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战术思想问题这篇报告主要有哪些内容?

作者&投稿:元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近代战术思想有哪些?~

鸦片战争后,中国军事领域最早,也是最显著的变化是洋枪洋炮取代了大刀长矛。武器装备的改善直接影响到作战样式的变化和战术思想的更新,尽管其中历经曲折,又深受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困扰,但强调发扬火力的西方近代战术原则毕竟得到了承认,最终在中国的战争实践中得以广泛应用。


(一)从八卦阵到散兵线


清军人关前素以骑射见长,善用马队在无火炮掩护的条件下进行宽大正面的冲锋。随着滑膛前装火炮和霰弹鸟枪成批配发给步兵,一些火器较多的步兵部队里也逐渐采用了轮番齐射的“连环枪法”及连营跟进的密集队形冲击战术。如果说这套战术可以在野外大量使用骑兵、鸟枪兵和刀矛队,在以冷兵器为主的搏斗中尚有效验的话,它在1840年鸦片战争中,用来对付武器装备及战术都比较先进的英国侵略者,则显得毫无用处。因为清军大都采用队形密集的方阵队形,通常只重视正面一线防御,不懂得利用纵深机动来增强防御的坚韧性;只知道株守炮台;城垒,待敌来攻,不知出奇设伏,对付敌人的迂回包围;只知道使用大刀长矛肉搏,不懂得发挥火器的威力。特别是随着清军八旗子弟的腐化堕落,大多数八旗官兵已丧失了起码的作战技能和勇气。绿营兵则由于平时分汛设防,并担负着沉重的差役,临战前仓促调集在,起,兵将互不相识,无法组成一个强有力的战术集团,也谈不上良好的作战协同。不言而喻,一支缺乏训练、互不配合的军队甚至连冷兵器时代的战术水平也难以发挥出来。


鸦片战争中及战后,一些亲历英军“船坚炮利”情形的有识之士着手进行战术改革的初步探索。如林福样针对英军“善抄后路”的作战特点,提出改变固有的正面拦击战法,分兵两路,“以正兵敌其战船,而预伏奇兵于后路,以击其抄后之兵”(《平海心筹》卷下)。清扬威将军奕经也一度接受部下建议,打算在正面抗敌的同时组织兵力侧击敌人,进攻时使用数十人组成的散队,以减少敌人密集炮火下的伤亡。其幕僚减纤青则提出先用“人自为战”的游击战法疲惫敌人,然后以大部队“内外交通而尽歼之”。但在清军冷兵器与火器并用并以冷兵器为主的装备状况没有太大变化,清军祖制成规不可须臾更改的情况下,仅对个别战术细节做出更改是无济于事的。19世纪50年代,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各族人民大起义。清政府为了镇压起义,不得不放任曾国藩等人大规模编练非经制兵的勇营部队——湘军。这就为曾国藩撇开八旗、绿营的祖制成规提供了必要条件。但曾国藩是仿效明人戚继光的“束伍成法”,侧重于在选募官兵和部队编制体制上另起炉灶,其武器仍以大刀、长矛和抬枪、鸟枪为主,其战术自然不脱古代战术的窠臼。


