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选择美术欣赏作品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作者&投稿:旁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需注意哪几个层次~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需注意哪几个层次?

答:(1)描述阶段。对作品的第一形象是单纯的视觉快乐,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要做好准备工作,注意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针对作品,教师要注意恰当描述,对主题,形象,材料等方面作出较为详尽的描述,让幼儿充分表达,说出自己的感受。
(2)形式分析阶段。引导幼儿分析视觉对象之间的关系。如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以及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等构成原理的运用。
(3)引导幼儿探讨一件美术作所蕴涵的内在意义,帮助幼儿把握具象的艺术形式再现的东西,或抽象艺术形式所表达的情感,情调,意义或意味。
(4)评价阶段。评价美术作品不是重点,引导幼儿能够对优秀的美术作品说出自己的喜欢之处,或是吸收作品的某些方面,进行自己的创作。

 美术欣赏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美术教育一直以绘画为主、手工为辅,单独的欣赏课程几乎没有。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幼儿园大班进行了系列的美术欣赏教育的实验研究。目前,实验尚在进行中,现在就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程框架作些探讨。
  一、学前儿童美术学习特征
  学前儿童艺术能力的发展是有规律性的,大体上经过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等几个主要阶段,按照皮亚杰的观点,2~7岁儿童正处在前运算时期,在美术活动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1.符号功能的掌握:儿童用象征性符号来代表他们所接触到的事物。他们通过感觉动作获得经验,并开始形成表象符号和运用语言符号。
  2.自我中心:儿童常常把自己见到的看作是别人见到的,带有强烈的主观感觉。
  3.行动受知觉支配:儿童会被周围环境中某些有趣的、引人注目的特征所吸引,从而注意局部,忽视整体,对能引起他强烈感受和他感兴趣的事物,会留下相当稳定而持久的印象。
  儿童的艺术才能随年龄的增长会产生系统性的变化,几乎所有儿童都有相似的发展历程。那么这种变化是自然产生的吗?教育的作用是什么?从三四岁儿童最初的绘画分析,那些充满自然情感的象征性图式,自由夸大、变形,总是为了传达某些偶然的意向。应当说,这个阶段的儿童受外界影响较少,自然成熟的成分更多些。随着儿童逐渐成熟,他的知觉与技巧有所发展,绘画目标从简单传达到希望表现一个观念,这与他的智慧发展、人格形成和社会交往有更密切的联系。这时,通过教育可以促进儿童的艺术学习。艺术欣赏教育在此将起到一定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根据对5~7岁儿童的美术作品所作的调查和观察,我们发现这个年龄的儿童存在着欣赏作品的某些潜力。他们能够较长时间地注视作品,并按照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在观察作品的内容方面,儿童对作品主题具有一定的知觉敏锐性。他们主要凭借直觉感知,对局部的物象观察得比较仔细,能够描述某些细节,对非具象的图画往往从具象的角度加以猜测。对作品的形式,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潜在的爱好,一般来说,他们容易接受色彩鲜艳、形状逼真的图画,对色彩对比、形状轮廓、疏密关系、构图、比例等美的要素有所关注,并能作出某些简单的判断。在艺术思维方面,他们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作品的体验与认知,依赖于知觉运作和已有经验的直接推理。他们对美的要素的各个层面的理解尚存在一定的困难,缺乏整体性的分析判断能力。由此,我们假设大班儿童是有可能接受美术欣赏教育的。
  二、美术欣赏学习要发展的能力
  1.发展美感知觉形式的能力
  美感经验产生于个体与作品的交互作用。对视觉艺术的知觉不仅有赖于一般知觉能力,而且还需要欣赏艺术形式的技巧。也就是通过各个层次的分析,才能了解作品的意义,感受作品提供的经验。美术艺术教育家艾斯纳提出可以通过六个层次来把握。
  ①经验的层次:作品给予我们什么感受?注意作品形式和该形式引发的理念。这是对作品的第一个感觉。
  ②形式的层次:注意作品的形式结构,着重整体结构的欣赏。
  ③象征的层次:对作品图像意味的了解。
  ④主题的层次:掌握作品的主旨与基本意义。
  ⑤材料的层次:欣赏材料的特质和由材料引发的视觉经验的性质。
  ⑥环境的层次:了解作品的背景与条件及其在艺术史中的地位与重要性。
  在艺术教学中,要引导儿童对艺术品的形式、内容、媒介三部分作整体的欣赏,使各种视觉要素呈现不同的表现内涵,并注意体验艺术家在作品中所想表现的理念与情感,使儿童获得美感经验的满足。
  2.适当地叙述视觉形式的能力
  对视觉形式的叙述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描述、解析、评价。
  ①描述:观赏者用直接的感知觉和美感意识去接触作品,然后对作品的初步印象加以描述。
  ②解析:对作品的形式、设计、组织与关系加以知觉。注意艺术的认知层面,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并对作品的形式要素进行分析和描述,解释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气氛、理念,对作品的内涵加以探讨。
  ③评价:对作品价值的判断。谈论作品的结构,用创造性的知觉发现艺术作品具有的潜在美感价值。
  三、本课程的类型和结构
