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

作者&投稿:李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明确任务 激发兴趣
  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就是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意学习。实践表明,有意学习与无意学习的效果存在极大的差异。如果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积极地参与学习,保持良好的注意及情绪状态,就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明确任务?一般采用的是下列三种方法。第一种,开宗明义法:教师在每节课开始时,挂出小黑板(或是口头讲述)揭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并让学生看清、记住。第二种,筛选讨论法:教师把学生预习课文或自学后提出的不懂的地方,加以筛选,结合文章的重点、难点,抓住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习。第三种,分步揭示法:教师不是一上课就和盘托出,而是随着学习过程的展开,相机分步揭示。教师要引导学生认同教学目标,以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创造性地学好语文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做到学有所乐,达到学有所获。
  激趣的途径、方法很多,包括:教师要用富有激情的教态、语言激发学生的情趣;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成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方法要经常变化,刻意求新,让学生时常有一种新鲜感等等。
  二、培养质疑能力 发展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素质化是以学生为核心的,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的矛盾应由学生自己提出我知道(懂得)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多思、爱思,深思,使其于无疑处生疑是教学成功的标志。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提倡、鼓励、引导。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从不敢问做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在引导时,教师要作出恰当的处理:是因读书马虎而产生的疑问,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去释疑;是自己经过学习、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疑问,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是游离于学习任务以外的疑问,要适当冷处理;具有导向性、启发性的疑问,要表扬提问的学生,并组织讨论研究。
  培养质疑能力,要坚持正面引导,以表扬为主。对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学生固然要加以表扬,对提出质量不高的问题的学生,也要加以鼓励,肯定他们的积极态度。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提出了使自己不满意的问题就批评甚至训斥。要知道,一旦挫伤。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质疑能力将会成为一句空话。
  教师要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课内必须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无论讲课过程中或在讲课之后,都用以提问,使学生逐渐养成好问的习惯。
  问题提出来了,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争论,靠集体的智慧解决难题,使学生体验到集体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加强学生自评和互评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发表独创性意见,勇于自我评价,使竞争与合作,个人与集体的自主构建巧妙地统一起来,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导将起大作用,导说,导辩,最后教师还要适时小结,去粗存精,统一认识,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长足发展。
  三、善于架梯 展现过程
  所谓架梯,指的是教师要积极,有效地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乐学教育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提问时要考虑分析学生回答的思维出发点,然后相机引导。
