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作者&投稿:伊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安禄山造反啊。其实就是节度使权力太大了,膨胀了,想当皇帝了。

首先,唐朝内部腐败奢华,让安禄山产生了轻视的想法,认为叛乱可能成功;
第二,唐朝实行藩镇政策,各个藩镇拥有巨大的军事、经济自决权,使得藩镇越来越脱离唐朝中央政府的控制;
第三,安禄山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手中兵力达到二十万以上,实力膨胀,野心也随之增大;
第四,宰相李林甫贪恋权位,不想让文人掌握兵权,以免他们立下军功,和自己争权,所以极力主张以胡人掌兵。安禄山立下军功后,李林甫又不愿让他入京和自己争权,所以让他长期在地方带兵,在军中树立了权威,军队变成了他的私兵,埋下叛乱隐患;
第五,杨贵妃的兄弟杨国忠和安禄山有嫌隙,经常在唐玄宗面前诋毁安禄山,声称安禄山有叛变的野心。为了证实自己的先见之明,他屡次对安禄山进行挑衅,导致安禄山速反。其实没有他,安禄山也一样会反,但如果杨国忠能采取缓和措施,慢慢削弱安禄山的实力,使安禄山无力谋反,或许就能避免这场叛乱,可惜他费尽心机逼反安禄山,导致安禄山提前叛乱;
最后一点,是唐朝军事策略出现了偏差。唐朝在玄宗时期有着强大的国力,也有着强烈的开疆扩土的进取心。《通典》中有说:“我国家开元、天宝之际,宇内谧如,边将邀宠,竞图勋伐。西陲青海之戍,东北天门之师,碛西怛逻之战,云南渡泸之役,没于异域数十万人。”很多人以为中国人热爱和平,我们强大时没有去攻打别人,这是错误的。从《通典》里就能看出,唐朝时期我们四处用兵,几乎在帝国的每一个方向都在攻打其他国家。唐朝为了开疆,在帝国的边疆地区布置了重兵,而帝国的中心地带因为承平日久反而比较空虚,安禄山也是看准了这一点,认为只要发兵急攻唐朝中心长安城,一定能叛乱成功。结果他成功了一半,他的确攻下了唐朝兵力薄弱的长安和洛阳,但是叛乱并未成功,玄宗出逃,安史之乱在八年后被平定。

安史之乱从755年至763年,历时八载,可谓是唐朝开国以来最大的危难,直接导致唐朝由盛转衰。八年后,乱虽平,可战乱带来的一切已然难以掩盖。加之安禄山,史思明旧部又潘镇割距,使唐皇帝难以中央集权,手握兵权,再也不复当初四海承平的时光,可谓一蹶不振。

安史之乱的发生,有诸多原因,最主要的是阶级矛盾,我个人从以下三人出发分析:

一:唐玄宗李隆基
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已不复当年英明。玄宗初为帝时:政事一新,天下欣然望治。皇帝一般看到政绩好,就很骄傲,难免忘却了“居安思危”之警世恒言,终渐不克终。唐太宗有贞观之治,晚年渐不克终;唐玄宗有开元盛世,也在所难免步人后尘。开元盛世已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盛极而衰,也可说是必然。天下大势不正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嘛。

“人生七情六欲,唯有好色之念,最难祛除。”皇帝后宫佳丽多多,为所欲为,不必说更是如此的了,如此也加速了人心的内腐。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劈头就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可谓是看透了皇帝的本质。先是梅妃江采萍恃爱追欢,再者贵妃杨玉环承恩夺宠。一旦美人在怀,智商就不行了。此时的唐玄宗俨然已是位骄奢淫逸之人了。当初的踌躇满志,已化为乌有。可怜罪魁祸首没逝,却宛转蛾眉马前死。封建社会的劣根性就是不看本质看现象。