  本课题借鉴学科取向课程理论,强调艺术的审美价值,结合儿童美感发展的特点,以艺术鉴赏为中心而建立,把对艺术学习、了解与欣赏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
  1.课程目标
  ①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开拓他们的视野,使他们对某些名画有初步的印象,并在欣赏中获得愉快的经验。
  ②培养幼儿对艺术作品较敏锐的感觉,并具有知觉美的某些基本要素的能力。
  ③掌握简单的艺术术语,有叙述和谈论艺术作品的能力。
  ④通过欣赏产生自由表达的兴趣、愿望和能力,激发幼儿潜在的创造力。
  2.课程的内容和结构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的性质与一般的鉴赏是有区别的。学前儿童偏重于从感性层面来认识艺术作品,对自己喜爱的作品加以欣赏和赞美。对作品的背景知识、艺术基本要素只限于在教师的点拨下有所关注。
  为儿童选择艺术欣赏作品必须遵循高度艺术性与儿童可接受性相结合的原则。原则上要用名人名作,或者是为社会公认的、有艺术欣赏价值的作品。同时,又要考虑儿童的兴趣和理解能力,使之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
  根据幼儿的兴趣、经验和接受能力,本课程以中国画、西洋画、民间艺术、雕塑与建筑四个领域为主,选择接近儿童日常生活的题材,用名人名作向儿童作系列介绍。其中,中国画以现代名家作品为主,作品的内容则以动物、风景、儿童生活题材为中心,使之与儿童生活方式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有的名家喜欢画一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小品,这恰恰与幼儿经验相吻合,齐白石画的昆虫、小虾;吴作人画的熊猫等均深受幼儿的喜爱。西洋画以色彩鲜艳、不断流动变化的现代派作品为主,以其新鲜与多变的特点吸引儿童的好奇心和注意,如凡?高的《星空》、马蒂斯的《舞蹈》、蒙德利安的《红黄蓝构图》等非具象的、无定形的作品,符合幼儿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的追求,容易为孩子所接受。民间艺术作品因其原发性、恒常的主题、功利的色彩极易为儿童所接受;同时,儿童艺术与民间艺术在对生命的自然追求和艺术表达的纯朴稚拙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因而适宜于儿童欣赏。至于手工艺术品,由于它具有立体性、可操作性,很适合幼儿欣赏。
  由于艺术欣赏需要有不间断的、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并使幼儿积累起一定的经验,因而欣赏材料的选择还要遵循渐进性和程序性原则,要由近及远、由简至繁,系统安排欣赏内容和主题,使之与儿童生活方式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上述内容可以通过下列四个层次进行教学。
  ①感觉的层次:教师以开放的态度,利用艺术作品本身的感染力激发儿童的探究欲望,要求儿童用直接的感知觉与美感意识接触作品,避免把教师的期望灌输给儿童。
  ②智慧的层次:艺术活动有赖于智慧的运用,而艺术认知层面的活动是需要学习的。在儿童欣赏作品时,要引导儿童从主题、形式、象征、材料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并作扼要的陈述,以进一步了解画面的形式及其内涵。
  ③表现的层次:要求儿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对审美要素进行分析、描述和谈论。教师可以着重分析作品中视觉元素的特色,如作者是如何安排和组织以达到创作的预期效果的。在与儿童的交流中,教师用隐喻、暗示和解释等巧妙地呈现艺术品的内涵与意境,并对所知觉的作品结构作必要的说明、解释和评价。
  ④创造的层次:教师和儿童共同挖掘所欣赏的艺术品的潜在美感价值,并鼓励幼儿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创作自己的作品。
  四、本课程实施指导的基本方法──对话法
  l.对话法的提出
  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儿童与艺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
  在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提出对话法,其依据之一是“艺术作品是无限开放的”这一观点。艺术作品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场合甚至不同的对话中,艺术作品会不断地显示出它新的意义。这样,艺术作品本身就成了具有生发作用的主体。艺术作品的多种意义只有在与欣赏者的对话中,才可能生发出来。
  在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提出对话法,目的在于要解决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长期采用灌输法所带来的缺憾。灌输法的直接表现就是教师以自己为中心,将自己掌握的有关美术作品的知识灌输给儿童,儿童认同教师及其知识,缺乏自身的感知和体验,没有直接与美术作品进行对话,因而丧失了自我感受、自我加工信息、自己主动创造的能力,最终导致其审美素质下降。而对话法则不同,在对话过程中,教师与儿童之间、师生与美术作品之间不是一种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双向交流关系。教师与儿童面对美术作品积极交流、讨论,就有可能生发出多种意义。
  2.对话法的特征
  对话法强调对话首先是两个主体间的相互交流。对话不同于信息传递,信息传递表现为单向的和非对称的,一方是主体,另一方是客体。处于客体地位的接受信息的一方只是被动地接受、理解主体所发出的信息。而对话则表现为多向的和对称的,相互交往的双方都是主体,因而都具有能动作用。欣赏者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对话要达到的目的是主体间的相互交流,即艺术作品对欣赏者说话,欣赏者对艺术作品说话。