  学生回答不完整或有错,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重新思维,重新认识,由不懂到懂,这就是展现训练过程。展现训练过程是每一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性原则要求教师不能遗漏了那些差生,教师就要设计方法,比如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降低问题的坡度(即前所提及的架梯)让学生循序渐进地逐步弄清楚。那种把结果和盘托给学生的好心做法,是有损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的。
  展现训练过程,要与发展思维相结合。比如阅读教学要重视通过变式训练来抓语言理解、积累、运用,引导学生不断向新思维广度发展。例如用勤劳造句,第一个学生说:我的妈妈很勤劳。紧接着造句的学生,往往只把主语妈妈改成爸爸、奶奶...... 如果不及时提醒,学生产生思维定势,训练效果就差。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此时进行启发谁能把妈妈怎么勤劳,说给大家听听? 于是学生会说。我的妈妈很勤劳,下班回家还买菜烧饭。我的妈妈很勤劳,一有空就忙着做家务。句式基本相似,但内容有了变化。教师进一步引导:谁能换一个说法,先说说妈妈怎样勤劳,然后再用上‘勤劳’。学生在教师的再指导下,跟着作变式训练:我的妈妈一有空就忙着做家务,很勤劳!像这样的训练过程就做到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机结合。
  展现训练过程,要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前发展相结合。比如理解课文,有着三个层次:第一层,表层性理解,就是知道课文说的是什么回答问题只是复述课文中的内容;第二层,解释性理解,就是懂得课文内容中所隐含的为什么,能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能概括出课文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第三层,创造性理解。就是对课文有系统化的认识,并能根据课文举一反三。乃至发表自己的新见解。有不少教师就设计不同层次的提问,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在布置作业时,还可设计弹性作业,不同层次学生有相应的作业要求,这样做到目标多元化,更是面向全体的体现。
  展现训练过程,教师要加强反馈与校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始至终要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进行监控、调节。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仔细认真地听,不仅要评价内容是否正确、完整,还要注意语言是否规范,有无语病。不能没有听清回答,就草率表态。也不能在学生意见有分歧时,不加评议,把问题搁在一边,而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此外,教师教学过程中,加强巡视、辅导,采取一对一的个体反馈、指导、校正,也是不可忽视的。
  为展现训练过程,教师应保证学生的思考时间和训练时间。尤其不能忽视的是,学生个体智能差异上。学生回答问题要经过阅读--组织和选择合适的词语、句式--口头表达这样三步。如果只让优等生回答,就会使大部分学生产生依赖思想,因而就有必要在提问后适当延长时间。同样的道理,在范读或朗读指导后,也应增加学生自由练读的时间。
   四、指导学法 培养能力
  乐学教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学,教会学生学,因而要把教学重心从教转到学上来。重视学法指导,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最优途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学生是否具有这种能力,是衡量他们主体作用能否发挥的又一重要体现。
  在这方面,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增强学法指导的意识。进行学法指导大致有如下几条途径:学法的直接介绍,教法的渗透转化,教学过程中的及时点技和引导。教师重视教方法、教规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的规律。比如《一定要争气》一文,课文的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结构层次基本相同,就可运用教法的渗透转化的方法,精讲第二部分,让学生弄清童第周为什么要争气?童第周怎样争气?结果怎样?等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按照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自学第三段,这就是教法转化为学法了。其次,可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教给不同的学习方法并设计出相应的操作程序,把有关学法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步一步按程序进行学习。如从中心句入手课文这一学法,可以设计如下三个操作程序:1、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并理解句意;2、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内容?3 、文中哪些词句跟中心句的关系密切,这些词句是怎样表现中心的?