唐玄宗的昏聩,给安禄山的造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先决条件。

二:安禄山

安禄山本是营州夷种,为人奸滑,善揣人意。后因部落破散,逃至幽州,投托节度使张守硅麾下。数借军功,至平卢讨击使;屡加升擢,入朝留京侍驾。

安禄山入朝时,杨玉环已为贵妃,杨氏权倾天下。安禄山本是善揣人意,又长的高大,不久已与杨贵妃亲近,做出“滑腻还如塞上酥”之句便可知。且对玄宗贵妃口口声声自称孩儿,以至宠遇日隆。与杨贵妃的亲近,好似安禄山在皇宫内安插了特务,以至后来为所欲为,玄宗也马虎视之,未加以遏制,任其发展,终成大患。唐朝太宗时期,多番征讨外族,使得城市中有很多外族之人,安禄山与此等人可谓是相交甚欢,如鱼得水。造反时也多得他们援助。

三:丞相杨国忠

杨国忠乃杨贵妃的哥哥,但却不与安禄山一路,两人可以说是具有利害关系。但杨国忠数次愚蠢的行为,自以为是加害于安禄山,却不知在为人作嫁。

安禄山入朝时,杨国忠,李林甫已经争相夺权日久,安禄山的介入,更是夺了他俩的恩宠。两人怎容得第三者插足?他们就分别上疏使安禄山外调,以便于慢慢算计他。安禄山也乘机叩头领旨,接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从此“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真正复得返自然,凡东北一带要害三地都在其统辖范围。
杨国忠自以为得计,却不知安禄山虽在外,却有杨贵妃在内,几次三番想借机害他,安禄山都化险为夷,且使玄宗更信任他。以至安禄山向玄宗申请用番将士代替汉将,玄宗也不疑有他,顺利通过。从此安禄山拥兵自重,声势日盛。

野心狼子终难养。安禄山也终忍不住,以献马为由制造事端,造反之心昭然若揭。提出“清君侧”收买人心。率部十五万众,号称二十万,反于范阳。引兵南下,声势浩大,揭开了“安史之乱”的序幕,步骑精锐,烟火千里,挡者披靡。

安禄山范阳起兵时,烽火远离中原大地已经多年,且朝廷禁约民间挟持兵器。猛将精兵,多聚于边塞,一旦发生兵变,没有可用的兵,这对安禄山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安禄山所过之处,不是开门出迎就是弃城出逃,一路绿灯到底,捷报连连。最先拒敌的是封常清,高仙芝,张介然。但一时招募的乌合之众碰上安禄山的精兵,惟有一败。
朝廷最强的当属兵马副元帅哥舒翰及蒴方节度使郭子仪。可外面已打的天翻地覆,宫内还在勾心斗角,这好象是永恒不变的。封常清,高仙芝已是权位斗争的牺牲品了。杨国忠的妄言,又使哥舒翰惨遭丧师。常言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话虽如此,毕竟封建思想已毒害人心,所谓的忠臣,也差不多就是愚忠之臣,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舍却自己的臭皮囊,以完成应有的忠义。可他忘记了,去死的不仅仅是他一人,还有跟随他的二十万子弟,他要做的不是证明自己的忠义,而是救民于水火之中。可惜他不知道。结果他倒好,全军覆没,兵败后却是投降,还能苟且偷生,羞也不羞?

哥舒翰丧师失地,安禄山更是如虎添翼,其势直逼长安。玄宗不得已走蜀中,自食其果,杨国忠也在马嵬驿被乱刀分尸,所谓恶人自有恶人磨,正是如此。

攻下一城,难免抢夺其中之物。刘邦打下彭城后,美女金钱,中饱私囊,更是胡天胡地的。安禄山占夺长安后,玄宗的一切都为其所夺,优工伶人,不一而足。

宫内斗争无所不用其极,皇位之争更是如此。乘此危乱之迹,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虽说肃宗是欲维系人心,不得已而出此,也难免“篡位”之嫌。再者,安庆绪更是逆天背父,杀了安禄山,取而代之。这位叱咤风云的反贼,第一代大燕皇帝,如斯而死,虽死不瞑目,也可说是恶有恶报。他当初对玄宗不是口口声声自称孩儿的吗?当世恶,当世报,虽有悖伦理,并太过血腥,也大快人心。

