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刑:重打八十大板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訾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的杖责二十和二十大板有什么区别吗?~

杖责对人使用棍棒等实施责罚,出自于史册中《宋史理宗纪二》里面记载:“州县官有罪,诸帅司毋辄加杖责。” 清朝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我与尔非怨讐,何苦日行杖责。”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 隋文帝 自己就在朝廷上律外杀官员,并且允许长官对属官,以律轻情重为理由,杖责属官。”

杖,一般都是泛指用棍棒。杖以荆条制成,分大杖﹑法杖﹑小杖三等。北齐北周,将杖刑列为五刑之一。其后相沿直至清末。参见"五刑"。杖刑一般是“去衣受杖”,受罚的人要脱掉中衣内衣,直接用毛竹、木板打臀部。
杖也分为好几个类型,有三种:大杖,法杖,小杖。史册里记载:大杖大头围一寸三分,小头围八分半;法杖大头围一寸三分,小头五分;小杖大头围一寸一分。也就是说杖最大只有六厘米,其次是四厘米,最小的一个只有三点五厘米。

后来隋朝时期废止了鞭刑用杖刑替代。杖变得越来越细了。唐代有记载:长三尺五寸。讯囚杖,大头径三分二厘,小头二分二厘;常行杖,大头二分七厘,小头一分七厘;笞杖,大头二分,小头一分五厘 。越细越变和板子的大小比起来差太多。
杖责二十可以打背部,腿部,臀部。但是这种宽度的棍子但在身上真的是可想而知的疼,像极了小时候没写完作业被老师打手板子的时候。只不过杖责一定会更痛,都是由一些专门负责刑罚的人下手。二十大板子感觉会刑罚的相较轻一点,板子有可能会宽一些。但两者的区别应该不大。都是打臀部与腿部为主。

在之前看宫斗剧《甄嬛传》的时候,里面的年妃赐了一个秀女孩是答应“一丈红”其中指的就是杖刑,活活把人打死为止。

是杖刑不是杖打。
杖刑是隋唐以来的五大惩罚之一。杖刑是指用荆棘或大竹板对囚犯施以酷刑的一种惩罚。该杆被用作东汉时期的惩罚。南朝时期,南朝无棣皇帝固定了鞭棍。杖以荆条制成,分大杖﹑法杖﹑小杖三等。棍子一般是“拿衣服拿棍子”,脱掉中间衣服(内衣),直接用竹子和木头打到臀部。
在北齐北周,将杖刑列为五刑之一。其后相沿直至清末。宋明清三代规定妇人犯了奸罪,必须“去衣受杖”,除造成皮肉之苦外,并达到凌辱之效。

扩展资料:
杖刑技巧:
三百六十行中没有这一行,但这一行绝对是靠手艺吃饭的。笞杖在手,生杀、轻重仅在一念之间。于是,怎么打人就成了一门学问。
李伯元《活地狱》第九回提到此事:从来州县衙门掌刑的皂录,这小板子打人,都是要预先操练熟的。有的虽然打得皮破血流,而骨肉不伤;亦有些下死的打,但见皮肤红肿,而内里却受伤甚重。
有人说,凡为皂录的,预先操练这打人的法子,是用一块豆腐,摆在地下,拿小板子打上去,只准有响声,不准打破;等到打完,里头的豆腐都烂了,外面依旧是整整方方的一块,丝毫不动,这方是第一把能手。凡是犯罪的人,晓得自己理屈,今日难免责打,不惜花钱给这掌刑的……
这样一来,掌握这种高超本领的人,不仅能够顺利完成笞杖任务,而且可以执法违法,从中渔利。
沈家本《历代刑法考·刑罚分考十四》记载,明代厂卫负责施行廷杖的校卒在训练时,先用皮革绑扎成两个人形,一个里面放上砖头,一个外面包上纸,然后再给他们穿上衣服,让校卒对他们行杖。放砖头的人形是用来练习“外轻内重”手法的。
要求可以看起来很轻,衣服不应该被损坏,但内部的砖应该被打破。包装纸的形状用于练习“光内外重量”方法,这要求它看起来很重,但包裹在里面的纸不会被损坏。只有工作人员达到这样的水平才能接受。
在清朝,方彪的“监狱笔记”记载了他在刑事监狱看到的一件事:三名囚犯遭受同样的惩罚。为了少吃,他们提前贿赂了工作人员
一名囚犯送了三十二银子,一点点骨头受轻伤,并持续了一个月的伤;第二个囚犯将钱翻了一倍,只伤了一点肉,不到一个月就没事了;第三名囚犯送了一百八十二银子,他在判刑后的那天晚上像往常一样。
显然,富人犯错误,只要他们有效,他们通常可以避免肉体的苦涩。最苦的是,老百姓,老钱看不到几个,到底犯了一些错误,让他们赚不到钱,一个人就可以被砸坏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杖刑

