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代读书人都思想上尊儒?儒和道有什么本质区别!?谁好?

作者&投稿:以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儒,道两家思想是什,两者又有什么根本区别?~

1.孔子的学说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礼”,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的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
孔子讲的“克己复礼”,是说做人要克制自己,使得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时期的等级名分制度。为了实现“礼”,孔子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正名是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再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这体现了他在政治思想上保守的一面。
孔子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来教化百姓;也不排斥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孔子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他招收学生,不分贵贱,使受教育的范围得到扩大。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采取特殊的方法启发诱导。
孔子要求学生在学习是要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要反复温习,要有恒心,要坚持不懈。孔子还主张把学于思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意见,“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的思想在当时没有受到太多重视,后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以及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历史长廊中,具有重要影响。孔子也被推崇为圣人,受到后人敬仰。
2.老子与《道德经》
老子,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
《道德经》又称《老子》,总计大约5000字,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的老子思想著作。全书充满哲理和东方智慧,一直流传至今。
老子将“道”抽象化,概括为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在他看来,“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他还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剔除了“天命”,人格神的决定权威。
老子哲学中包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诸如高和下、前和后、有和无、难和易、生和死、贵和贱等,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他主张只要“守静”,就可以“以弱胜强”。
老子从“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出发,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老子是中国哲学历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论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和道家思想比较
  1、孔老比较:孔子孟子是儒家的宗师和代表,老子庄子是道家的宗师和代表。孔孟作为 儒家的圣贤,给后世树立了道德(在伦理意义上)大师的形象,具有完善的道德人格,以救世安民为己任,富于理想,谆谆教人,死而后已。老庄作为道家的至人,给后世树立了智慧大师(老子)和艺术大师(庄子)的形象,具有高度的悟性相思维能力,以宁静淡泊为操守,冷淡世情,向往自得,其于外物,顺乎自然而已。
  2、人性论比较:儒家的人性论看到了人的社会属性,看到了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性,道家的人性论看到了人的生理与心理属性,觉察到虚伪而繁烦的宗法伦理对人性的桎梏相对个性的摧残,皆有所得,亦皆有所偏。
  3、人生论比较: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有强烈的关切和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图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透外物面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一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之情为最高目标,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4、治国论比较:儒家强调有为,道家主张无为。
  【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道”是道家这一思想文化体系的最高范畴,为所有的道家学者所推崇。
  5、思想核心方面比较
  儒家讲求“三纲五常”,其思想的核心归纳为“重仁尚礼”,而道家则讲求“无为而治”,其思想的核心则为道法自然,儒家尚仁,强调仁者爱人,必须克己复礼,以对人的尊重和具备同情心作为“仁”之核心标准,而以对自己的克制和约束提高道德水平作为其达到标准之必须手段。

‍儒家道家思想的共同点
1、儒家道家思想的价值体现
2、儒家和道家的共同追求
3、对大道的追求是儒家和道家的共同目标,儒家和道家都怀着天下为公的理想,都期待着建立一个保障人们健康全面发展的政治制度。
4、本质上:儒家思想主旨是仁义,舍生取义,以仁孝治国. 道家思想主旨是自然和谐,道法自然,以无为治国。

儒、道两家思想,一个刚健有为,一个柔顺因循;一个入世进取,一个潜隐退守,这是他们达到相通和互补的真正前提。所以,许多中国古代文人才能入世为儒,出世为道,或者熔儒道于一炉,张弛相济,进退自如。

  儒家直面现实社会,力求探索一条改造客观世界的道路,即便是个人的修身养性,最终也是为了治国平天下。孔子认为,他与那些逸民、隐者的区别就在于"无可无不可"(《论语·微子》)。用孟子的话来解释,就是:"孔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一向主张:"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但实际上不管天下"有道"还是"无道",他似乎没有一点退隐的意思。为了改变这个"无道"的世界,尽管他四处碰壁,却百折不挠,骨子里还是那股劲:"知其不可而为之"。在此方面,孟子比孔子毫不逊色。在他看来,无论得志还是不得志,无论困厄时还是显达时,都不应该绝人逃世;主张用自己的方法来"平治天下",实现其"王道"理想;并且扬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他更无退隐之意。