《大唐游侠传》中最精彩的无疑是最后的睢阳之战。三位游侠:段硅璋,南霁云 ,雷万春,纷纷殉国,乃真英雄也,如斯结果,也死得其所,成就美名。南霁云,排行第八,所以也称南八,魏州人氏,其人慷慨有志节精于骑射,通略过人,战时与雷万春投靠张巡。雷万春的哥哥也是著名人物,叫雷海清,安禄山入长安时,他不仅拒绝为其演出,且大骂安禄山,不幸死于乱刀之下。气节可佳,虽死尤荣。

睢阳之战最后,睢阳被围,南霁云啮指乞师。可就有如此昏庸之人,在利害关头,还在计较个人恩怨,岂不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邻城都不来援助,使睢阳成为孤城一座,最终为破。张巡,许远,南霁云 ,雷万春皆死节。其余三十余人亦无一肯屈节。有诗曰:张巡先殒固尽忠,许远后亡亦矢节,从死不独有男雷,三十六人同义烈。
安禄山被杀,唐肃宗登位,天下的形势已经扭转,其主动权已经易主。不久安庆绪亦投降,安史之乱最危急时刻已过。后来史思明杀安庆绪再反大唐,而史思明又为其子史朝义所杀。最终安史之乱以史朝义投降而告终。可留下的创伤是再也无法弥补的,也在某种意义上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

以上转至百度..!非个人知识 希望对你有帮助

唐玄宗晚年宠爱杨贵妃,渐渐沉溺在歌舞升平之中,很少过问政事,这就给了在东北卧薪尝胆的守将安禄山、史思明二人有了可乘之机,酿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


安史之乱是唐朝哪个时期?
安史之乱发生在唐朝玄宗天宝年间,主要是玄宗李隆基在开元盛世后,志得意满,其后看上了自己的儿媳妇杨玉环(寿王之妻),集三千宠爱与一身,在外又宠信杨国忠,李林甫等奸臣,导致唐朝的综合国力下降,官场腐败,地方藩镇做大,最后导致了安史之乱,时隔七年之久,才算平定战乱,也由此唐朝由盛转衰了...

安史之乱的资料简介
安史之乱是发生在唐玄宗时期的一场大叛乱,叛乱的始作俑者是安禄山。安禄山出身混血胡人,会说六蕃语言,长相丑陋,身材肥胖,性格圆滑,成年后在幽州做互市郎维持生计。安禄山后来投靠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与老乡史思明同时担任捉生将,通过建立军功不断升职,使自己的事业渐有起色。安禄山精通人情世故,经常...

安史之乱简介
即皇帝位,是为唐肃宗。后来叛军内部发生分裂,安禄山为儿子庆绪所杀。唐军联同回纥援兵乘机反攻,收复了长安和洛阳。不久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杀安庆绪,重新攻陷洛阳,也称大燕皇帝,后又被儿子朝义杀害。于是唐朝再借回纥兵,收复洛阳,史朝义自杀,这场持续了八年的「安史之乱」才告结束。

安史之乱:揭开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大幕
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是唐中叶朝廷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势力分权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权力再分配的斗争。这场战争前后长达8年之久,中经洛阳之战、常山之战、河阳之战等重大战役,最后以唐朝平定叛乱结束。 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 唐朝中期以后,府兵制度破坏,募兵制逐渐产生,驻守边防城镇的节度使大量招募军队,在其防地...

请问安史之乱的详细内容是些什么呢?什么朝代发生的事情?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所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同中央政权争夺统治权的战争,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因为唐玄宗晚年不管朝政引起。由于发起叛乱者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为主,故称安史之乱,又因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安史之乱从公元755年12月16日爆发,至公元...

什么是安史之乱?~ ~?
762年,唐军再次收回洛阳,史朝 义出逃中被迫自杀,其部下将领全部投降。历时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终告结束。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在战争中,人民群众特别是黄河中下游 人民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北方经济受到很大破坏。“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为丘墟”, “汝、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

安史之乱是哪个朝代
安史之乱是发生在唐朝,是节度使安禄山及其大将史思明发动,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安史之乱是哪个朝代的更多内容!安史之乱是哪个朝代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从此以后唐帝国由盛转衰,开元盛世成了一去不复返的历史。各地的藩镇割据势力此起彼伏,完全不听中央指挥,唐帝国...

