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老子的故事(简介也行)

作者&投稿:邢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关于老子的简介和故事~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春秋时期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史记》载为楚国苦县 今安徽涡阳人,也有史料记载,老子为河南鹿邑太清人,汉族人,与孔子同时期而年稍长于孔子。朱强说又称老聃。在传说中,老子一生下来时,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来称为老子。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学于老子。在道教中,老子是一个很主要的神仙,被称为太上老君,尊为道祖。从《列仙传》开始,把老子列为神仙,还说老子重视房中术。东汉时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圣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为一,视老子为化生天地的神灵。成为了道教创世说的雏形。而在汉桓帝时,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无用的石头和有用的砖头:

  传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在函谷府衙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经》时,一年逾百岁、鹤发童颜的老翁招招摇摇到府衙找他。 老子在府衙前遇见老翁。

  老翁对老子略略施了个 礼说:"听说先生博学多才,老朽愿向您讨教个明白。"

  老翁得意地说:"我今年已经一百零六岁了。说实在话,我从年少时直到现在,一直是游手好闲地轻松度日。与我同龄的人都纷纷作古,他们开垦百亩沃田却没有一席之地,修了万里长城而未享辚辚华盖,建了4舍屋宇却落身于荒野郊外的孤坟。而我呢,虽一生不稼不穑,却还吃着五谷;虽没置过片砖只瓦,却仍然居住在避风挡雨的房舍中。先生,是不是我现在可以嘲笑他们忙忙碌碌劳作一生,只是给自己换来一个早逝呢?"

  老子听了,微然一笑,吩咐府尹说:"请找一块砖头和一块石头来。"

  老子将砖头和石头放在老翁面前说:"如果只能择其一,仙翁您是要砖头还是愿取石头?"

  老翁得意地将砖头取来放在自己的面前说:"我当然择取砖头。"

  老子抚须笑着问老翁:"为什么呢"?

  老翁指着石头说:"这石头没楞没角,取它何用?而砖头却用得着呢。"

  老子又招呼围观的众人问:"大家要石头还是要砖头?" 众人都纷纷说要砖而不取石。

  老子又回过头来问老翁:"是石头寿命长呢,还是砖头寿命长?" 老翁说:"当然石头了。"

  老子释然而笑说:"石头寿命长人们却不择它,砖头寿命短,人们却择它,不过是有用和没用罢了。天地万物莫不如此。寿虽短,于人于天有益,天人皆择之,皆念之,短亦不短;寿虽长,于人于天无用,天人皆摒弃,倏忽忘之,长亦是短啊。"

  老翁顿然大惭。

有一天,老子在路上行走。走着走着,一位老人走上去问老子:“我一生碌碌无为,可最后我有房住,有饭吃,有钱花;而我的那些邻居们他们一辈子在田地里耕作,可他们却住的不好,而且都先我而去。你说人是不是应该像我这样呀。”老子听后,拿来路边的石头和砖头问这位老人:“两样东西,你会选择哪样。”老人毫不犹豫的拿了砖头,答道:“石头虽寿命长,但砖头对我有用。”老子又问了问路人,答案都是一样的。
于是,老子便说:“正如石头和砖头一样,人的价值也在于此。人不在乎活的长短,而在乎他对这个社会是否有价值。对我们的社会为价值的,我们会惦记于心,而对社会无用之人,世人会很快将他遗忘。

-----------------------------------------------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


-----------------------------------------------
一日,老聃骑牛行至梁(今河南开封)之郊外,正闭目养神,忽闻有人大呼“先生”。老聃闻声,睁开双目,发现是弟子阳子居。

阳子居,魏国人,入周太学,闻老子渊博,曾私拜老子为师。没想到在梁会与老子相遇,阳子居慌忙从高头大马上翻身而下,掀起锦绿长袍,跪拜于老聃所乘青牛前。老聃下来,扶起阳子居,与之相并同行。

老聃问道:“弟子近来忙于何事?”

阳子居施礼道:“来此访先祖居,购置房产,修饰梁栋,招聘仆役,整治家规。”

老聃道:“有卧身之地、饮食之处则足矣,何需如此张扬?”

阳子居道:“先生修身,坐需寂静,行需松弛,饮需素清,卧需安宁,非有深宅独户,何以能如此?置深宅独户,不招仆役,不备用具,何以能撑之?招聘仆役,置备用具,不立家规,何以能治之?”