  道家面对残酷的现实,深入到人的心灵深处,从自然中寻找一条自我拯救的人生道路。据《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记载,老子本人就是一个"隐君子",相传他在周朝做过藏书管理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来他退隐了,写下《老子》一书。庄子曾做过宋国漆园的管理员,辞职后表示"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宁肯隐居陋巷,借米充饥,自编草鞋,过着清苦的生活,也不愿应楚威王高薪聘请而赴楚相之位。从老子的自然无为、少私寡欲、贵柔守雌的思想,到庄子的无己无功无名、逍遥放达的精神境界,无不说明道家与儒家的不同之处。道家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固执地守护着人的精神的尊严,辛勤地开垦着人的精神的荒漠,把人生从一切无法消除的痛苦和灾难中拯救出来,超越人生困境和世俗情欲,使人获得一种宁静的自由和圣洁的心境。老子和庄子都是隐士,但他们又不同于一般的隐者。他们的退隐不单单是为了规避无法改变的罪恶现实,也不仅仅是为了避免为虎作伥、助纣为虐,更重要的是为了寻求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自由。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道家在韩非子的显学排行榜上名落孙山。可以说,春秋战国时代所涌现出来的大批隐者的现实生活,以及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对隐者生活的亲身体验,正是道家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而孔子和孟子则远离隐者的生活体验,因而,他们的思想历程必定不同于老子和庄子。

这个问题简单地不能说哪个好。儒家思想的奠定者是孔子,孟子进一步发展,同时,儒家思想提倡“仁”,注重礼制,对于维护阶级统治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历代统治者都尊崇儒家思想,最突出的就是汉代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见统治阶级的手段在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至于道家,它的创始人是老子,后面还有庄子。道家思想强调道法自然,主张“无为而治”。如果一定要指出两者的区别,可能就是,儒家主张“入世”,认为人生在世应该积极进取;而道家则强调“出世”,政治性不明显,关注的是精神世界,庄子的《逍遥游》就表现得很明显了。我理解的大概就这些了,希望能帮你理清大致的思路。

不是他们尊儒,而是历代统治者以儒家思想为选拔人才的标准,秦朝除外,,,我都不喜欢,我喜欢墨家,儒家规矩太多,有明显的等级,讨厌

儒家思想主要是仁,道家是追求自由

儒家的核心四张是一个仁字,而到家主张的是无为而治,比较强调自然。他们没有谁好谁差的说法,都是中华文化的明珠,儒家三冈五常等思想比较有利于封建统治,所以很长时间儒家得到尊重!


古代有哪些勤奋学习的读书人的例子
车胤囊萤夜读。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

古代的名师有哪些
诩,又名王禅、鬼谷子,是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春秋末战国初时人,祖籍河北省临漳县香菜营乡盐食村,是先秦诸子之一。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子的称呼。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

古代读书人有哪些自称?
1、上足:对学生的美称。唐•王勃《彭州九陇县龙杯寺碑》:"四上人者,并禅师之上足,而法门之领袖也。"2、门人:古代先生在家中教授的学生,故称。3、门生:后汉时亲自授业的学生叫弟子,转相传授的为门生,也叫"门人"。《4、门下士:同门生。5、门徒:同门生。"6、青衿:古代读书...

中国古代,哪个朝代,读书人最多?据说,古代,多数人都是文盲,真的吗...
几乎没有文人被无辜滥杀。据说,古代,多数人都是文盲,真的吗??是的,商鞅变法后到清朝2000多年的时间里,都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大部分人是农民,没有知识。到新中国建立之初,全国有90%以上的人是文盲。读书在古代是精英阶级晋升的道路 我写的字,是不是很难看?丑 ...

古代有哪些名人大家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
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囊萤照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从我们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一定会明白。第21集《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

古代科举考试的顺序是什么,古代科举考试的顺序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1905年科举制的停废,终结了1298年尊崇科举的时代。这种选拨人才的制度在中国封...

