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康”历史发展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作者&投稿:衡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小康社会什么特点?~

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

学者们对小康社会的特点进行了概括,认为小康社会具有阶段性、全面性、人本性、均衡性、内源性、持续性等特点。

1.阶段性: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历史的、渐进的发展过程,小康社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基本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处于小康社会的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小康社会的高级阶段,它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其目标是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2.全面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社会发展目标和发展阶段,既包括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政治民主的发展和人民精神生活的充实,还包括人与环境的协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是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协调发展的过程,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共同发展的过程,是谋求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的过程。

3.人本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是为了人,为了人的素质提高,为了人的自由解放,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所导致的一种结果或所达到的一种目的;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又有赖于作为社会主体的人自身的发展。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充分体现在全面小康的发展模式中。以人为本是全面小康发展模式的最根本特征。

4.均衡性:小康社会注重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整体推进、均衡发展。衡量一个社会是否进入小康,不再仅仅根据单一的经济指标,而是根据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环境的一系列因素的综台指标,根据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来判断。均衡性是小康社会区别于中国其他社会发展阶段最显著的特点。

5. 内源性:内源性是小康社会的动力特征。小康社会积极倡导内源性发展模式,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探求独立自主、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道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提高本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

6.持续性:小康社会强调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不断优化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从而使社会整体得到可持续发展。在制定社会发展战略时,不仅要从解决现实问题、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出发,还要考虑现在的发展对未来发展能力和发展机会可能带来的影响,为未来发展创造更好的社会条件。

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进入新世纪的时候,中国只是刚刚跨入小康社会历史阶段的大门,处于小康社会的初期阶段。这时候我们所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所谓不全面,就是在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扩展资料: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一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二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三是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四是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五是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是从贫穷落后迈向现代化的一个过渡时期,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居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地位。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在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中国的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历史地位及其重大意义都值得深入研究,本文着重就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一探讨。从总体上看,我国即将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经济标志性

小康社会首先是一个社会经济概念,主要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具体到中国,小康社会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它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消灭贫困,使中国人民过上比较富裕、比较体面的生活。比较富裕是小康社会的代名词。邓小平在把小康社会创造性地引入中国现代化进程时是这样一个情形:1979年12月6日,在中国访问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问邓小平:中国的现代化蓝图究竟是如何构想的?中国将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邓小平回答说: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1000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这是我们党的领导人第一次提出“小康”的概念,并把它与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1985年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指出:我们奋斗了几十年,就是为了消灭贫困。第一步,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就是不穷不富,日子比较好过的水平。第二步,再用三五十年的时间,在经济上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使人民生活比较富裕。根据邓小平的这个战略考虑,1987年党的十三大把我国的现代化发展战略调整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可见,小康社会的提出,主要着眼于尽可能快地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此,就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为此,我们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这条基本路线的指引下,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全力拼搏,取得了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显著地提高了全体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中国古代的一个历史发展阶段
宋孙宗鉴《东皋杂录》载一轶事曰:
“王荆公一日问刘贡父曰:‘三代夏商周,可对乎?’贡父应声曰:‘四诗风雅颂。’荆公拊髀曰:‘天造地设也。’”这则轶事也许是传闻或假托,但不管怎样,都反映了一个现象,就是,在宋朝人心目中,把“夏商周三代”看作一个历史时期或历史发展阶段。以“三代夏商周”为对,谓之“天造地设”,可见在当时人心目中,这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应当指出,这种看法不独宋人为然;从先秦以至解放之前,学者们大都是这样看的。可以说,它实是我国过去的一种传统。本文以宋人的一则轶事开端,不过是它集中地、突出地反映了这一传统而已。
现在要问:这种传统对不对?有何依据?我们今天该如何评价它?本文拟就此略加论列。