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变化过程,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教学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能否主动地投入,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成为学生素质能否全面提高的关键。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成了正确处理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理念,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大问题。
一、转变观念,确定主体,认清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实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为“引导”,即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指导学生开展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学习活动。“导”的实质在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而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为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充分反映他们思维活动的活跃程度。可见,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都涉及到激活思维,而只有激活学生的思维,才会有他们积极地、主动地、有效地参与和全员全程地参与。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才会落到实处,才会外显为他们听课专注,发言踊跃,才会体现在师生间信息广为传递,情感互为交融,课堂教学才会生动活泼,从而收到理想的效果。
因此,现代社会,特别是新时期的教师必须树立三个观念:一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承认学生既是学生活动的主体,又是自我发展的主体;二是师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主体作用显得尤为突出;三是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必须服务于学生,以生为主。
二、确保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素质教学的课堂教学,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为中心,学生获得知识并非只是简单的接受,而应该体会、领悟、创造地学习,通过有目的的观察、理解、信息交流等活动,主动丰富自己的经验,从而获得知识,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学习中活动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给他们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以促进他们的主动发展。
首先,应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
我们知道,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他们自己去感悟、理解,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感悟和理解,最容易发现一类问题的特点和规律,进而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感知、理解的东西加以消化和吸收,变为自己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知,在理解运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可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意识。
其次,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必须保证在教学中给他们更多的活动空间和时间,以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理解有关的语文知识,充分发挥他们的探究精神,增强他们的领悟和感知语言方字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的主人,并在教学中促进自己的发展。
第三,教师在课堂上应
给予学生自择学习目标,自选学习方法,自己质疑,相互解疑,进行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导”主要体现在导向、导思、导法,使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相互影响,互为交融。
三、营造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乐学。
教学过程是师生彼此情感交流、感染的过程,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心理。如果教师情绪良好或善于控制,可以使学生心旷神怡、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不良情绪却会使学生心理压力增大,失去学习的兴趣,从机时导致整个教学的失败。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事事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抛除杂念,集中精力投入教学。
马卡连柯说:“我们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的需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他的个性与人格,是冰释学生胸中壁垒的春风,是让学生向世界敞开心扉的钥匙,也是教学获得成功的通行证,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尽量使用鼓励的语言、亲切的目光、真诚的期待对待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设法消除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障碍,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才会无拘无束地敞开心扉,与老师尽情地交流,才会把学习当作自己的需要,主动积极地参与,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材内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各种途径,巧设情感氛围,让学生置身于这种氛围中,他们的感知、想象、理解、分析等智力活动就会处于活跃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进行教学,成功是显而易见的。
(一)主动参与学生过程的设计。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活动、不断发展的主体,同时教学本是双边活动,教者应尽量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包括对学习过程的设计。如教学《向沙漠进军》这一课时,教者设问:“学习《向沙漠进军》这一课,你想学到哪些知识?”然后由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接着由教者出示教学目标,进一步启发学生:“你准备怎样获得这些知识?”
师生经过讨论手总结出以前的学习方法:查字典学习生字词,并理解“逞强施威、肆虐、不毛之地”等词语的意思;边读边想,运用圈、点、勾、批注、查资料等方法理解内容,抓住重难点句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和抵御沙漠进攻及向沙漠展开攻势的方法;学习中遇到自己不懂的知识可与同学或者同学共同控探讨等。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实际,按照自身需要进行学习。
(二)主动参与重点内容和疑难问题的交流
教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探讨、交流,变“教师要学生学”的单向传输模式为“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和“个体——集体”等多向交流形式,实施师生“互动共学”,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
主动参与重点内容和疑难问题的交流,是一种有效的合作学习形式,学生在交流中,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交往方式,学会获取、加工、传导和更新信息技术的技能,掌握以理服人的基本原则,可以初步感受在竞争中生存带来的压力与乐趣。
(三)主动参与语感训练
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认为:“语感是一切文字的基础。”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丰富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感训练内容。教者要善于捕捉机会和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四、还学生学习实践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并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尤为重要。所以,要让学生充分经历学习过程,了解学习过程,才能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生查字典,虽然可以很快找到问题的答案,得记住一些词语解释不等于有了理解词语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分析词语、理解关键字词定义、联系上下文揣摩并组织语言,从而学会正确表达,逐步形成使学生独立理解词语的能力。其次要“以学生自悟为主”,在课堂上通过让他们朗读、默读、背诵等的训练,使其得到理解内容的目的。同时,让学生动手圈点、勾划、批注,把学生的思维推向积极状态。为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常采用“竞答”的问答方式,将学生分组,看谁回答得准确,口语表达清楚、完整,特别是对回答问题有创意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并加分。有时还搞抢答比赛,看谁思维敏捷。
总之,教师应当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摆正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有了充分的学习实践,其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综合能力才会得到锻炼和全面提高。