古代刑罚之一。用荆条或大竹板拷打犯人。杖作为刑种始自东汉。南朝梁武帝定鞭杖之制,杖 以荆条制成,分大杖﹑法杖﹑小杖三等。北齐北周,将杖刑列为五刑之一。其后相沿直至清末。参见"五刑"。   隋唐以来五刑之一。宋明清三代规定妇人犯了奸罪,必须“去衣受杖”,除造成皮肉之苦外,并达到凌辱之效。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杖刑  中国古代用大竹板或大荆条拷打犯人脊背臀腿的刑罚(见五刑)。杖刑的起源甚早,《尚书·舜典》有“鞭作官刑”的说法,意即用鞭杖惩罚失职的官吏。汉、魏、晋都设有鞭杖的刑罚。至南北朝梁武帝(502~54在位)时,才把杖刑列入刑书,作为一项正式的刑罚手段。梁颁有“□杖令”,规定杖用生荆制作,长六尺,有大杖、法杖、小杖三种。大杖大头围一寸三分,小头围八分半;法杖大头围一寸三分,小头五分;小杖大头围一寸一分,小头极杪(《隋书·刑法志》)。北魏开始把杖刑与鞭刑、徒刑、流刑、死刑并列,为五刑之一。北齐、北周沿袭魏制,北齐杖刑分三等:三十、二十、十;北周杖刑分五等: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北周、北齐均允许以金赎杖刑。   隋代废止鞭刑,以杖刑代之,另立笞刑,以代替原来的杖刑。隋杖刑分五等: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一百,凡所犯重于五十笞者,则入于杖刑。唐代杖刑同于隋。唐律规定:杖皆削去节目,长三尺五寸。讯囚杖,大头径三分二厘,小头二分二厘;常行杖,大头二分七厘,小头一分七厘;笞杖,大头二分,小头一分五厘。并规定:“决杖者:背、腿、臀分受。”“杖长短粗细,不依令者笞三十。”   宋沿唐制,杖刑亦分五等。宋代杖刑的特点是广泛用它作为附加刑,流刑、徒刑甚至杖刑、笞刑都加杖《宋史·刑法志》称:“凡流刑四:加役流,脊杖二十,配役三年;流三千里,脊杖二十;二千五百里,脊杖十八;二千里,脊杖十七,并配役一年。凡徒刑五:徒三年,脊杖二十;徒二年半,脊杖十八;二年,脊杖十七;一年半,脊杖十五;一年,脊杖十三。凡杖刑五:杖一百,臀杖二十;九十,臀杖十八;八十,臀杖十七;七十,臀杖十五;六十,臀杖十三。凡笞刑五:笞五十,臀杖十下;四十、三十,臀杖八下;二十、十,臀杖七下。”   辽国杖刑,据《辽史·刑法志》记载,其数目为五十至三百。凡杖五十以上者,以沙袋决之,即用熟皮合缝,装沙半斤,长六寸,广二尺,加一尺许木柄,对犯罪者击打。辽太宗时大臣犯罪不至死,以木剑击背,其数自十五至三十。又有铁骨朵杖人的方法,铁骨朵是以熟铁打成八片虚合,用三尺长的木棍作柄,杖数为五至七下。金国杖刑,“自百二十至二百,皆以荆臀”(《大金国志·熙宗纪年》)。金熙宗皇统(1141~1149)时,令杖罪至百,臀背分受,后因脊近心腹,遂禁击背。元代杖刑自六十七至一百零七,凡五等,每等以十为差。除讯杖外,皆臀受。   明代杖刑依唐、宋制,其数自六十至一百,以十为差。杖以大荆条为之,削去节目,长三尺五寸,大头径三分二,小头径二分二。犯徒刑、流刑罪皆以杖作为附加刑。徒一年加杖六十,一年半加杖七十,二年加杖八十,二年半加杖九十,三年加杖一百;流刑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皆加杖一百。又行折杖之制,以五折十。   清代杖刑沿袭明制,其不同者:杖用大竹板,长五尺五寸,大头阔二寸,小头阔一寸五分,重不过二斤。清初沿明代以五折十之制,康熙(1662~1722)时改为四折除零,即杖六十除零折二十板,七十除零折二十五板,八十除零折三十板,九十除零折三十五板,一百折四十板。至清末,杖刑始废。手艺和技巧  三百六十行中没有这一行,但这一行绝对是靠手艺吃饭的。笞杖在手,生杀、轻重仅在一念之间。于是,怎么打人就成了一门学问。李伯元《活地狱》第九回提到此事:   从来州县衙门掌刑的皂录,这小板子打人,都是要预先操练熟的。有的虽然打得皮破血流,而骨肉不伤;亦有些下死的打,但见皮肤红肿,而内里却受伤甚重。   有人说,凡为皂录的,预先操练这打人的法子,是用一块豆腐,摆在地下,拿小板子打上去,只准有响声,不准打破;等到打完,里头的豆腐都烂了,外面依旧是整整方方的一块,丝毫不动,这方是第一把能手。凡是犯罪的人,晓得自己理屈,今日难免责打,不惜花钱给这掌刑的……   这样一来,掌握这种高超本领的人,不仅能够顺利完成笞杖任务,而且可以执法违法,从中渔利。沈家本《历代刑法考·刑罚分考十四》记载,明代厂卫负责施行廷杖的校卒在训练时,先用皮革绑扎成两个人形,一个里面放上砖头,一个外面包上纸,然后再给他们穿上衣服,让校卒对他们行杖。放砖头的人形是用来练习“外轻内重”手法的,要求能做到看起来似乎打得很轻,衣服也不要破损,但里面的砖头要打碎。包纸的人形是用来练习“外重内轻”手法的,要求做到看起来似乎打得很重,但里面包裹的纸不能损伤。行杖要达到这样的水平才算合格。   清代方苞《狱中杂记》中曾记载着他在刑部监狱中亲眼看见的一件事:有三个犯人遭受同样的杖刑,为了少吃点苦头,他们事前都贿赂了行杖的差役。一个犯人送了三十两银子,被稍微打伤一点骨头,养了一个月的伤;第二个犯人送了一倍的银子,只打伤一点皮肉,不到一个月就好了;第三个犯人给了一百八十两银子,受刑后当晚就步履如常了。   很显然,有钱人犯错误,只要打点得力,一般是可以免去皮肉之苦的。最苦的是那些老百姓们,老钱见不着几个,到头来犯点错误,使不上银子,一准落得被狠揍一顿了事。


