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的剧团介绍

作者&投稿:蒙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温州越剧团的剧团简介~

温州越剧团,也称“温州市越剧团”。始建于1951年,是越剧界颇有影响的浙江省一级剧团。历代曾涌现出许多著名演员和编创人员。至2003年底剧团有国家一级艺术人员8人;二级13人;中级艺术人员20余人。建团50多年来,创作、改编、移植《蛟龙扇》、《啼笑因缘》、《浮生恨》、《天要下雨娘要嫁》、《汉宫怨》、《丽人劫》、《寒江雪》、《斩经堂》、《拜月记》、《荆钗记》,《白兔记》等二百余部保留剧目。在全国及省、市各类汇演中共获一百余项奖。其中有十多部优秀剧目分别录制成录像,唱片、录音磁带、光盘在国内外发行。1995年还出访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等国进行文化交流。尤其从1997年以来,连续成功地创作了越剧新编南戏《荆钗记》和《白兔记》两部精品剧目,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影响。

海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享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皮衣之都、文化之邦、旅游之地”的美称;尤以“灯、潮、名人”三大文化而独具地方特色,海宁越剧团就是活跃在这片热土上的一支专业艺术表演团体。长年以来,海宁市越剧团始终坚持文艺“两为”方向,坚持“出人、出戏、走正路”,坚持“团结、奉献、继承、创新”的办团方针,不断探索向前发展。自1979年以来,共有自创剧目20多个,如《血贱洞房》、《巡按审母》、《贞妮传》、《何秀文前传》、《何秀文》等剧目,普遍受到越剧观众的青睐,成为本剧团的保留剧目。1985至今,已经连续八次参加浙江省戏剧节汇演、省小百花汇演以及……