这一传统始于春秋战国之世;其创始者盖为孔子。
孔子生当春秋季年,是一位博物洽闻的学者,在当时已“名布扬于天下”。他尤长于礼,有“知礼”之称。他好古敏求,对礼的渊源作过认真的考察和推究。《论语》载有他关于这方面的一些重要言论。如《八佾》篇云: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朱注:“二代,夏商也。”又如《为政》篇云: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读以上引文,有一点很值得注意,就是,孔子追溯周礼的源流仅及夏而止,没有提到紧接夏朝之前的唐虞。是不是由于不知盖阙的原因?看来不是。孔子是知道唐虞,而且对尧舜是极为推崇的,〔1 〕《论语·泰伯》篇云: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朱注:“文章,礼乐法度也。”据此,唐尧之时有礼,孔子是知道的。
又据《尚书·舜典》,虞舜之时也是有礼的。舜既受尧禅即位,东巡守,“修五礼”,即其证。《尚书》是孔子修订的六经之一。孔子当然不会不知道。
说到这里,问题便显然可见了:为什么孔子只说“殷因于夏礼”,而不说“夏因于虞礼”呢?只说“周监于二代”,而不说“监于三代”呢?这个问题可以从“愿学孔子”、私淑孔子的孟子言论中得到启示。《孟子·万章》篇云:
“万章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贤而传子,有诸?孟子曰:否,不然也。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孔子曰: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这段对话很有意义。从“人有言”一语可知,传贤传子的问题是孔孟那时人们议论的古代大事。从我们今天的观点看去,也确是古代的一大变革。它标志了社会政治的重大变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孔子说的“义”,孟子说的“天”,假若赋予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内涵,那就是可以接受的。)后来,传贤、传子或禅让、征诛固定成为唐虞之世和三代之世的时代特征。而且唐虞发展为五帝,如汉宣帝时盖宽饶上封事,引韩氏《易传》说:“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这就把三代及其以前,以继承方式的不同而区分开。
《孟子》书中,有一段话则是从取民之制论三代,也不及其以前。这段话如下: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彻者彻也,助者藉也。龙子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贡者,校数岁之中以为常。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夫世禄,滕固行之矣。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惟助为有公田。由此观之,虽周亦助也。……”看来,孟子、龙子也是把三代和以前分为两个时代的。
《礼记·礼运》篇就明确地分为两个时代了。一个是大同之世,一个是小康之世。大同之世为三代之前,小康之世则是三代。其言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礼运》的这两段话明确指出:古时有两个时代:一个是“大同”之世;一个是“小康”之世。小康之世即夏商周三代。(因为所列举的代表人物皆三代的创业者,所以知其为夏商周三代。)大同、小康二者之异,不仅是“世及”与否的不同,而且是“天下”(全社会)为公或为家的差别。这样,两个时代便以大同、小康之名固定下来了。后世的王朝虽然也传子孙、家天下,但没有禹、汤、文、武、成王、周公那样“谨于礼”的创业君子,没有那样“礼义以为纪”的社会,所以不能与于小康之列。《礼记》是一部很有影响的古书,被儒家尊奉为经典。它如此说,等于对这一史事作了一个规定。虽说《礼运》大同、小康之说非孔子之言,〔2〕但它也不悖于孔子之旨。例如,在说大同时, 它未曾提及礼,而在说小康时却一则曰:“大人世及以为礼。”再则曰:禹汤等六君子“未有不谨于礼者”。这和《论语》中孔子溯周礼之源及夏而止和对礼的重视是一致的。
为什么孔子以及后之儒者如此重视礼呢?这是因为,礼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3〕的基本制度, 是“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4 〕礼的兴废关系王朝的存亡和社会的治乱。荀卿着《礼论》,强调礼的作用和影响,并非夸大。孔子生当礼坏乐崩之际。他栖栖皇皇,力挽狂澜,但无力扭转时代的趋向。孔子殁后六十余年,周王竟命晋国三家大夫为诸侯。战国时代由兹开始。司马光着《资治通鉴》,亦以此事开篇。他认为礼就是坏于此时。三家分晋后三十余年,商鞅相秦变法,说秦孝公曰:“……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又曰:“……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又曰:“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5〕商鞅这番话无异宣告废除周礼,易以新法。周礼于是走完了它的历程,告终了。
周礼直接因于殷礼,间接因于夏礼。它的终结使夏商周三代成为一首尾毕具的历史时期。历史上再没有这样一个“小康”之世。这样一来,“三代”便成为一个专名,而且成为一个传统,传承下来。

标题: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小康社会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是从贫穷落后迈向现代化的一个过渡时期,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居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地位。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在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中国的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历史地位及其重大意义都值得深入研究,本文着重就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一探讨。从总体上看,我国即将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经济标志性

小康社会首先是一个社会经济概念,主要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具体到中国,小康社会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它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消灭贫困,使中国人民过上比较富裕、比较体面的生活。比较富裕是小康社会的代名词。邓小平在把小康社会创造性地引入中国现代化进程时是这样一个情形:1979年12月6日,在中国访问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问邓小平:中国的现代化蓝图究竟是如何构想的?中国将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邓小平回答说: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

中国古代“小康”历史发屈展阶段突出的有“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和“乾隆盛世”。其共同特点是政治清明、政通人和。

发音 yǐn xuè rú máo 释义 茹:吃。用来描绘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 出处 《礼记·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 连毛带血地生食鸟兽。言远古时不知熟食.形容不开化,还处于野蛮阶段.现形容事物或人处于野蛮状态. 茹:吃。用来描绘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 《礼记·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 饮血茹毛 连毛带血地生食鸟兽。言远古时不知熟食.形容不开化,还处于野蛮阶段.现形容事物或人处于野蛮状态 成语名称 饮血茹毛 汉语拼音 yǐn xuè rú máo 成语释义 茹:吃。用来描绘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 成语出处 《礼记·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


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朝哪几个皇帝是明君?
举出六位笔者心目中的“明君”,简要介绍,阙略之处,欢迎大家补充。汉文帝刘恒,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汉朝的第三个皇帝,他在位24年,励精图治,倡行节俭,废除肉刑,以德政治理天下,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百姓富裕,天下小康。二、汉景帝汉景帝刘启,汉文帝刘恒第五子,由于他的兄长都早夭,他...