老聃笑道:“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修身何需深宅?腹饥而食,体乏而息,日出而作,日落而寝。居家何需众役?顺自然而无为,则神安体健;背自然而营营,则神乱而体损。”

阳子居知己浅陋,惭愧道:“弟子鄙俗,多谢先生指教。”

老聃问:“安居何处?”

阳于居道:“沛(今江苏沛县)。”

老聃说:“正好相伴同行。”阳子居很高兴。欣然与老师结伴向东而行。行至难水,二人乘船而渡。老聃牵牛而先登,阳子居引马而后上。老聃慈容笑貌。与同渡乘客谈笑融融;阳子居昂首挺胸,客人见之施之以座,船主见之奉茶献巾。难水过,二人骑牲继续前行。老聃叹道:“刚才观你神态,昂首挺胸,傲视旁人,唯己独尊,狂妄自大,不可教也。”阳子居面带愧色,恳言道:“弟子习惯成自然,一定改之!”老聃道:“君子与人处,若冰释于水,与人共事,如童仆谦下;洁白无瑕而似含垢藏污,德性丰厚而似鄙俗平常。”阳子居听后,一改原来高傲,其貌不矜亦不恭,其言不骄亦不媚。老子赞曰:“小子稍有进!人者,生于父母之身,立于天地之间,自然之物也。贵己贱物则背自然,贵人贱己则违本性,等物齐观,物我一体,顺势而行,借势而止,言行不自然,则合于道矣!”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春秋时期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史记》载为楚国苦县 今安徽涡阳人,也有史料记载,老子为河南鹿邑太清人,汉族人,与孔子同时期而年稍长于孔子。朱强说又称老聃。在传说中,老子一生下来时,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来称为老子。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学于老子。在道教中,老子是一个很主要的神仙,被称为太上老君,尊为道祖。从《列仙传》开始,把老子列为神仙,还说老子重视房中术。东汉时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圣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为一,视老子为化生天地的神灵。成为了道教创世说的雏形。而在汉桓帝时,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样貌:据太平广记所记载:老子黄白色,美眉,广颡长耳,大目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悬;鼻纯骨双柱,耳有三漏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老子皮色黄白,眉毛很美,额头宽阔耳朵很长,眼睛很大,牙齿稀疏,四方大口嘴唇很厚。他的额头有十五道皱纹,额角两端似有日月的形状。他鼻子很端正,有两根鼻骨,耳朵上有三个耳孔。他一步可跨一丈,双手上有十道贵人的纹路。)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这本书。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

  参考 http://baike.baidu.com/view/2237.htm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春秋时期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史记》载为楚国苦县 今安徽涡阳人,也有史料记载,老子为河南鹿邑太清人,汉族人,与孔子同时期而年稍长于孔子。朱强说又称老聃。在传说中,老子一生下来时,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来称为老子。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学于老子。在道教中,老子是一个很主要的神仙,被称为太上老君,尊为道祖。从《列仙传》开始,把老子列为神仙,还说老子重视房中术。东汉时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圣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为一,视老子为化生天地的神灵。成为了道教创世说的雏形。而在汉桓帝时,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样貌:据太平广记所记载:老子黄白色,美眉,广颡长耳,大目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悬;鼻纯骨双柱,耳有三漏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老子皮色黄白,眉毛很美,额头宽阔耳朵很长,眼睛很大,牙齿稀疏,四方大口嘴唇很厚。他的额头有十五道皱纹,额角两端似有日月的形状。他鼻子很端正,有两根鼻骨,耳朵上有三个耳孔。他一步可跨一丈,双手上有十道贵人的纹路。)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这本书。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
编辑本段《老子》(《道德经》)
《老子》一书也称《道德经》。
《道德经》是后来的称谓,最初老子书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上下共五千字。

2008.中国鹿邑国际老子文化节将于10月20日在老子故里隆重举行 鹿邑县位于河南省东部,是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老子的故里。该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拥有“老子故里,道家之源,道教祖庭,李姓之根”四大文化品牌。文化古迹老君台、太清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子故里旅游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别复制别人的