19世纪60至70年代,一部分由湘、淮军及绿营、八旗改编的防军和练军普遍装备新式洋枪洋炮,聘请外国教官进行技战术训练,至此清军战术开始发生明显变化。1871年,李鸿章签发了丁日昌所撰《枪炮操练图说》。该书以当时装备先进的近代枪炮的淮系防军为对象,规定了基本的战术动作。其基本战斗队形是以哨为单位排成前后两列横队,其他队形都是在进攻、退却及相持等不同情况下的变化队形。当时的淮系防军也保留了自古以来就沿用的密集方阵,即主要用来在平原地区对付马队掩袭和密集步队冲击的实心方阵和空心方阵。从战斗队形的种类来看,其战术水平大体相当于欧洲的拿破仑时代,同时也带有浓郁的冷兵器时代战术色彩。与昔日的八旗、绿营及湘军战术相比,淮系防军无论在进攻还是防御时,都更注重发扬火力。其主要表现:一是在进攻时,士兵们不再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手舞大刀长矛进行伤亡极大的无谓冲锋,而是边射击边推进,有时排成紧密横队的二梯队也靠前射击,以增强火力密度。只有当发现敌人防线有动摇迹象时,士兵们才会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以横队队形快步前冲,如墙排进。二是即使是相当落后的密集方阵队形,也要排成四列横队,内外层分别立姿或跪姿齐射,构成较绵密的火力。三是淮系防军通常将炮兵以营为单位集中使用,进攻时以猛烈炮火对防御之敌急袭,打乱其防线;防御时协同步兵拦阻敌人的进攻队形。当然在采用西方近代战术时,传统阵法的影响仍不可低估。如淮系防军将领潘鼎新所撰《洋枪队大操图说》中,就将西方战术肆意改造,衍变出许多队形密集的阵势来,如回旋阵、大圆阵、撒星阵、八字阵、八卦阵等,都是花架子,真正上阵交锋,除了增加伤亡外毫无效果。对此,1883年驻德公使李凤苞曾评论说:“咸同以来,各省练军竟尚西国操法,习其分合进退,颇能步伐整齐。而间或能用己意,多设旗帜,甚至杜撰阵势,渐至徒饰观瞻。惟平定发逆之后,深知方阵跪伏,实足以防御马队而已。岂知西国炮械日精,方阵一式,亦久作签蹄之具耶!”(《陆操新义·译后记》)


在19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期爆发的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因战术思想落后吃尽了苦头。在战争中,相当一些清军部队仍采用传统的密集队形冲击战法,士兵们在敌人的猛烈火力面前立姿冲锋;防御时兵力兵器缺少纵深配置,过于依赖一线火力和传统拦击战法。这一时期清军战术也有部分改进。如有的将领注意到使用散兵队形,创造了从敌人防御前沿数百米外向其城垒开挖“之”字形壕沟,以逐步接敌的“滚草龙”战法;防御时修筑以粘土和砖石砌成的胸墙,构筑低矮隐蔽、有顶盖被覆的土木结构战斗掩体——地营,并用明槽暗道相连接,组成工事群,等等。但这些有限的进步并没有改变清军战术落后的总体态势。


在经历了甲午战争的惨败之后,相当一部分清军将领看到了日本“治国用兵一从西法,而国势骤强”(《权制》卷3)的事实,争相上言仿西法改革兵制,创练新军。由于新建的军队在武器装备、军队编制上悉仿当时西方最先进的德国陆军,从而为全面采用西方近代战术创造了条件。从记录这一时期战术变化的《淮军武毅各军课程》、《强军西法类编》、《新建陆军兵略录存》、《训练操场法详晰图说》等操典教范中可以看出,西方近代战术体系已在这几支部队里占据统治地位。这时的清军战术更强调摒弃湘、淮军传统的稳扎硬打之“故智”,提倡发扬火力、灵活机动的战术原则,接敌队形也由过去的散兵与纵队相结合的形式向散队起伏转变。防御时,要求以随身携带的兵锹就地挖掘掩体和数道堑壕,以增加防御纵深,以地雷轰发和排枪射击等手段击退敌人进攻。步、骑、炮兵的战术协同也受到重视。清军的操典教范中特别注意在制定作战部署和规定战斗任务时,让炮兵、骑兵与步兵之间的紧密协同。如将步兵部队分为排成线兵线的“前锋”、“小接应”(一梯队)、“大接应”(二梯队),将骑兵部署在两翼,炮兵置于二梯队之后,掩护和支援步兵主力作战。对步兵的战术动作,规定“宜随地跪卧,先隐身躯,再行瞄准。敌现则发,敌隐则停。遇敌隐身仅露其首,宜瞄准漫击。敌若动移,无论进退,必露全身,宜排枪快击”。1902年以后,清军由学德转向仿日。特别是日俄战争结束后,中国赴日留学军事者日渐增多,国内各军事学堂也纷纷聘请日本教官,翻译日本军事教科书。至此,清军战术终于彻底摆脱古代操法阵形的影响,作战队形进一步向科学、实用的方向发展:散兵队形成为步队作战的主要队形;原先白昼攻击,人夜力守的惯例被打破,夜战强袭受到普遍重视;攻击样式更趋细化,针对遇战(遭遇战)、半趋战(对仓促防御之敌的攻击),趋战(对预设阵地浓的攻击)都制定了相应的战法;防御被分成守势防御和攻势防御两种,后者因强调以步队依托工事进行阻击,以炮兵拦阻射击、预备队反冲击等手段驱逐敌人,伺机转入反攻,更具有积极、主动的性质,因此也受到人们的普遍称赞;兵种间战术协同也进一步走向成熟,原先的马、步、炮兵的协同扩大为马、步、炮、工兵的协同,辎重兵的作用也加大了。比如攻击时,要求先以马队进行侦察,次以步、炮兵之一部进行火力侦察,继之以炮兵火力摧毁敌人工事,压制敌炮兵火力,以工程队破障作业,保障步兵冲击的成功。攻击前的准备更充分,也更有点现代合同战术的味道。