古代"重打五十大板"怎么打呢?
1. "重打五十大板"是古装影视剧中常见的刑罚表述,实际中也有"各打五十大板"的说法,意味着让争执双方共同承担责任。2. 古代刑罚中的杖刑使用棍棒、木板等器具责打违法者,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当时,杖刑与笞刑混用,并未列入律例之中,执行刑罚时较为随意。3. 到了隋唐时期,笞杖刑被正式写入法典,...

谁知道关于油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人类没有油吃,都瘦不拉几的。有一天,一颗花生与玉皇大帝的小蜜勾搭上了。玉皇大帝勃然大怒,命天兵天将逮来花生,重打八十大板,居然发现花生不流血,却流出很多油。于是玉皇大帝为了使花生世世代代受尽折磨受尽虐待受尽蹂躏,就教了人类怎么榨花生油!

大板的定义
古代刑律有笞刑、杖刑, 清 代笞、杖分别折合为小板、大板、照数折责。《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四府问道:‘前日巡道老爷曾打你的脚来不曾?’回说:‘打了五十大板,不曾打脚。’”参阅《清会典·刑部·刑制》。

浸猪笼是哪里风俗
男女有不正当关系,男子也有浸猪笼一说,一样是很多影视剧中都表现。方法 行刑者会把犯人放进用竹子编成的猪笼,在开口处捆以绳索,吊起来,然后放到江河里淹浸。轻则让犯人头部露出水面,浸若干时候。重则把犯人丢进水里活活溺毙。该刑罚含被惩者猪狗不如,再世投胎亦不得为人之意。

清朝妃子们最害怕的刑罚,名字叫做“一丈红”,处罚方式是什么样的?
1. "打板子"是古装剧中常见的刑罚,尤其在《甄嬛传》中,"一丈红"作为独特的刑罚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标志着宫斗的开始。2. "一丈红"是清代特有的刑罚,针对后宫嫔妃和宫女设计,是一种特殊的杖责。与常规的五十大板不同,一丈红集中于腰部以下的部位,尤其是臀部和大腿,不计其数地连续杖责,直到...

神鱼这篇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蒋知县大喝一声:“好你个张二狗,因为人家不肯借你银子你就报复杀人,不动大刑,量你不招,来呀,拖下去重打八十大板。”接着就听见板子噼里啪啦地响,还有张二狗那凄惨的叫声。八十大板打完,衙役出来说张二狗已经招供。于是,蒋知县就把他暂时收在南牢,秋后问斩。从发案到破案只用了不到一个...