孔子(前551-前479),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谷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 生”。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声名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君的兵赋军权。孔了曾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表示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说:“政在节财。”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
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从远方来受学的,几乎遍及各诸候国。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鲁定公九年(前501年)阳货被逐,孔子才见用于鲁,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行之一年,四方则之”。遂由中都宰迁司空,再升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鲁由孔子相礼。孔子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早有防范,使齐君想用武力劫持鲁君之预谋未能得逞,并运用外交手段收回被齐侵占的郓、灌、龟阴之田。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为加强公室,抑制三桓,援引古制“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提出“堕三都”的计划,并通过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实施。由于孔子利用了三桓与其家臣的矛盾,季孙氏、叔孙氏同意各自毁掉了费邑与后邑。但孟孙氏被家臣公敛处父所煽动而反对堕成邑。定公围之不克。孔子计划受挫。
孔子仕鲁,齐人闻而惧,恐鲁强而并己,乃馈女乐于鲁定公与季桓子。季桓子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孔子政治抑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求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先至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后又受监视,恐获罪,将适于陈。过匡地,被围困五天。解围后原欲过蒲至晋,因晋内乱而未往,只得又返卫。曾见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卫灵公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后卫国内乱,孔子离卫经曹至宋。宋司马桓魁欲杀孔子,孔子微服过宋经郑至陈,是年孔子六十岁。其后孔子往返陈蔡多次,曾“厄于陈蔡之间”。据《史记》记载:因楚昭王来聘孔子,陈、蔡大夫围孔子,致使绝粮七日。解围后孔子至楚,不久楚昭王死。卫出公欲用孔子。孔子答子路问曰,为政必以“正名”为先。返卫后,孔子虽受“养贤”之礼遇,但仍不见用。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归鲁,率军在郎战胜齐军。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孔子遂归鲁,时孔子年六十八。
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初鲁哀公与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询,但终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


老子写的故事有哪些?
2、老子日常生活待人接物,无不具有教学的风范。当时,有一位自认“广闻博学”的士成锜,因经常听人赞叹老子,心想:“难道还有人比我聪明,比我更有智慧?为何大家对老子的评价那么高?”因此,他就登门拜访老子。当他来到老子的住处,一见老子便说:“我经常听人称赞你是大智慧的人,所以特来拜访。

请问关于老子的小故事
以上是司马迁所记老子经历,有些是含混不清的。到西汉武帝时,已有关于老聃事迹的一些不同说法,司马迁在《史记》中只是如实地记下了听到的有关老子的史实和某些传说,有的问题已不易明确做出结论。 正是老子传记中的含糊不清之处和《老子五千言》中的神秘主义思想,为后来的道教所利用,老子被披上了宗教外衣,成为...

老子的传说
1、老子降生 相传老子的母亲因食下杏子怀了九九八十一年的身孕,从腋下产出老子。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2、、传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在函谷府衙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经》时,一年逾百岁、鹤发童颜的老翁招招摇摇到府衙找他。 老子在府衙前遇见老翁。老翁对老子略略施...

关于老子的故事有哪些 老子为什么要骑青牛出函谷关
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其实表示了他对周王朝的不满,因为他主张无为而治,当时纷乱的战火年代和他的思想相差了太远,所以他游历的另一目的很有可能是为自己找一个安静的可以让他享受无为的一个地方,而他最后选择的临洮确实也是一个山清水秀,远离世俗的地方。关于老子的故事有哪些 老子有很多故事流传于...

老子出世的传说故事
老子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民间有太上老君,道德真君之称。关于老子的身世有着七彩迷离的传说,尤其是他的降生,充满着一段奇异的神话。传说他的母亲是感受了从天而降的神灵所化之气而怀孕,一怀就是整整八十一年。一天,他的母亲正坐在李树下歇息,忽听得天上仙乐奏鸣...

2022-05-23【民间传说】老子的故事
老子实是把上天教诲传于天下开启中华文明至圣先师。老子降伏野牛的故事 据说在老子少年时,在太清宫南面的一座大山上,突然出现一群野牛,这群野牛都是体格巨大、双角朝前的怪物,在一个头牛的带领下到处骚扰附近的村庄。 一日,老子和本村的同伴“二子”瞒过大人一起到南山下割草。突然听到“哞”的一声,山头上出现了...

中国古代大思想家老子的小故事
6. 老子出关时,被关令尹喜挽留,要求他留下智慧。于是老子在函谷关留下了《道德经》,这部著作成为了道教及中国哲学的重要文献。7. 关于老子的形象和故事,在唐朝时得到了进一步的尊崇,唐高祖将老子尊为太上玄元皇帝。8. 老子骑青牛出关的故事,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意象,象征着智慧和超脱。老子骑...

