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中主人公是谁?

作者&投稿:禾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朝三暮四的主人公是谁?~

养猴子的一个老头,宋国人。

《齐物论》中有个寓言,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颗改为七颗.他对猴子说:“生意越来越差了,为了不让你们挨饿,从今天开始,一律按照朝三暮四的标准供应栗子:早上给三颗,晚上给四颗.”猴子听了都生气了.猴子们乱成一团,强烈反对主人的做法.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猴子们非常高兴的接受了耍猴人朝四暮三的供应方案.  
  其实无论是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每天结果都一样,猴子的态度却迥异,这群猴子真是一群傻蛋!
  也许,我们都会嘲笑猴子当初为了“朝三暮四”而激愤,后来却又为了“朝四暮三”而高兴,我们会笑它们分不清3+4和4+3都是一样的结果.
  如果——如果您真的觉得猴子是傻蛋的话,那么,我不得不非常认真的告诉您:您可能真是傻蛋一个.
  耍猴人给猴子安排食物,从现代管理的角度来说,是一个如何科学、合理的对资源进行分配的问题.总量恒定不变,分配方式不同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
  在判定谁是傻蛋之前,我们先要弄清楚猴子们为什么反对“朝三暮四”而同意“朝四暮三”?
  对于猴子而言,早晨是一天的开始,为了保证一天的活动有足够的能量,进食的多与寡是有明显区别的.在猴子的世界里,只有“朝四”才能保证一天的需求.而到了晚上,是以休息为主,有“暮三”就够了.如果硬要让它们在晚上接受“四”,它们就会觉得是浪费.从这个角度说,猴子们坚持了实事求是、按需分配的原则.而这两个原则正是我们需要倡导和学习的.
  “朝四暮三”优于“朝三暮四”的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早上得到的是在眼前的,而晚上是十二个小时之后的事.尽管总数都是七个,但是先得到四个,就是先得到了“大头”.“大头”在手与“大头”在外显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猴子们任由耍猴人“朝三暮四”,就等于是把潜在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的“大头” 扛到了自己的肩上,可能要付出更多才能获得本已属于自己的栗子.聪明的猴子当然不会同意.所以它们要通过抗争获得耍猴人的让步.

  主人公:狙公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狙之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列子·黄帝篇》
  译文:
  宋国有一个养猴的老人,喜欢猴子,把它们成群养着,他可以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可以理解老人的心意。养猴的老人宁可减少他与家人的食物也要满足猴子的需求。不久,他家里的粮食缺乏了,他将限定猴子的食物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橡实,早上三颗然后晚上四颗,够吗?”猴子们都站了起来并且十分恼怒。他又说:“给你们橡实,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够了吧?”猴子都非常高兴然后一个个都趴在地上。

养猴子的老头。

宋朝有个养猴子的人, 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猕猴,他能懂得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也能够了解那个人的心思。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猕猴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朝三暮四的主人公是谁?
朝三暮四的主人公是狙公。朝三暮四,源于庄周《庄子·齐物论》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揭示道理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因为无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后来“朝三暮四”作为一个成语,比喻人的行为反复无常。看问题不要只停留在表面,或被表面...

朝三暮四的主人公是谁的 答案朝三暮四的故事及寓意
“朝三暮四”的主人公是狙公。“朝三暮四”这个成语原来指通过玩弄手法来欺骗别人,后来常用于比喻反复无常、常常变卦的人。“朝三暮四”出自《庄子·齐物论》,讲述了养猴子的狙公没有改变橡子的分配数量,仅仅改变了分配橡子的先后顺序,就欺骗到了猴子的故事。朝三暮四的出处 “朝三暮四”出自《...

朝三暮四的主人公简介
庄子的生活年代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前369年—前286年。庄子逝世的时候,宋国已经覆亡。《庄子》中有“旧国旧都,望之畅然”,显然宋亡以后才称呼“旧国旧都”。庄子属于道家,从《庄子》中很容易得出这个结论。司马迁说庄子著书十万余言,而今本《庄子》仅33篇6万5千多...

朝三暮四的主人公是谁?
出处:出自《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翻译:养猴人给猴子分粟子,说:“早上分给三个,晚上分给四个”。猴子们听了非常愤怒。养猴人便改口说 :“那么就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吧。”猴子们听了都高兴起来。

朝三暮四中的主人公是谁
其主人公是猴子,因为主要描写的是猴子们的心理反应。成语来源源于庄周《庄子·齐物论》成语释义原比喻聪明的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反复无常。成语故事宋国有一个养猴的老人,喜欢猴子,把它们成群养着,他可以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可以理解老人的心意。养猴的老人宁可减少他...