(二)从蹙处海口到海上争夺


鸦片战争时期,面对武器装备和战术都比较先进的英国侵略者,清军的海战战法仍主要是以实心弹丸之火炮轰击敌船,以抛掷火砖,撒放喷筒焚烧敌船,使用火船抵近焚烧敌船,再有就是接舷靠帮,跃中仓,攻首尾。从实战效果看,这类简陋的中世纪海战战术对敌人形成不了多大威胁。当时清军将领对自身海战装备和战术的落后是很清楚的。故清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退而屯兵海口,以炮台夹峙海口水道,以原始前装火炮分段防堵,设置拦江木排铁链等办法,拦阻敌船沿海口内驶。但他所使用的炮台是两个多世纪前就被欧洲各国淘汰的裸露式炮台,只能正面抗敌,不能防范后路,火炮极易被很快摧毁,炮台也常常被迂回到侧后的登陆敌军所攻占。中法战争期间,由于清军积极引进西洋大炮,炮台加装了防护顶盖,并用沙包和泥土贴护炮台墙壁,开掘壕沟地营,加上发扬舰载火炮威力和在海口布设水雷,使海口抗敌的能力有明显提高。甲午战争前,清军在旅顺、威海修筑的海军基地,进一步克服以往海防炮台的种种弊病,仿德国最新样式建造而成。该两处海军基地实际上已完全要塞化,不仅向海一面密布可以相互依托的各式大小炮台,形成绵密火力,朝陆路的一面也修筑了许多陆路炮台,同时筑长墙,埋地雷,防范敌人从后路攻击。在海口处,又布置多重水雷防材,派舰艇“在炮台炮线水雷之界,与炮台合力抵御,相机雕剿,免敌船厂驶入口内”(《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28)。单就海口防御战术而言,不可谓之不严密。


但海口防御毕竟在战略上属于消极防御的范畴,所以战术上的改善并不能从根本改变清军的被动地位。尤其是清军海口防御战术中缺少明确的主动出击规定,致使清军在战斗中往往附台而守,消极等待敌人前来进攻,而不是相互支援配合,最终被各个击破。教训是极为深刻的。