经典的老子故事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道家学派创始人,经典的老子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过,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经典的老子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经典的老子故事篇一 话说老聃任周守藏室史,数次归家省亲,欲劝母亲随之去周;其母在陈国相邑住久,人熟地熟,不愿远迁。日月如梭,光阴荏苒,转眼间已过三十余年。一清代太清宫日...

天道之祖:老子的故事内容简介
《道德经》不仅阐述了老子的人生哲学,还揭示了他的思想精髓。书中的内容丰富多样,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寓言,老子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智慧融入其中,为后人提供了一扇了解他的思想以及《道德经》的窗口。通过阅读这本书,人们不仅能深入理解老子的道家理论,还能感受到他超凡入圣的人格魅力。老子的生活...

老子的故事
2016-06-05 关于老子的故事!快! 154 2011-03-08 老子的故事(简短) 203 2013-06-30 求老子的故事 310 2011-09-05 老子的故事 22 2016-09-27 老子的故事及其中道理 25 2013-05-03 老子的小故事 尽量短一点 335 2014-11-29 老子的故事(必20字) 97 2017-12-02 老子经典故事50字 46 更...

万山特区18891969765: 有关老子的故事(200字以内) -
犹闵藿香:[答案] 有一天,老子在路上行走.走着走着,一位老人走上去问老子:“我一生碌碌无为,可最后我有房住,有饭吃,有钱花;而我的那些邻居们他们一辈子在田地里耕作,可他们却住的不好,而且都先我而去.你说人是不是应该像我这样呀.”老子听后,拿...

万山特区18891969765: 介绍“老子的故事”600字 -
犹闵藿香: 有一位老人叫常摐的生病了,他大约也是一位道德高人,或者是老子的师父.老子就去看病,问他:“先生的病已经很重了,难道您没有什么话要留给弟子们的吗?” 常摐听到老子问起,便说:“你就是不问我,我也会要告诉你一些话的.” ...

万山特区18891969765: 有关于老子的简介和故事 -
犹闵藿香: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春秋时期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史记》载为楚国苦县 今安徽涡阳人,也有史料记载,老子为河南鹿邑太清人,汉族人,与孔子同时期而年稍长于孔子.朱强说又称老聃.在传说中,老子一生...

万山特区18891969765: 老子生平事迹 -
犹闵藿香: 1、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

万山特区18891969765: 有关老子的故事(200字以内) -
犹闵藿香: 有一天,老子在路上行走.走着走着,一位老人走上去问老子:“我一生碌碌无为,可最后我有房住,有饭吃,有钱花;而我的那些邻居们他们一辈子在田地里耕作,可他们却住的不好,而且都先我而去.你说人是不是应该像我这样呀.”老子听后,拿来路边的石头和砖头问这位老人:“两样东西,你会选择哪样.”老人毫不犹豫的拿了砖头,答道:“石头虽寿命长,但砖头对我有用.”老子又问了问路人,答案都是一样的. 于是,老子便说:“正如石头和砖头一样,人的价值也在于此.人不在乎活的长短,而在乎他对这个社会是否有价值.对我们的社会为价值的,我们会惦记于心,而对社会无用之人,世人会很快将他遗忘.

万山特区18891969765: 老子的故事(简短) -
犹闵藿香: 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白白的大络腮胡子,理氏怀了身孕,理氏给他取的名子叫“老子”:“李就是我的姓”,说.到了中午,生下一个男孩. 一天.因此老子出生 老子出生的传说 据传,他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公神化气,理氏又热又渴.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理氏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彭祖的后裔,在商朝阳甲年.从此.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老子寄胎于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这男孩一生下就白眉白发. 理氏怀了81年的胎

万山特区18891969765: 关于老子的历史故事 -
犹闵藿香: 关于老子出生的传说,据传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彭祖的后裔,在商朝阳甲年,公神化气,老子寄胎于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 一天,理氏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

万山特区18891969765: 求老子的故事20个字就行 -
犹闵藿香: 传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在函谷府衙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经》时,一年逾百岁、鹤发童颜的老翁招招摇摇到府衙找他. 老子在府衙前遇见老翁. 老翁对老子略略施了个 礼说:"听说先生博学多才,老朽愿向您讨教个明白." 老翁...

万山特区18891969765: 关于老子的历史故事要悟出一些道理 -
犹闵藿香:[答案] 老子是倒骑青牛出函谷关的.那青牛意味着命运. 以退为进才是真理.

万山特区18891969765: 老子是谁 老子生平简介 老子的道德经主要讲什么 -
犹闵藿香: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也有一说出生地在亳州蒙城 ,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