60年代“文化大革命”前,浙江有专业越剧团76个,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据初步统计,约有280多个。业余剧团更有成千上万,不胜统计。80年代中期后,各地越剧团纷纷撤销,在浙江尚有28个。西安、兰州、重庆、南昌等一些较有影响的剧团也相继撤销。有的则名存实亡,国营专业剧团仅存35个左右。 但民间职业剧团纷纷兴起,不胜统计。 越剧自1906年从说唱艺术演变成戏曲后,剧目来源主要三方面:一将原唱书节目变成戏曲形式演出,如《赖婚记》、《珍珠塔》、《双金花》、《懒惰嫂》、《箍桶记》等剧目;二从兄弟剧种中移植,如从新昌高腔移植的有《双狮图》、《仁义缘》、《沉香扇》等剧目,从徽班移植的有《粉妆楼》、《梅花戒》等剧目,从东阳班(婺剧)移植的有《二度梅》、《桂花亭》等剧目,从紫云班(绍剧)移植的有《龙凤锁》、《倭袍》、《三看御妹》等剧目,从鹦歌班(姚剧)移植的有《双落发》、《卖草囤》、《草庵相会》等剧目;三根据宣卷、唱本、民间传说的故事编写,如《碧玉簪》、《蛟龙扇》、《烧骨记》等剧目。越剧前期主要活动于浙江城乡。自1917年进入上海的剧场后,演出的大多还是以上三类剧目。1920年以后,越剧进入绍兴文戏时期,新增许多剧目,如《方玉娘》、《七美图》、《天雨花》等,又从海派京剧中学来《狸猫换太子》、《汉光武复国走南阳》等连台本戏和《红鬃烈马》等剧目,从申曲(沪剧)、新剧(文明戏)里学来《雷雨》、《啼笑因缘》等时装戏。
剧目样式上,小歌班上演的多数是整本大戏,有时在大戏前加演一出如《箍桶记》之类的生活小戏。1917年5月13日至6月8日,小歌班首次进入上海的首期演出中,有好几部戏还以连台本戏形式演出,如《龙凤锁》、《七美图》用1至3本、3个场次演出。其后,连台本戏成了绍兴文戏时期常用的演出剧目,最长的连台本戏《薛仁贵征东》、《汉光武复国走南阳》均有30本之多,可连演30个场次。演出剧目轮换频繁,通常是一本戏只演一场,所演的全是“路头戏”(后称“幕表戏”,即在演出前由派场师傅向演员叙说剧情后由演员上台即兴表演)。部分经常演出的剧目,有的成了某些著名艺人的拿手戏,内中有些场次有相对固定的唱词,并为同行所沿用而称为“肉子戏”。总之,那时既没有完整台词的剧本,亦无专职的编剧人员。
1938年,女子越剧在沪兴起,名伶姚水娟为吸引观众,除演出传统老戏外,首聘从事过文明戏的《大公报》记者樊篱编写新戏,如《花木兰》、《冯小青》、《范蠡与西施》等剧目。但这些新编剧目也无全部台词,只有部分重场戏有唱词和念白,其余仍需演员到台上即兴唱“路头戏”。
1938年12月8日—9日,姚水娟在天香戏院复演《花木兰》时,在报纸广告上登载“樊篱编剧”的字样。这是越剧专职编剧人员在报纸广告上署名的开始。
1942年,袁雪芬创始的“新越剧”吸收了业余话剧工作者参加,并组成“剧务部”,建立剧目编导制,使用完整的剧本。1942年12月8日,袁雪芬在大来剧场演出的《断肠人》,是于吟根据陆游写的《钗头凤》的故事改编的。这是袁雪芬改革越剧后第一部有完整的唱、念台词的戏。此后,凡参与越剧改革的剧团都是这样做的。1942年冬起至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为止的“新越剧”时期,各越剧团编演了数以百计的新剧目,大大拓宽了剧目题材,不仅有反映古代风貌的古装戏,也有反映近代生活的清装戏和现代生活的时装戏,还有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蒙装戏、回装戏。在取材上不仅有根据中国古典文学改编的,也有根据外国戏剧和小说改编的。在品类上不仅有历史宫闱戏和家庭伦理剧,也有神话传说戏和社会言情剧等,如《香妃》、《祥林嫂》、《石达开》、《国破山河在》、《太平天国》、《沙漠王子》、《浪荡子》、《山河恋》等,均为这一时期颇有影响的剧目,《祥林嫂》更是被评论界称为越剧改革的里程碑。
解放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戏改方针指引下,越剧自解放初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在剧目创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上海有根据传统剧目整理改编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碧玉簪》、《盘夫索夫》、《李翠英》、《血手印》、《情探》、《追鱼》、《打金枝》;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祥林嫂》、《西厢记》、《红楼梦》、《孔雀东南飞》;根据历史资料新编或改编的历史剧《屈原》、《则天皇帝》和根据外国戏剧改编的《春香传》等。