退了裤子打一百大板
犯人肌肤绽裂,血肉模糊,甚至多次陷入昏迷。然而,即使在这样的痛苦中,他们仍坚持不认罪。当犯人被冷水激醒,疼痛并未让其屈服。官老爷再次要求加刑,冰冷的汤水再次被提起。这段关于“退了裤子重打板”的情节,是许多优秀作文中展现古代司法严苛一面的生动描绘,可供学习和参考。

鞭笞的惩罚是什么?怎么打50板?
“打大板”是指古代刑罚中鞭笞的刑罚,用的是棍棒、木板等。殴打违法嫌疑人。早在东汉时期就出现了。东汉时鞭笞与鞭笞混合使用,两者都是法外之刑,不列入法规。所以官员在执行的时候都很随意,打多少杆就看他们一时的心情了。隋唐时期,鞭刑被正式写入法典,成为古代“五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此,杖...

退掉裤子重打四十大板
被退(脱)掉裤子重打四十大板的是珍妃。历史上廷杖是很常见的酷刑,朝廷官员出现严重犯错难免会遇到廷杖,而历史上还有一位特别的妃子接受过廷杖。1894年,慈禧太后不顾光绪苦苦哀求,执意对珍妃“褫衣廷杖”,在清朝历史上,皇妃遭受这种处罚还是第一次。“褫衣廷杖”说通俗点就是,扒掉了当事人的裤子...

古代重打三十大板
古代的刑罚方式和现代有所不同,包括板刑、鞭刑等。这些刑罚方式在古代社会中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执行方式。打三十大板的具体方式,一般是在人的腰部绑上木板,先打七下,方向为逆时针,然后再在同一个位置方向打七下,以此类推,直到打完三十下。这种刑罚方式非常痛苦,因为它主要打的是人的腰部,...

隆昌县13356972411: 杖刑是什么意思 -
空别爱维: 古代刑罚之一.用荆条或大竹板拷打犯人.杖作为刑种始自东汉.

隆昌县13356972411: 算命杖刑是什么意思 -
空别爱维: 杖为天杖刑为天刑 天杖为凡事少顺不宁之悔又主孝服口舌拮括 天刑主官殃不测之灾及刑狱之祸主破财并陷水厄刑父母克兄弟等

隆昌县13356972411: “杖责”到底有多疼?真的会打死人吗? -
空别爱维: 杖责是很疼的,用大棍子重重敲击一个人的臀部或背部,轻则血肉模糊,重则死亡,古代刑罚有一个是杖毙,就是杖责的升级版,直接把人打死.

隆昌县13356972411: 杖刑是什么?
空别爱维: 古代刑罚之一.用荆条或大竹板拷打犯人.杖作为刑种始自东汉,南朝梁武帝定鞭杖之制,杖以荆条制成,分大杖、法杖、小杖三等.北齐北周,将杖刑列为五刑之一,其后相沿直至清末. 清代方荀《狱中杂记》中记载:有三个犯人遭受同样的杖刑,为了少吃点苦头,他们事前都贿赂了行杖的差役.一个犯人送了三十两银子,被稍微打伤一点骨头,养了一个月的伤;第二个犯人送了一倍的银子,只打伤一点皮肉,不到一个月就好了;第三个犯人给了一百八十两银子,受刑后当晚就步履如常了

隆昌县13356972411: 古代"重打五十大板"怎么打呢? -
空别爱维: 是直接朝着被惩罚人的背或者臀部击打50大板,因为这是有法律规定了的.

隆昌县13356972411: 杖刑是什么意思
空别爱维: 杖刑指的是刑罚的一个方式.他会用棍子之类的东西来对你实施杖刑.

隆昌县13356972411: 西藏大板是什么意思 -
空别爱维: 古代刑律有笞刑、杖刑, 清 代笞、杖分别折合为小板、大板、照数折责.《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四府问道:'前日巡道老爷曾打你的脚来不曾?'回说:'打了五十大板,不曾打脚.'”参阅《清会典·刑部·刑制》.

隆昌县13356972411: 明代锦衣卫中的刑具名称 -
空别爱维: 据明史记载,东厂、锦衣卫常用的刑具有18套,什么夹棍、脑箍、拦马棍、钉指等等都包括其内.其中有一项刑罚叫做“杖刑”,特务对于“杖刑”的执行非常有讲究,对一般的犯人行刑官只说“打着问”,意思是不必太重;要求打重一些的,...

隆昌县13356972411: 封建五刑中“笞”和“杖”有什么区别,不都是用木板打的意思?? -
空别爱维: 我参照的是《明史·刑法志一》,明朝刑罚有五种: 一是笞刑,就是鞭笞,用鞭打 二是仗刑,比如庭仗,用棍子打. 三是徒刑,和现代意思一样,就是监禁. 四是流刑,流放到边远贫瘠之地. 五是死刑,分为绞和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