朝三暮四什么意思
朝三暮四”是出自《庄子·齐物论》里的一个寓言。之所以说是寓言,是因为寓言的主人公 一个爱养猴的宋国人 竟神奇地能和猴子交流。富人有养宠物的习惯没啥奇怪,可这养猴的人不富,而猴子还养了一群,经济上就日渐捉襟见肘了。他就试着和猴子商量一下精简口粮的事:“给你们吃的橡子,早上三...

成语朝三暮四主人公是谁?朝三暮四出自哪个典故
朝三暮四的主人公是宋国的一个老头子和他的猴子们。这个成语出自《庄子·齐物论》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聪明的老头子如何通过手段欺骗猴子,使它们对于给他食物的多少感到满意。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形容人的态度或行为反复无常。朝三暮四的故事中,老头子为了减少给猴子的橡子数量,却不想引起它们的...

朝三暮四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朝三暮四的主人公是谁
“朝三暮四”的主人公是狙公。“朝三暮四”这个成语原来指通过玩弄手法来欺骗别人,后来常用于比喻反复无常、常常变卦的人。“朝三暮四”出自《庄子·齐物论》,讲述了养猴子的狙公没有改变橡子的分配数量,仅仅改变了分配橡子的先后顺序,就欺骗到了猴子的故事。朝三暮四的出处 “朝三暮四”出自《...

成语朝三暮四主人公是谁?朝三暮四出自哪个典故
朝三暮四的主人公是谁?成语朝三暮四讲述的是关于宋国一个老头子养猴子的故事。朝三暮四源于庄周《·齐物论》原比喻聪明的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反复无常。朝三暮四出自哪个典故 宋国有一个很喜欢饲养猴子的老头。他家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懂得他的...

朝三暮四中主人公是谁
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猕猴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

安图县19389261978: 朝三暮四的主人公是谁? -
胡祁贝兰: 朝三暮四的主人公是狙公.朝三暮四,源于庄周《庄子·齐物论》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揭示道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因为无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后来“朝三暮四”作为一个成语,比喻人的行为反复无常.看问题不要只停留在表面,或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应该看到其本质.

安图县19389261978: 朝三暮四的主人公是谁 -
胡祁贝兰: 孙睿

安图县19389261978: 朝三暮四中主人公是谁? -
胡祁贝兰: 主人公:狙公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狙之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

安图县19389261978: 成语故事 朝三暮四里的狙公是怎样的人 -
胡祁贝兰: 狙(jū):猕猴. 狙公:养猴的人. 狙公是个狡猾,聪明的人.故事: 宋国有一个养猴的老人,喜欢猴子,把它们成群养着,他可以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可以理解老人的心意.养猴的老人宁可减少他与家人的食物也要满足猴子的需求.不久,他家里的粮食缺乏了,他将限定猴子的食物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橡实,早上三颗然后晚上四颗,够吗?”猴子们都站了起来并且十分恼怒.他又说:“给你们橡实,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够了吧?”猴子都非常高兴然后一个个都趴在地上.

安图县19389261978: 朝三暮四的故事,急 -
胡祁贝兰: 朝三暮四的故事:《齐物论》中有个寓言,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颗改为七颗.他对猴子说:“生意越...

安图县19389261978: "朝三暮四"的寓言故事是出自谁的作品 -
胡祁贝兰: 朝三暮四是一个成语,源于庄周《庄子·齐物论》,原比喻聪明的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反复无常成语典故原文 朝三暮四的图片[2] 宋有狙(jū)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

安图县19389261978: 朝三暮四这则寓言故事中狙公是个怎样的人 -
胡祁贝兰: 老于世故 处事灵活的人这个故事说明了猴子的目光短浅.猴子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而没有去考虑结果.当今社会也有不少这样的人,他们只看到眼前的一点小利益.而没有顾全大局.我们要从这个故事中吸取教训. 我们在批判猴子不看事物本质,只注重事物形式,养猴人老奸巨滑、诡计多端的同时,更应该学习养猴人那种灵活多变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模式,将其作为我们的反面教材,予以辩证的吸收和学习.

安图县19389261978: 朝三暮四指谁
胡祁贝兰: 朝三暮四 这个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

安图县19389261978: 朝三暮四的故事讲的是谁,名字是什么 -
胡祁贝兰: 中华成语大词典朝三暮四 【拼音】:zhāo sān mù sì 【解释】: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出处】:《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