在浙江由于较早实行男女合演并侧重演现代戏,出现了一批优秀现代剧、近代剧,如《五姑娘》、《争儿记》、《山花烂熳》、《斗诗亭》、《杨立贝》、《血泪荡》、《金沙江畔》等。古装戏的创作、整理改编也为数不少,如《胭脂》、《泪洒相思地》、《灰阑记》、《庵堂认母》等。根据外国文艺改编的有《沈清传》。还移植改编了一批来自兄弟剧种与话剧的优秀剧目。
其他省市如南京的《柳毅传书》、《南冠草》,武汉的《毛子佩闯宫》,天津的《云中落绣鞋》、《文成公主》,西安的《红梅阁》、《状元打更》等,都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优秀剧目。
“文化大革命”后,剧目创作上有所开拓和创新,突破了戏曲不能表现领袖人物的禁区,上海越剧院、南京市越剧团以男女合演的形式,创作了具有探索性的现代剧《忠魂曲》、《三月春潮》、《报童之歌》、《鲁迅在广州》等剧目,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鲁迅等领袖和伟人的舞台人物形象。
20世纪80、90年代,从中央到各省市,都频繁举行戏剧节、艺术节、调演、会演等戏剧活动,如浙江确立一年一次的创作年会,两年一次的戏剧节。在这些活动中设立了剧本创作奖以鼓励创作,同时一些编剧为振兴越剧辛勤耕耘,因而这时期新编剧目空前增加。如在浙江,古装戏有《五女拜寿》、《汉宫怨》、《唐伯虎落第》、《金殿拒婚》、《红丝错》、《西施断缆》、《梨花情》等;近代、现代戏有《小刀会》、《强者之歌》、《复婚记》、《巧凤》、《金凤与银燕》等。在上海有《汉文皇后》、《光绪皇帝》、《血染深宫》等历史剧;南京有古装剧《莫愁女》等。1997年始温州市“南戏新编系列工程”成效显著,《荆钗记》、《洗马桥》等一批名剧推向了社会。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还不断创作摄制了《秋瑾》、《天之骄女》、《汉武之恋》、《大义夫人》、《沙漠王子》等一批优秀越剧电视剧。
解放后改编、新编的剧目,无论在思想性或艺术性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为中国戏曲史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越剧自1906年诞生至20世纪末,据不完全统计,上演剧目有6千余个,虽其中夹杂一剧多名的情况,但演出剧目仍非常可观。现选编其中流传下来和新创作的部分代表性的剧目360余出。 至2006年,越剧有大量上演剧目,其中有影响而又经常演出的剧目如:
《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祥林嫂》《何文秀》《碧玉簪》《追鱼》《情探》《珍珠塔》《柳毅传书》《五女拜寿》《沙漠王子》《盘夫索夫》《盘妻索妻》《九斤姑娘》《山河恋》《玉堂春》《血手印》《孟丽君》《打金枝》《玉蜻蜓》《荆钗记》《西园记》《春香传》《白蛇传》《李娃传》《白兔记》《汉宫怨》《红丝错》《花中君子》《汉文皇后》《三看御妹》《金殿拒婚》《孔雀东南飞》《王老虎抢亲》《穆桂英挂帅》《陆游与唐琬》《狸猫换太子》《家》等。
《中国越剧大典》记载的代表性优秀剧目共有375个。
具体名单请进入词条中国越剧大典查阅《名剧卷》。 (小歌班)四大名旦卫梅朵、白玉梅、金雪芳、费翠棠 (小歌班)四大名生王永春、张云标、张志帆、支维永 (小歌班)四大小丑马阿顺、张瑞丰、金瑞苗、谢紫云 (小歌班)四大老生马潮水、娄天红、童正初、金晓邦 (早期女子越剧)三花一娟一桂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姚水娟、筱丹桂 (早期女子越剧)四大名生屠杏花(文学小生)、李艳芳、竺素娥、魏素云 (早期女子越剧)越中三绝李艳芳、赵瑞花、姚月明 (早期女子越剧)越剧皇后 赵瑞花、王杏花、姚水娟、筱丹桂、袁雪芬 (早期女子越剧)越剧皇帝竺素娥(活武松、越剧盖叫天) 、尹桂芳 、徐玉兰 越剧十姐妹袁雪芬、尹桂芳、筱丹桂、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竺水招、张桂凤、徐天红、吴小楼四大老生张桂凤、徐天红、商芳臣、吴小楼浙江越剧五大小生(浙江五大小生)陈佩卿(浙江陈派创始人)、金宝花、陈书君(越剧第一官生)、尉少秋、王少楼(浙南小范瑞娟) 浙江越剧新十姐妹(1998年评选)陈艺、俞文娟、陈晓红、黄美菊、杨慧月、舒锦霞、王杭娟、陈雪萍、朱晓平、赵海英 台湾地区的越剧皇后与越剧皇帝吴燕丽与朱凤卿 新越剧十姐妹(越女争锋金奖) 张琳、吴群、杨婷娜、李霄雯、王清、盛舒扬、李璐彦、陈丽宇、章益清、董鉴鸿注:以上各称谓为不同时期戏迷及报刊对演员的称呼,彼此之间并无联系。
包括越剧流派创始人在内,全国各地的越剧名人据《中国越剧大典》记载,有708位之多。正是他们所有人的不懈努力,才使得越剧有了今天的地位与成就。
具体名单请进入词条《中国越剧大典》查阅《名人卷》。