不同年龄班有哪些不同的要求?请结合具体的美术欣赏教育案例展开说明。幼儿美术欣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感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幼儿的美术欣赏活动不仅要感知作品的内容、线条、形状、颜色等形式要素,也要感知这些要素所表现的情感和意义。纵观古今中外,各类经典名画如群星璀灿瑰丽多姿,作为幼儿进行美术欣赏的引导者启发者,该如何在这浩瀚的艺术海洋中选择适合幼儿欣赏的作品呢?通过这次学习,我了解到在选择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内容时应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
1、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这些作品的内容必须能够为幼儿理解和接受,其色彩和形象等必须能够为幼儿欢迎和喜爱,其艺术境界必须能够使幼儿感到亲切和惊喜而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拨动他们心灵的琴弦。
2、 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多彩。教师不要根据个人的欣赏趣味,而要根据欣赏教学的目的来确定作品的形式。这些欣赏的对象,不仅应该有美术作品、工艺美术品、玩具、节日装饰、环境布置等等,而且还应该有古今中外的,尤其是本民族的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开阔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知识,增强幼儿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3、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为幼儿选择的美术欣赏作品,首先必须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能够正确地反映现实社会生活,内容健康明朗,充满蓬勃向上的精神,能够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感。其次,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艳和谐,线条流畅优美,构图新颖别致,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美感。 中班美术欣赏的内容:主要包括:美术作品(绘画、民间工艺美术品等)、自然景物、图片、儿童画册、玩具、节日装饰及环境布置等。大班美术欣赏的内容:在中班的基础上,继续组织幼儿进行欣赏活动;欣赏幼儿可以理解的绘画、工艺美术作品,并在课内、外引导幼儿学习和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培养幼儿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因此,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美术欣赏活动时我们也有各自的要求:
(1)小班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要求:鼓励幼儿用简短的话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幼儿表达的过程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一个进一步感受、理解美术作品类的事物的过程。教师必须给幼儿表达和交流的机会,让幼儿把自己对所欣赏对象的感受用语言、肢体动作等表达出来。同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用一些优美的语言感染他们,如对自然景物、美术作品带有感情的艺术性描绘,让幼儿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这对培养幼儿的艺术感觉是非常必要的。引导幼儿对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随着幼儿美术欣赏能力的提高,教师应逐步要求幼儿对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从美术作品的形式美角度分析作品中的线条、色彩、形状、构图等,并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对欣赏对象的简单描述。
(2)中班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要求:引导儿童欣赏并初步理解作品形象和作品主题的意义,使其知道美术作品能反映现实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引导儿童欣赏与他们的生活经验有关的、能理解的成人的美术作品、同伴的美术作品,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玩具、生活物品、节日装饰、环境置等,产生与作品等相一致的感觉和情感;培养他们关注具有美感的事物。引导儿童初步欣赏并感受作品中形象的造型美、色彩的变化与统一美、构图的对称与均衡美。
