有一定的发言权,年羹尧跋扈,投机,李卫一定也一清二楚,如果以一个小乞丐的器量去举荐年羹尧,那么李卫断不会举荐他。但是,从大局而言,雍正无人可用,所以李卫也必须按照邬思道的要求服从这一大局,违心推举年羹尧。

邬思道告诫李卫“好自为之”有什么深意?
好笑的是,当年羹尧遭受弹劾之后,李卫对着雍正信誓旦旦的说:要是年羹尧做了对不起主子的事儿,奴才第一个不答应。还有“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也是李卫所言。李卫为什么如此果决?毋庸置疑,李卫是个在官场逐步成长起来的小乞丐,却被雍正如此信任,这与坎儿之死不是没有关系的。
第二件事:暴打曾静。作为一个善心爆棚的小乞丐,面对满身邋遢的曾静,李卫作出一个让人不解的举动,脱掉了官服对曾静暴打。有很多人认为,李卫打得很得体,因为官服在身暴打曾静的话,就意味着是皇帝的意思,是官府的意思,而脱掉了官服,则是他私下之意,是在帮雍正私人出恶气,因为雍正要正面训导曾静,心里实际上是恨不得打死曾静。

邬思道告诫李卫“好自为之”有什么深意?
这个分析很有理,如果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完全也是坎儿之死给李卫带来的变化。这两件事都反映了一个很让人不易察觉的事实,那就是李卫变了,从一个小乞丐变成了封疆大吏?不是,是从一个十分注重感情的小混子变成了一个只有君臣之义的官吏。
如果你还记得在江南饿殍满地的时候,坎儿狗儿翠儿还不离不弃,相互扶持就应该明白,经历过苦难的兄弟姊妹焉有不重之理,如果你还记得年大将军带来礼物的时候,坎儿狗儿翠儿还围绕着老年叽叽喳喳的时候,就一定会明白,有福同享,祸福相依正是这三个流浪儿内心的原则和底线。

因为翠儿和李卫他们两个小时候一块长大的,共一起吃过苦,有很深的感情,而且李卫特别会讨翠儿欢喜,所以翠儿选了李卫没有选高福。

因为此时的高福已经被八爷收买策反了,背叛了四爷。另外,高福知道的事情太多,李卫是高福的好哥们,会牵连李卫,第三点是高福也对翠儿有好感,李卫会这件事和高福产生隔阂

邬思道,字玉露,绍兴人。自幼好读书,科举不得意,后巡抚田文镜慕名聘请邬先生做谋士。一日,邬先生对田文镜说:“我替你写了一篇上皇上的奏章,如果这道奏章送上去,君的大业便可成”,田文镜照办。奏章的内容是弹劾隆科多的,隆科多常做越礼违法之事,雍正对他非常厌恶,正想清除他。邬先生摸透了雍正的心理。雍正看了奏节,立即将奏节发交六部核议,办了他的罪。从此邬先生声名远播。

 

李卫,字又玠,江苏铜山人,他出生于康熙二十六年,卒于乾隆三年,是清朝能得到您善终的官。由于文化水平低,只认识几个大字,当官是通过花钱买的。但是他非常有能力,他在为官期间,不畏强权,勇于任事,做出了许多成绩,深受百姓爱戴,更为雍正帝所倚重,成为雍正宠信的三大大臣之一。

 

高福是李卫是发小,关系很好,一起为四阿哥卖命。李卫和翠儿离去后,只剩下自己。高福孤独地到酒楼喝闷酒。八阿哥胤祀府中的胡管家认出了坎儿是雍王府中的人,遂将他灌醉,更串通小红鞋,令高福在迷糊间,和盘托出《百宫行述》一事的真相。而后,高福又把雍正秘密留藏太子书信一事也一并交待给了八阿哥。最终被四爷处死了。朋友们,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呢?



主要是为了提醒李卫,如果李卫表现得非常伤心,雍正就会起疑心。

我觉得让他不要伤心的原因可能是对他起到一种警示的作用吧。提醒他。

伴君如伴虎,如果表现的很伤心会引起雍正的猜忌害了自己。

在皇帝身边做事,自然要做到喜乐不露于形,伤心也无用


雍正王朝:胤禛纳年秋月为侧福晋,洞房前为何要将消息告诉李卫?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一个情节,说的是雍正迎娶年秋月为侧室。洞房的那天夜里,雍正没有忙着和秋月洞房,而是先去了书房。他坐下来,掏出了一封信,在昏黄的油灯下细细翻看起来。读完这封信后,他眉头一紧,立马在桌上翻出一张信纸,挥笔疾书到道:“李卫,你的信我已经收到了,满纸...