中国有哪些戏剧团?
吴京安。8、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宋丹丹、徐帆、胡军、吕中(已退休)、韩善续(已退休)、梁冠华;王斑。9、上海滑稽剧团:严顺开、吴双艺、童双春、翁双杰、钱程、陈国庆、秦雷、何赛飞、顾竹君、胡晴云。10、东方歌舞团:李谷一、张燕、李双江、张也、成方圆、郭蓉、田玉斌、莫德格玛、淮梓伦、牟炫甫。

杭州越剧院的剧团简介
多次出访美国、法国、加拿大、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常年活跃于全国各地。杭州越剧院,是杭州市最主要的艺术表演团体,已有四十年的建团历史。剧院艺术力量雄厚,剧目积累丰富,早年上演的《玉晴蜓》、《银瓶》、《沈清传》等剧,在观众中影响深远。2000年之后创作演出的《冬天的故事》、《...

杭州越剧团的剧团简史
同年10月,经杭州市政府批准为国营剧团。分一队和青年演出队。佘惠民为团长,俞玉萍、张琴娟为副团长,徐志昌为政治协理员。1958年4月,该团带《关不住的姑娘》、《一日千里》等剧和部分小演唱节目赴京,在天安门广场和前门车站广场作宣传演出,轰动了首都,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人民日报》于4月...

桐庐越剧团的介绍
桐庐越剧团(兼述杭州越剧院二团)。该剧团有“江南戏曲舞台上的一颗明珠”之称。坐落在浙江桐庐的杭州越剧二团前身是建于1950年9月的桐庐民艺越剧团,剧团成立五十多年来,以其朴实的艺术风格,严谨的舞台作风,执着的探索精神,深受戏剧界和广大观众的喜爱,在1988年浙江省剧团首次考评定级,杭州越剧...

上海滑稽剧团的介绍
上海滑稽剧团(Shanghai Farce Troupe),是上海唯一一家国有市属专业滑稽团体,也是中国最优秀的滑稽团体之一。剧团建立于一九七八年初,其前身为上海蜜蜂滑稽剧团。1960年春,划归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建制,定名为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滑稽剧团。1963年上半年起,剧团改名为上海市滑稽剧团,20世纪60-70年代其间曾...

剧团的介绍
制作、排演戏剧演出的职业化团体。一般有固定的编剧、制作、导演、演员、设计以及剧务等班底。

话剧剧团有哪些
如中国话剧团、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等,都在国内话剧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这些剧团不仅拥有优秀的导演和演员团队,还注重剧目创新和制作质量,致力于推动中国话剧艺术的发展。他们的演出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传统经典剧目、现代话剧、儿童剧等,满足了不同年龄和文化背景的观众的观赏需求。

虹口越剧团的剧团简史
1985年在尹小芳拍摄《毛遂自荐》电视剧期间,肖雅、韩婶婶排练和主演了《画龙点睛》,在上海各主要剧场及郊县连演近百场。报纸传媒不断发表评论文章,两佐青年演员迅速成长,挑起了剧团演出大梁。接着又主演了《沙漠王子》、《天长地久》等大型剧目。 1986年6月,陆锦娟受邀回“虹口”在共舞台演出《盘妻索妻》,观众...

我国著名的剧团、著名的戏曲演员、戏曲的历史与现状
著名剧团: TOP.1 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 2005年底,撤销安庆市黄梅戏三团,安庆市黄梅戏二团更名为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中国剧协副主席韩再芬女士出任剧院院长。 TOP.2 河南省豫剧一团 河南省豫剧一团是常香玉大师创立的河南省豫剧院的班底。有诸多常派弟子,比如王惠、李金枝等梅花奖,还有魏俊英、范静...

浙江越剧团的剧团简史
至2006年,剧团共获全国大奖40余个,其中3个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3项文化部文华奖,12个“飞天奖”;获全省奖项100余项,获省文化厅、省委宣传部现代戏超百场、超500场奖励6次。尤其在90年代中前期,为越剧男女合演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显著成绩。编辑本段剧团简史浙江越剧团始建于1949年,当时称“...