古代对读书人的称号有哪些如,监生
初入学为附学生员,廪、增有定额,据岁考、科试成绩递补。廪生给廪米,故名。增广生亦名增生,因于廪生外增额,故名。如王安石《伤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阿Q正传》中称赵少爷“茂才公”,表示讽刺。生员见官可以不拜。中国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大约...

科举考试的“科”是什么意思?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二十七年(1906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历史发展与演变】▲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

古代的层次阶级
以后:士民,农民,工民,商民 没有官位的“老百姓”,在古代通称为“庶民”。“士”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有的是拿俸禄的“食邑”的官,也有的是自食其力的“食田”的民,所谓“学而优则士”。所以古时有“士大夫”和“士民”的称谓,但后来“士”通指“读书人”。在中国古代传统的...

古代读书人都认为孔子是读书人的祖师爷,那么,孔子的老师是谁呢?_百度...
在古代,求学之人第一件事情就祭拜孔子画像,天下的所有的读书人都认为孔子是读书人的祖师爷。那么,孔子的老师是谁呢?有人说,孔子的老师是开创道教的老子。可是,从可以查证的资料看,当年孔子去东周洛阳找老子请教学问,主要是请教音乐方面的知识,而且时间都特别短暂,就像你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个难题...

东宝区18843228028: 怎样理解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十人九儒”之说 -
茌育舒普: 应该是因为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后,儒家学说成为主流学术,其思想也成为大多数人所推崇的思想,所以才会有“十人九儒”的说法

东宝区18843228028: 董仲舒为什么提出罢黜百家?董仲舒为什么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茌育舒普: 自西汉时代开始,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孔子因此取得了 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熟读儒家经典、谨遵儒学教诲的学者 们成为中国古代典型的读书人形象...

东宝区18843228028: 古代人为什么尊重孔子? -
茌育舒普: 汉朝董仲舒把儒家思想进行了一些改造,使其适合国家统治的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学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儒家的创立者自然也得到了历朝统治者的推崇,在这种政策下,孔子当然为世人所尊重

东宝区18843228028: 科举制度对中国后世的影响 -
茌育舒普: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中国以至东亚、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莫不受科举的影响. 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

东宝区18843228028: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是什么?这样会在思想上产生什么结果? -
茌育舒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是: 在古代,发生了百家争政的现象,最终,儒家学取得了最终胜利,在政治上得到了国君的支持. 这种现象,在一定的程度上推动了现代化的进度.

东宝区18843228028: 分析儒家教育思想成为我国古代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想的原因? 很急 !!给加分哦~ -
茌育舒普: 小农经济模式由于其独立性、脆弱性等特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而在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必然产生配套的上层建筑来阐述其合法性,因此汉武帝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意识形态层面控制读书人,达到巩固自身皇权的目的 同时,在小农经济模式之下儒家也是一种类似与社会纪律的意识形态,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观点适应其经济基础,最近我在写一篇有关小农经济模式与中国文化传承关系的文章,如果需要就留邮箱吧,over~

东宝区18843228028: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
茌育舒普:唐君毅∶《孔子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的形成》 作者:佚名 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07年11月30日 【字体:大中小】 今天在此地与诸位见面,很高兴,在二...

东宝区18843228028: 为什么儒家经典这么少人 -
茌育舒普: 因为自汉朝以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势力迅速壮大,所有的读书人渐渐都被划为儒生,导致儒家的形象转变成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随着重文轻武的思想不断流行,儒,渐渐变成了我们印象中这种很软弱的形象.会武艺,反倒变成了很粗鄙的存在.实际上,汉代甚至先秦的儒,并不是所有读书人都可以当的.儒家应该是精通六艺,文武双全的存在.可惜汉朝的儒生尚能单挑野猪,后世的儒生,实际上只是为了考功名,不得不学儒家典籍的书生.

东宝区18843228028: 为什么儒家思想能得以广泛传播 -
茌育舒普: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