(3)大班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要求:引导儿童学习欣赏感兴趣的绘画、工艺、雕塑、建筑等艺术作品,培养他们初步发现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的美的能力。 引导儿童了解作品简单的背景知识,进一步感受和理解作品的形象和主题意义,知道美术作品如何反映现实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
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参与美术欣赏活动,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联想。
附教育案例: 二、当前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指导存在哪些主要问题,结合本专题的学习和自己的幼儿园美术欣赏教育实践提出你的教育建议。答:当前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指导存在以下主要问题:组织模式呆板:通过调查,开展美术欣赏教育活动时,只注意美术作品的一些表面问题,过多指导幼儿、牵制幼儿思维。欣赏内容单一:调查发现,许多让幼儿欣赏的美术作品内容单调,一般是名画欣赏和幼儿同伴的绘画作品欣赏,很少涉及其他领域。活动不完整,缺少科学的评价环节。有些教师让幼儿进行模仿或创作,按照传统意义上的评选,挑出几幅画面整洁“像原作”的就算万事大吉,其实这样的美术欣赏教育活动不完整。同时教师的表扬经常千篇一律,都是“很好”、“很漂亮”,过于表面、笼统。在调查中还发现,有些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将幼儿的作品张贴到了墙上,看上去是欣赏活动的延伸,但更多是为了迎合家长的要求。反思上述教育行为,在整个美术欣赏活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未突显出来,整个欣赏活动就是教师一个人自编自导,最后的结果就是希望幼儿能画出与所欣赏作品相似的画。这是美术欣赏教育的一个误区。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在美术欣赏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感受美、理解美与表现美的能力,因此要一定的实施步骤和组织方法:
1、整体感知:引导幼儿整体感受,自由地谈论对作品的第一印象和感觉。
2、识别要素:通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为线索,引导幼儿发现作品中的点、线、面、形、色等要素,让幼儿接触到美术知识,了解一些美术专业术语,如平衡、对称等。教师还要引导幼儿与欣赏作品对话,如在《哈里昆的狂欢节》作品欣赏中,我通过与幼儿的对话“你在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让幼儿进行观察和想象,有的说看到了老鼠;看到了人;看到了蚊子;看到了鱼和虾……对这些动物的情绪观察还比较欠缺,这时我及时引导幼儿观察“你们看看他们里面谁是高兴的?”这下大家的注意力又集中起来了,基本上都能正确回答出动物们都很高兴,他们在唱歌、跳舞、做游戏非常的快乐。接着我又引发他们思考为什么人会不高兴,而小动物都很高兴呢?从而促进幼儿的发散思维。活动过程中,我根据幼儿的反映情况,引导幼儿积极大胆地对作品进行想像,层层递进地与幼儿对话,幼儿对画面的欣赏也更感兴趣,想象的过程也愉快而丰富。通过教师与幼儿的对话,幼儿与作品的对话,更好的诠释作品。
3、形式关系分析:将感性转化为理性的一种分析,探讨色彩、形状、线条与人物心理的关系;分析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图和底的关系等,解决的不仅是“作品给你什么感受”的问题,还有“作者是如何使你产生这种感受”的问题,即对作品背后的意味、情感的把握。
4、深入体会:再回到整体,深入地讨论作品给人的感觉,教师可以通过给作品命名,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命名的方式进行。
5、心理回忆和构思:既是欣赏环节的结束,也是创设环节的开始,可以让幼儿闭上眼睛,回忆已欣赏过的视觉印象的方法。然后用语言、动作、表情来表现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从而加深其对作品的理解程度。
6、创作:欣赏后的创作有助于儿童迁移欣赏经验,强化审美情感体验,学习借鉴画家的作画方式和表现手法,有效加深对艺术语言与形式美的原理的理解。
7、作品评议:创作之后的评议也是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另外一种欣赏活动。评议应以自评和互评欣赏为主,采取多种方式来进行。可以把作品放在实物投影仪上,或放在展览角中进行展示,并小声地互相谈论和评议;并请小朋友挑出自己最喜欢的(而不说是最好的)一件介绍给大家;也可以轮流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这样便于儿童把对名作的欣赏经验迁移到对同伴们和自己作品的欣赏中来,也使儿童有一种自豪的体验和成就感。中班美术欣赏活动《星夜》 《星夜》是梵高的一幅代表作,画家用了夸张的手法,通过色彩的对比、流动的线条(波浪线、螺旋线)生动地描绘了星夜蓝色的夜幕下,星月灿烂,彩云翻滚,大树卷曲旋转着向上升,让人感到生命的运动,宇宙的不停运转。整个画面倾泻着画家渴望生活的满腔热血,洋溢着画家激荡而顽强的生命力,是梵高强烈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同时也带有某种非理性的成分