 新课改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要具有终身学习的习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倡导学生能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它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学习的承担者。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教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探讨。
  一、转变思维,
  明确学生发展的主体性
  教师首先要透彻地理解学生主体性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清楚地知道发挥学生主体性应从何入手、怎么发挥,才能更好地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那么,学生的主体性究竟是什么呢?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性。其含义包含三个方面: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是指学生要有“主人翁”思想和独立的意识及见解;主动,是指学生要有积极的心态和主动精神;创造,是指学生要有创新意识、创新品格和创新能力。教师明确了学生主体性的含义以后,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才可以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张扬和发挥。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师要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只有师生之间平等了,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发挥,或者说学生才敢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教学是一种双边双向的教育活动,是师生之间一种积极互动的关系。一个长期板着面孔、威严有加的教师所教出来的学生肯定听话,但这种学生死气沉沉、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胆子小、缺乏创造力。可见,在教学中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关系,直接影响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和创造意识的产生。政治课讲授的是相当严肃的内容,但教师应该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走向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想学生之所想,深刻理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融洽课堂气氛的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时时以民主、平等的心态面对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讨论,拉近师生距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进一步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使学生乐于学习政治知识、运用政治知识。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例如:在初三政治课中,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班里的每个同学为了辩论比赛,都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同学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还有些同学能很好的联系初二学习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真正体味到了主人翁的乐趣。
  2.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三、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观念是行动的向导,有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有正确的行动。作为教师,首先应明白谁是课堂的主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不能喧宾夺主。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是主角。作为教师,应时刻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职责:教师是服务于学生的,并不是课堂的主宰。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始终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应始终贯彻“以生为本”思想,时刻牢记教学应“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健康发展,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由地创新,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学习。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说的不多,更不要说自学了。有些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已经被埋没。
  对此,我的体会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
  1.教会学生“看”书。基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
千万不可忽视阅读课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时,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有那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教会学生提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的领向真理。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3.教会学生答题。政治学科的中考命题,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又有辨析题,分析题,各类试题,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现,有的以漫画、图表的形式出现。纵观近几年政治学科的中考情况,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会提取有效信息,以至失分过多。
  四、为学生构建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
  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凸显教师的权威形象,无形中课堂成了教师主宰的场所,抑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所以教师要改变无视学生主体的情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对独立的,能够自主地参与教学、自主地进行创造性学习的环境。要想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的教学设计就应以学生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水平设置教学目标,并以学生的学为落脚点,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并尽可能地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创造机会,师生之间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课堂教学。在营造民主氛围时,教师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营造教学氛围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时地运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可以体味成功。总之,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中心。
  五、让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求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要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能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探究、发现,进而创新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针对一些知识点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真正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要求教师是一个辅导者、支持者、帮助者,教师不仅要保证学生自学探究要有的必要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有所感知,在感知中能够自悟,在自悟中产生疑问,更应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教师平时在批阅学生作业的时候,常常会发现很多新奇的答案,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地与学生平等交流意见,听听学生的想法和见解,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正确评析,而且一定要鼓励学生,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保护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六、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这是我们政治学中的一个重要规则。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是在他与外界(包括教育)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政治课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新的模式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包括自己的学习经验或其他经验、书籍及各种参考资料、社会实践活动、网络信息知识等等,鼓励学生将已掌握的各种各样的知识、已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带到课堂上来。如进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的教学时,教师通过给学生提供两组背景材料:(1)一些名人不坐头等舱——富翁的消费心理;(2)大学生常见的透支消费——“负翁”的消费心理,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各抒己见。教师可作为其中一员提出自己的观点任大家评说。这种方式,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能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通过类似这样的讨论,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政治课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才有可能充分发挥。
  七、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社会、分析社会现实,让他们在观察、分析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政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现实生活中学生所关心、熟悉的一些事例,如新闻片断、时事材料、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等,教会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分析材料、事例,建立知识间和材料间的联系,从而触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科学的、合乎逻辑的想象能力。另外,教师可以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设疑的问题要合理恰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而且要面向大多数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有所发现,进而提高他们的各项能力。这样的政治教学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法国著名作家孔巴兹说过:“未来的学校应该是培育灵魂,锻炼精神,优化情感,使学生成为热爱世界的主人。”也就是说,教育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做为21世纪的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充满“为了学生”的真情,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挑战的勇气,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尊严和智慧的价值,享受成功的愉悦。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浅谈怎样发挥语文学科优势,增强班主任工作的
事后,我一直沉浸在自己的这灵机一动之中作为班主任,语文老师,我完全可以把这两重身份结合起来,利用自己的优势,在某些特定的时刻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这让孩子们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了锻炼同时还受到了教育,可谓一举三得!案例二:八年级开学初,班里出现了很浮躁的现象自习课不那么安静了,任课老师也反应没有原来那么好...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让学生以读为基础,以思为核心,以议为形式,通过读、划、查、说等不同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充分的读书、议论、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并从中领悟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交流、表达的效率,使学生彼此之间相互学习,从而培养探究意识...