《雍正王朝》和李卫一起长大的“高福”结局如何?如何评价?
《雍正王朝》中,高福的小名坎儿,正如他一生的遭遇,坎坎坷坷。他跟狗儿相同的起点,却一个上青天,一个入地府。坎儿之死,主要在于自己选择不慎,以至于一错再错。失恋进而失足 坎儿性格内向,老实木讷,在与狗儿竞争小翠的过程中败下阵来。尤其当小翠走后,坎儿孤苦伶仃,心中的苦闷无处宣泄,于是,...

《雍正王朝》和李卫一起长大的“高福”结局如何?如何评价?
其实有些人不理解,既然李卫和高福之前就有行骗的行为,老四胤禛好歹是个皇子,怎么会重用有污点的人呢?这就在于他们此种行为的原因了,其实他们这次行骗,主要就是为了翠儿,因为这时候的翠儿正被王三发子扣着呢,打算送给官府。后来李卫找到王三发子准备赎翠儿时,大喊大叫道:“你天打雷劈的王三发...

雍正王朝里的李卫结局
殴打百姓,将其严惩。李卫的不畏权贵,能为百姓做主的事迹,在当时民间为他赢得了“李青天”的美誉,这也是乾隆不敢动他的原因,不仅不能动李卫,乾隆还曾经因为李卫刚正不阿,赐予他四团龙补服,这在清朝大臣中是非常高的待遇了,可见乾隆对李卫还是非常不错。

《雍正王朝》中李卫知道很多秘密,雍正帝有没有起过杀心?
李卫也正是这一点做得最好,所以深受雍正的喜欢和信任,从一个小小的叫花子最后坐到了两江总督的位置。所以,雍正绝对不会去杀一个对他忠心耿耿的人的。所谓秘密,粘杆处图里琛知道得比李卫只怕还要多,就以最后雍正杀子为例吧,这是典型的皇室丑闻和秘密,图里琛是知道的,为何雍正没干掉他呢?所以...

《雍正王朝》中“江苏巡抚”李卫是如何为民女“刘王氏
解决了黄大人的问题,所有难题迎刃而解,大家谁也不敢小看李卫了,纷纷表态拥护“摊丁入亩”。在《雍正王朝》中,李卫支持刘王氏翻案,这个桥段,充分勾勒出李卫心思缜密,精明强干,不按常理出牌的高超解决问题的手段和能力。也正是拥有像李卫这种有方法、有能力的”改革干吏”,雍正的改革才有所成果...

《雍正王朝》中江苏按察使到底有多大权力,为何能与江苏巡抚李卫正面对 ...
但是不要忘记按察使这个密奏皇帝得愿意听,愿意看啊!实际在《雍正王朝》中李卫担任江苏巡抚的时候,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此时的李卫是雍正皇帝最信任的人。谁都知道雍正让李卫去江苏就是想让李卫替他在江苏实行“摊丁入亩”的国策。所以你以为一个正三品的按察使在明知李卫是雍正宠臣的情况下,他...

雍正时期的李卫,真的是小混混吗,他是怎么当上官的?
就在李卫正为前途发愁时,恰巧赶上康熙末年开捐,于是李卫花钱买了一个员外郎的虚衔。 清朝的员外郎是从五品官员,如果按从四品知府对应现在的正厅局级为参照,李卫买的这个官还真不小,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副厅局级,估计李财主可没少花银子呢!不仅如此,清朝捐纳出身的官员很多都是买个虚衔或者叫候补...

《雍正王朝》里谁才是雍正真正的心腹?
相比于与胤祥的兄弟情深,胤禛与第二心腹李卫的关系名为主奴,实似父子。十二岁就跟着胤禛入府为奴,李卫比胤禛的亲儿子都懂得主子爱什么,恨什么,欢喜的是什么,担忧的又是什么。李卫虽说是奴才,但跟主子也不藏着掖着,他是发自内心地感激和敬爱他的这位主子:给儿子取名叫李忠四爷,却看不到一点...