概述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阶段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什么问题
绝对贫困问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经党和人民数十年的团结奋斗,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写下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历史上浓墨重彩、绚丽夺目的一笔。“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概念,也是一个综合全面发展的社会状态。

中国的伟大成就
①西晋时期,裴秀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图学家。绘制出《禹贡地域图》,还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②北魏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通过为古书《水经》作注,以《水经》为纲,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的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大学生如何建设小康社会论文1500字
这些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古代思想家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的影响。小康是财产私有、生活宽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讲究礼仪的社会形态。中国古代思想家把小康社会作为比较现实的目标。 两千多年来这种美好的社会理想与进步的历史观念深入人心,并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因此,小康社会是两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祖祖辈辈...

历史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知识点框架
(《礼记》中记录了孔子的一段话,其大意是:往古的“大同”时代,“天下为公”;现在的“小康时代”,则是“天下为家”。这说明了从“天下为公”到“...2、历史影响:(1)积极: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2)消极:秦王朝依靠...

关于中国的成就历史。
在1984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的阅兵式上,邓小平站在天安门城楼面对中国人民和外国使节发表宣言:中国到2001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达到1042美元,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实现小康社会。1985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

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哪三件大事
十年来我们经历了第一个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第二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第三个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1年3月23日,中宣部介绍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八项主要内容,3月24日,中宣部发布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标识,6月...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学科素养
2、夏商政治文化:(1)夏朝:王位世袭制的形成,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礼记》中记录了孔子的一段话,其大意是:往古的“大同”时代,“天下为公”;现在的“小康时代”,则是“天下为家”。这说明了从“天下为公”到...

问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
(《礼记》中记录了孔子的一段话,其大意是:往古的“大同”时代,“天下为公”;现在的“小康时代”,则是“天下为家”。这说明了从“天下为公”到“家天下”的大致演化过程。)(2)商朝:商代贵族以血缘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二、西周分封制1、前提:在牧野一战中,周击败了商王朝的军队主力,...

任丘市18228306967: 《礼记》中所提出的小康处于社会发展的哪个阶段? -
金巧迪可: 原题 根据材料一分析,《礼记》中所提到的小康社会处于社会发展的哪个阶段?这个阶段有哪些特点?(4分) 回答 (从家天下、世袭制、井田等现象判断)阶段:奴隶社会.特点:私有制确立,世袭制确立,建立了一套奴隶社会道德规范. 希望对你有帮助

任丘市18228306967: 中国古代历史分期有几个阶段?特征是什么?要完整的哈,还有时间 -
金巧迪可:[答案]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中国古代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会.其中封建社会可分为五个阶段:一、战国、秦、汉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

任丘市18228306967: 现在所说的“小康和古代所说的小康”是一回事吗?
金巧迪可: 在一般意义上,古代所说的“小康”是指 想社会模式,它并不仅仅含有老百姓生活富 幻识分子所描述的比“大同”低一层次的理 裕的意思,更是对老百姓追求生活富裕的...

任丘市18228306967: 中国古代文化史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
金巧迪可: 中国古代文化主要发展阶段特征 科技文化的发展是政治经济的反映.中国古...

任丘市18228306967: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金巧迪可:[选项] A. 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B.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宋元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D. 明清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任丘市18228306967: 中国历史有什么特点 -
金巧迪可: 第一,我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由于各种原因,汉族在我国多民族的国家中处于主体地位.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忽视或否认其他少数民族对于祖国历史...

任丘市18228306967: 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形成背景,特点,作用 -
金巧迪可:[答案] 受自然环境制约而产生的农耕文明,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形成的重要条件.在土地价值观、宗法制观念、沉重的封建剥削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小农经济具有个体分散式经营、封闭性强、自给自足等特点.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中国古代小农生产组织形式...

任丘市18228306967: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金巧迪可:[选项] A. 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B.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宋元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D. 明清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任丘市18228306967: 概括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概括归纳我国古代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金巧迪可:[选项] A.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 民族政权并立 C. 诸侯争霸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