安史之乱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结束
唐玄宗李隆基。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

安史之乱是什么朝代
安史之乱发生在唐朝。安史之乱是唐朝时期一场重大的叛乱事件,对唐朝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场叛乱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起,故称“安史之乱”。它不仅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安史之乱中,安禄山与史思明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迅速攻占了...

什么是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

建阳市18215013658: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什么?唐朝为什么要封节度使? -
牢亚佰奕: 安史之乱原因: 1. 中央和地方军阀势力之间的矛盾突出. 2. 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 3. 民族之间的矛盾激化. 4. 农民生活困苦. 封节度使原因:1. 唐均田制度的崩溃. 2. 巨大的扩张机器无法继续运行,唐代边疆形势开始由攻转守.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促使唐代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由于发起反唐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军区书记和司令职位.

建阳市18215013658: 安史之乱的原因 -
牢亚佰奕: 安史之乱从755年至763年,历时八载,可谓是唐朝开国以来最大的危难,直接导致唐朝由盛转衰.八年后,乱虽平,可战乱带来的一切已然难以掩盖.加之安禄山,史思明旧部又潘镇割距,使唐皇帝难以中央集权,手握兵权,再也不复当初四...

建阳市18215013658: 下列各项,哪些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 ①唐玄宗荒废朝政 ②发生严重灾荒 ③节度使权利膨胀 ④杨贵妃得宠 ⑤农民负担过重 ⑥中央军队战斗力薄... -
牢亚佰奕:[选项]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⑥ C. ①④⑤⑥ D. ①③④⑤⑥

建阳市18215013658: 请问安史之乱的原因
牢亚佰奕: 755年至763年发生在唐朝的一次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集权的反叛.因叛乱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所以历史上称这次叛乱为“安史之乱”. 唐朝初年,为巩固中央集...

建阳市18215013658: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
牢亚佰奕: 1.安史之乱的发生原因有多个方面,它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矛盾等等. (1)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均田制被破坏,均田...

建阳市18215013658: 安史之乱是怎么回事?
牢亚佰奕: 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世走向衰亡的转捩点,其产生背景如下: 一)玄宗荒怠政事 —— 玄宗晚年沉溺於酒色之中,他怠於政事,不纳忠言,政事全委於李林甫.口蜜腹剑的...

建阳市18215013658: 安史之乱暴发的原因,李林甫杨国忠之间有何矛盾? -
牢亚佰奕: 李林甫有恩与安禄山:口服蜜饯的奸相当朝19年,由于唐朝边疆很大,唐玄宗听取了让外族的安禄山镇边后升至节度使,美其名曰,方便沟通交流.后杨贵妃与其哥哥权势很大,安史之乱最终爆发,理由是去除天子边上的小人.当唐玄宗远离长安时,杨国忠杨贵妃先后被暴怒的随从赐死,巴蜀路上留下的就是声声叹息.

建阳市18215013658: 安史之乱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结束之后唐朝还存活了那么久 -
牢亚佰奕: 安史之乱,是唐朝节度使制度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边将拥兵过重,不造反才怪! 但是,节度使有造反的,自然也有忠诚的.所以,安史之乱后,唐朝还是苟延残喘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节度使制度的弊病就是,藩镇割据!但是,这是唐朝的...

建阳市18215013658: 安史之乱的历史解释 -
牢亚佰奕: 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则是促成安史之乱最为重要的因素.由于唐朝的均田制和府兵制被破坏,从唐玄宗起便不得不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这些召募来的职业军人受地方军阀的收买笼络,和将领形成一...

建阳市18215013658: ...国事日非,朝政腐败,是导致叛乱出现的重要原因 ③安禄山被史思明杀死,叛军集团内部因不断内讧,力量逐渐削弱 ④安史之乱使唐朝元气大伤,是唐朝由... -
牢亚佰奕:[选项]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