学前儿童欣赏美术作品要发展儿童的美感知觉能力和适当地叙述()的能 ...
【答案】:视觉形式 解析:学前儿童欣赏美术作品主要是发展美感知觉能力和适当地叙述视觉形式的能力。其中,叙述视觉形式能力可以通过描述、解释和评价三种叙述方式加以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美术鉴赏能力?
儿童对美术欣赏中基本艺术语言与形式美的认识还可以经由艺术创作来获得。这是在儿童对欣赏大作进行心理回忆,并进行讨论、构思的前提下进行。儿童创作时应尽可能提供多种媒介和材料供儿童自由选择,使儿童能够自由地运用媒介和材料进行创作。事实证明,这种鼓励儿童会把欣赏的经验结合起来,或学习借鉴画家的作画...

如何引导幼儿欣赏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
在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提出对话法,其依据之一是现代解释学美学关于“艺术作为文本是无限开放的”的观点。德国现代解释学美学大师伽达默尔(Hans-GeorgGadamer)认为“艺术作品本身就是那种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不同地呈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艺术作品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一方面,艺术作品中不仅仅有创作者自觉意识...

安排孩子进行美术欣赏,有什么形式呢?
具体说清少儿美术创作的形式难免有些教条,但在此我还是尽力说说自己认为的少儿美术创作吧。必须明确儿童美术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而不单纯是一种技能。孩子的所见所思所想在美术中得到表达这才是少儿美术里的第一性,然后才是怎么画以及选择哪种形式来画的问题,同时,少儿美术创作必须是少儿的而非...

怎样培养儿童美术欣赏能力
儿童对美术欣赏中基本艺术语言与形式美的原理的认识还可以经由艺术创作来获得。这是在幼儿对欣赏的伤口进行心理回忆,并进行讨论、构思的前提下进行的。如:欣赏《哈里昆狂欢节》后,儿童以色纸剪贴的方式表现植物、小动物尽情狂欢的情景,创作时教师尽可能提供多种媒介和材料供儿童自由选择,使儿童能够自由...

美术欣赏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价值
通过种种美术欣赏,儿童不仅获得了丰富的审美体验,而且加深了对原始人和原始社会的了解。教师在引导幼儿欣赏美术作品前,自己先要学会与美术作品进行对话,做好儿童与美术作品之间的“审美期待”中介。因此,教师自身应对美术作品所蕴含的意义进行合理的解释,对艺术的形式有一定的理解与欣赏。例如,教师必须...