《雍正王朝》雍正去世后,心腹李卫的下场如何呢?
乾隆对于李卫此前的态度也就不难理解了,对于这位陪伴三代君主的大臣,有过辉煌,也有过落寞,或许这就是人生!李卫很有自知之明,他明白自己读书少,但是关键会来事儿,况且还特别尊重读书人,也正是他这种谦卑的态度,注定让他在雍正那里得以重用。古代科考,对于徇私舞弊也相当重视,当时科场发生舞弊案...

屏山县13480712165: 《雍正王朝》邬先生结局是什么?
钮黎天普: 《雍正王朝》邬先生结局是被皇上准许半隐,离开京城后做了李卫的幕僚.河南巡抚田文镜慕名聘请邬入幕,邬思道为田文镜写密折由此声名远播,田文镜去世后他成了胤...

屏山县13480712165: 邬先生真实结局是什么?
钮黎天普: 电视剧《雍正王朝》邬先生结局是被皇上准许半隐,离开京城后做了李卫的幕僚.在雍正得大位之后,雍正曾经问过邬先生将来的安排.邬先生拒绝了高官厚禄.给自己一...

屏山县13480712165: 雍正杀高福,知道邬思道救了高福一命吗? -
钮黎天普: 《雍正王朝》中,胤禛才是最大的正派.所以杀高福,非胤禛之意.人是高勿庸杀的,原因是高福犯忌了,他曾经因为情场失意,铸下大错,背叛了主子.所以高福虽然很无辜,但是这是不成熟的代价.邬思道让高福将计就计,把胤礽给任伯...

屏山县13480712165: 辅佐雍正的邬先生,雍正王朝中的邬思道为什么杀高福 -
钮黎天普: 高福是胤禛早年在河南治河救灾时救下的苦命人,他从此便一心一意的辅佐胤禛,在四爷府为胤禛办理秘密差事,就在自己的发小李卫和翠儿结婚后,他由于过于伤感,便在酒楼买醉,这时候便被八爷府邸的奴才盯上了,用美色将他拿下,从此...

屏山县13480712165: 雍正王朝里的高勿庸是不是被处死了 -
钮黎天普: 高勿庸没有被处死的,被处死的是高福,是和李卫一起长大的坎儿

屏山县13480712165: 雍正王朝高福怎么死的 -
钮黎天普: 被四王爷府上高公公带人,灌下毒酒,毒死的.

屏山县13480712165: 《雍正王朝》赐弘时自尽的是雍正帝,真正要弘时命的到底是谁?
钮黎天普:雍正即位当年,即将弘历立为皇储.尽管雍正此举是秘密的,但各种迹象都可以看出雍正对弘历的重视,尤其是局中人更是如此.当然,其中最敏感的当然是雍正的长子弘时.弘时不仅是雍正年龄最大的儿子,而且其生母李氏在雍邸时已是侧福...

屏山县13480712165: 雍正王朝有一点没看懂,雍正怎么会知道高福 -
钮黎天普: 要按照小说的话,是高福去找雍正手下,被手下怀疑动机不纯 然后去跟踪高福,发现他情人和八爷亲信有来往

屏山县13480712165: 雍正王朝:雍正的性格到底是怎样的 -
钮黎天普: 在剧中,雍正素有冷面王之称,曾经在江南赈灾捐款,逼迫地方官和盐商捐款两百多万两,奉康熙的命令追缴国库的钱款,最终逼得康熙朝的重臣魏东亭在家中上吊自尽,一点情面也不讲. 对自己的兄弟也十分残酷,尤其是在对胤禩一党,更是予以严惩.对于凡是参加过九子夺嫡的人,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好下场,甚至为了给自己儿子铺平道路,还杀掉了自己的三儿子. 虽然站在骨肉亲情的角度来看,雍正的做法不可谓不刻薄,但是站在国家长治久安的角度上,雍正的做法却是无可厚非.

屏山县13480712165: 如何评价《雍正王朝》里的李卫? -
钮黎天普: 李卫,很多人脑海中立即浮现出《雍正王朝》里那位古灵精怪的李“狗儿”,他在扬州当叫花子的时候被还是贝勒的雍正皇帝收留,后来化腐朽为神奇,一路被培养成了两江总督,位极人臣.电视剧里李卫的经历虽然非常吸引眼球,但毕竟只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