如何发挥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现代教育理论的教学观,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人才观。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现代教育理论的教学观和人才观,使学生成为具有鲜明个性的学习语文的主人呢?一、树立崭新的教学观念 教师崭新的教学观念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的前提条件。只有教师的观念真正...

教学中如何发挥评价的作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
语文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要给语文教学引入活水,激发活力,必须形成语文教学的开放系统。作为帮助者,促进者,在学习时间上,提供一切机会,在学习空间上,包括学校、家庭、社会,要把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延伸到课外,得益于课外,课内外相互促进,知识与能力相互增益,给学生以更加广阔的天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的学习...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系性
根据新课程标准,具体理解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是以人为本、突出文化性。语文课程以人为本,就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同为主体又互为客体。但长期以来,学生常常被置于从属的地位,处于被动的状态。因此,语文教学中,特别要呼唤学生的主体精神,张扬学生的个性特征,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发挥学生的创...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应从何处发力
近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应从何处发力?本刊编辑部邀请特级教师、语文名师,就语文新课标进行深度解读。 《教育家》: 语文新课标“新”在何 处?有哪些变化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体 现了语文教学什...

如何发挥好语文教学中评价的作用
由于群体的知识比个人的知识更加丰富,积极发挥以情感人的正向作用、兴趣,帮助他们掌握学语文,孩子更是如此。教师的记录可定期反馈给学生及家长,我和家长共同帮助该生练口形,不少老师喜欢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小家伙的问题也接连不断,注重学法指导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语文的学习也逐步融入了日常生活中,学习方法也被...

如何更好地发挥寓言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如何更好的发挥寓 言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是值得关注的。 因为寓言把生活中的或浅显或深刻的道理寄寓与寓言中, 把那些 干巴巴的、不易理解的道理娓娓道来,显得通俗易懂,让小学生客观 地理解和把握小故事的道理,并深入他们的心里。而寓言的比喻性、 讽刺性在低年级的学生中可能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小学语文学科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1小学语文学科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开展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一、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最适合的就是最有效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语文教学目标只有体现学科的特点,明确课堂教学内容,才能保证课堂的有效性。制定语文教学的目标应做到以下四个方面:1.准确: 语文教学...

雅江县18799104596: 如何在语文课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
父炕恺司: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分析思考,教师既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

雅江县18799104596: 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麻烦告诉我
父炕恺司: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学过程的根本就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养成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

雅江县18799104596: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
父炕恺司: 江安学校 曾喜迎摘要:阐述要发挥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可以采取引导探索归纳的教学方法,还必须注意对学生情感志趣的培养,以及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

雅江县18799104596: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父炕恺司: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逐段问,满堂灌的现象.学生在教师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上,很少有时间认真阅读和思考,只是在教师繁琐肤浅的问题中被动应答,根本打不开思维之门.久而久之,学生在心理上对这种疲劳式提问感到厌倦,觉得语文课索然无味,当然学生的主体作用无从发挥.如果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能提出具有思考性、启发性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产生浓郁的求知欲,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会得以发挥.

雅江县18799104596: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导入新课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
父炕恺司: 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但在导入新课这一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有些教师却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认识不足.不少教师把导入新课的功效局限于激励、唤醒、鼓舞,实际操作时只注意发挥它由课间活动导入...

雅江县18799104596: 新课标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父炕恺司: 在语文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的做法是:使用学案,让学生多讨论,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做适当地点拨即可.

雅江县18799104596: 在课堂教学中的怎样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
父炕恺司: 课堂应该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是学生智慧火花迸发的场所,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经历场.但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信息的呈现和传递,注重教师的表现,关注教师的授课技巧.随着学习心理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学生对知识内化的过程,...

雅江县18799104596: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父炕恺司: 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思想,主张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广大教师不仅要创设趣味横生的教学情境,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要倡导自...

雅江县18799104596: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
父炕恺司: (1)阅读生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 这对于我们提高学生作文兴趣来说同样具有指导意义.这是因为阅读是作文的基础,没有阅读就没有语言和积累,方法的借鉴,学生作文时就无法表达.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读书破万卷,下...

雅江县1879910459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哪些环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
父炕恺司: 学生主体地位如何体现,课堂上要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个人在教学工作中所得,我认为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使学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