安排孩子进行美术欣赏,有哪些形式呢?
绘画是孩子的天性,他(她)手握一支笔,就会在纸上描绘出自己心中的世界,因此,4岁前的孩子,可以任意涂鸦为主,也可结合一些涂鸦本进行对线稿图案的涂色练习,工具要求简单且安全,如水彩笔、油画棒、蜡笔。也学不到应有的东西。 如果你的孩子感兴趣,可以让孩子去美术宝1对1学习绘画,让老师指导孩...

结合实例说明幼儿在学前儿童美术欣赏的直接感知美术时期表现的特点...
幼儿在美术时期表现特点主要就是就是现在是在美术时期在处于涂鸦期阶段他们对色彩的认知还是比较的丰富的他们敢于用各种颜色,创作出来不同的图画他们的想象力非常的丰富

幼儿为什么要欣赏大师的作品
由此,我们假设大班儿童是有可能接受美术欣赏教育的。为儿童选择艺术欣赏作品必须遵循高度艺术性与儿童可接受性相结合的原则。原则上要用名人名作,或者是为社会公认的、有艺术欣赏价值的作品。同时,又要考虑儿童的兴趣和理解能力,使之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根据幼儿的兴趣、经验和接受能力,本课程以中国画...

3-7岁幼儿的美术欣赏能力处于什么阶段
图式期阶段。幼儿的美术欣赏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少儿美术的发展一般会经历四个阶段涂鸦期1.5~3.5岁,象征期3.5~5岁、图式期5~7岁和视觉写实期9~13岁。

剑川县15087949214: 如何对幼儿开展美术欣赏活动 -
宠玉阿拓: 一、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美术作品 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应选择与幼儿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相适应的美术作品作为欣赏对象.比如小班可选择形象具体、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作品让幼儿欣赏与评价:“它美不美?美在什么地...

剑川县15087949214: 小班幼儿绘画内容的选择应注意什么 -
宠玉阿拓: 健康.简单.色彩丰富.(我教过.这一点最重要.就是要使小朋友感兴趣.兴趣起来了他们也积极了)

剑川县15087949214: 如何选择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
宠玉阿拓: 这些作品都描绘了有一定背景和情节的动态人物,一方面儿童可以通过这些人物的神态和身体动作来感知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及整个画面的色调、构图等方面来感受作品的意韵

剑川县15087949214: 如何来欣赏和评价儿童的绘画作品 -
宠玉阿拓: 儿童绘画作品 主要有几点吧 1. 看看孩子的颜色的构成. 2. 孩子的画画整体的画面感,看看孩子的想象力. 3. 孩子画画的认真程度.孩子的画作主要是能够提升孩子的兴趣,能够充分的利用孩子的想象力,并且能够提升孩子对色彩的认知.

剑川县15087949214: 学前儿童美术作品欣赏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
宠玉阿拓: 学前儿童美术作品欣赏的指导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描述阶段的指导:主要是让幼儿有独自欣赏的时间,并能畅所欲言. 二.形势分析阶段的指导:主要是帮幼儿积累一定的形式美的知识,引导幼儿边体验边讨论. 三.解释阶段的指导:主要是指导幼儿从整体和部分上理解作品的含义,鼓励幼儿不拘泥与教师的解释. 四.评价阶段的指导:主要是对作品的审美判断. 五.启发创作阶段的指导:运用各种方法启发幼儿创作. 望采纳.

剑川县15087949214: 如何帮助孩子选择美术书籍
宠玉阿拓: 现在的图书市场里关于幼儿的美术书籍非常多,有关于简笔画、蒙纸印画、折纸、各种手工制作、各种画派的入门以及美术作品的欣赏等.那么在这么多的美术书籍中怎样...

剑川县15087949214: 如何欣赏和评价儿童绘画作品呢? -
宠玉阿拓: 1、看看是否有丰富的想象力 绘画学习是儿童素质培养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其中,想象力的培养又是儿童绘画学习中的重要方面,是创造型人才必备的能力.在绘画过程中儿童可以通过这种活动锻炼和发挥自己...

剑川县15087949214: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需注意哪几个层次
宠玉阿拓: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需注意哪几个层次?答:(1)描述阶段.对作品的第一形象是单纯的视觉快乐,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要做好准备工作,注意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