兴安县19684074058: 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的介绍 -
朱绍六合: 绍兴原有1951年组建的绍兴县越剧团,前身是小高升舞台.落户绍兴后曾称绍兴群力越剧团.团长张月芳,主要艺术人员有筱白玉麟、金艳秋、钱水云、钱招娣、张月芳、金菊芳、筱湘卿、傅琴香、罗恒娟等.20世纪80年代前期创办绍兴戏曲训练班,经严格培训,一批优秀新演员充实剧团大换班,于1986年重新成立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广为瞩目.

兴安县19684074058: 现在目前有哪些比较好的越剧剧团.? -
朱绍六合: 浙江小百花,福建芳华越剧团,上海越剧院等.领军人物,小生有尹派王君安,范派吴凤花,章瑞虹,徐派钱惠丽,郑国凤等等,小生派别有尹,范,徐,陆,毕,竺派,花旦有王,傅,袁,金,戚,张派,老生也有派.非常的丰富多彩.

兴安县19684074058: 浙江越剧团的介绍 -
朱绍六合: 浙江越剧团,始建于1949年,成立于1952年5月,1990年调整,2012年再调整.该团在改革中求生存,在开拓中求发展.在舞台上坚持以男女合演、演现代戏为主的剧团特色;在剧团内成立影视部,推行戏曲与影视联姻的改革,通过影视荧屏扩大男女合演越剧的影响,以满足广大观众的欣赏需求.同时确立和强化精品意识,着力创作和演出了一批高质量的剧目,用精品去拓展舞台、争取观众,显示男女合演越剧团自身的存在价值.

兴安县19684074058: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介绍 -
朱绍六合: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成立于1984年5月,目前设有企划营销部、艺术生产部和行政部,正式演职员为81人,其中专业人员中三分之二拥有国家正高级、副高级职称.剧团拥有自己的团刊《爱越世界》和爱越俱乐部.

兴安县19684074058: 绍兴小百花越剧团 -
朱绍六合: 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成立于1986年,在建团的20多年里充分利用绍兴的人文优势,团结了绍兴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的剧作家、导演、作曲家、舞美艺术家来为自己的每一部新戏出谋划策.郭汉城、沈祖安、顾锡东、顾天高、袁雪芬、傅全香、范...

兴安县19684074058: .最主要的越剧改革剧团是什么?
朱绍六合: 是“雪声剧团”.1945 年3月31日,袁雪芬与其合作者在上海共同成立.1946年5月,首先把鲁迅名著《祝福》改编 为越剧《祥林嫂》,曾轰动上海.不久,又演出 《凄凉辽宫月》以及田汉编写的《珊瑚引》等. 1949年1月,袁雪芬再次改组雪声剧团,摒弃了 旧班社制,采用剧团制,建立了编导制度.改组后的剧团重视艺术质量,作风正派,富有创新精 神,以新剧目、新作风在越剧界独树一帜,影响较大.

兴安县19684074058: 越剧的历史发展 -
朱绍六合: 越剧是浙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曾称“小歌班”、“的笃板”、“绍兴文戏”.发源于绍兴地区嵊州、新昌一带.流传于浙江、上海、江苏等地为主的全国十六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以绍兴为古越都城,因而1938年改名...

兴安县19684074058: 越剧的由来是什么 -
朱绍六合: 越剧是从“落地唱书”发展起来的.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春,开始演变为农村草台、庙台演出的戏曲形式,称“小歌文书班”,简称“小歌班”.后又因演出中以鼓、板击发出“的笃、的笃”之声,又被称为“的笃班”.1917年5月,“小...

兴安县19684074058: 越剧的简介 快!!!!!!要短!!!!!!!!! -
朱绍六合: 越剧,清末起源于浙江嵊县,即古越国所在地而得名,由当地民间歌曲发展而成.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越剧演员初由男班演出,后改女班或男女混合班,现多由女班来演.引自百度id追根溯源,致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