另一方面,虽然清朝组建有一度在亚洲称雄的拥有多艘铁甲战舰的北洋舰队,但这支近代海军所使用的海战战术仍然是落后的。从当时被译成中文的《船阵图说》(又译《轮船布阵图说》)、《各国水师操法》、《海军调度要言》等海军战术操典来看,它们一边肯定了舰载火炮、鱼雷和军舰机动能力在近代海战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却醉心于舰队编队队形的转换。比如,《船阵图说》一书就列出了由二舰、三舰和四舰编队为基本单位的118种阵式的变换方法,如单行鱼贯阵、双行鱼贯阵,一字雁行阵、双叠雁行阵等等。也有的著作对冲角战法表示出特别欣赏的态度。其实,这都是帆船时代海战的产物,用于应付官员们的检阅尚可,在实战中是没有多大价值的。但晚清海军将领在引进这些战术理论时多少带有些盲目性,对战术原则的优劣缺少鉴别能力,对不断发展的海战新战术缺少持续跟踪和尽早采用的紧迫感,致使北洋舰队战术意识相当落后,在黄海海战中排出无法发挥全部火炮威力的横阵,除了打算发挥舰艏炮的威力,还有企图冲撞敌舰的意识。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是人民军队在人民群众支持和配合下进行革命战争的指导艺术和作战方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在指导艺术和作战方法上突出地表现了灵活机动的特点。即灵活地使用兵力和变换战术,以实现在作战中的主动性。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第一,在“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一原则下,把战争目的与作战手段辩证地统一起来。革命战争在相当长时间内,是敌强己弱,一切战略的、战役的和战术的行动,以及军事技术的运用,更要自觉地着眼于“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要把消灭敌人放在第一位,只有大量地消灭敌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保存自己的目的在于消灭敌人;而消灭敌人又是保存自己的最有效的手段。
第二,坚持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在战略上实行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时,在战役战斗上实行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依据双方力量消长,适时进行以调整主要作战形式为基本内容的军事战略转变;依据双方力量消长,适时把战略防御发展为战略反攻,又适时把战略反攻导向战略进攻和战略追击;慎重初战,初战必胜;实行有利条件下的决战,避免不利条件下的决战;不战则已,战则必胜,每战力求有准备,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
第三,力求实现歼灭战。要求每战均解除一部分敌人的武装,剥夺其抵抗力,俘虏或毙伤其全部或大部人员,摧毁或缴获其全部或大部武器装备,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保守或夺取地方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在特殊情况下则给敌以歼灭性打击,以求歼灭其一部、击溃其另一部;力求避免打得不偿失的消耗战。一个拳头打人,拣弱的打,在全局的劣势中争取战役战斗的优势,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先取广大乡村和中小城市,后取大城市。强调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实施迂回包围和穿插分割,注重近战和夜战,密切协同动作,力求全歼,不使漏网,积小胜为大胜,逐步转变力量对比,最后夺取战争的胜利。
第四,采取恰当的作战形式。从战争全过程看,运动战是大量歼灭敌人,解决战争命运的主要作战形式;阵地战是消耗敌人和歼灭敌人的重要作战形式,其中,阵地防御战主要用于制止敌人长驱直入和辅助运动战,阵地进攻战在战略进攻阶段将大量采用;游击战进行分散流动的作战,是从战略战役和战斗上配合正规战的不可缺少的作战形式。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紧密结合,互相协同,就能最有效地发挥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
第五,实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要求指挥员熟识和运用战争的客观规律,力求实现主客观一致,按照变化着的战争情况去驾驭战争。关照全局,掌握关节,抓住战略枢纽部署战役,抓住战役枢纽部署战斗,正确地规定打击方向和歼击目标。进攻时反对冒险主义,防御时反对保守主义,退却时反对逃跑主义。在作战过程中,周密组织侦察,切实掌握敌我双方实际情况,进行客观的判断,定下正确的决心,建立合理的部署,并密切掌握双方情况的发展变化,及时修正既定计划,构成新的判断和决心,积极机断行事,实施符合于实际情况的作战指导。加强计划性,力争主动,力避被动,充分利用敌人的一切弱点,充分发挥自己的一切长处,能动地争取作战的胜利。

12兵团参谋长兼40军副军长解方是韩先楚作战计划的坚定支持者。他对韩先楚说,两广战役已经结束,中国大陆已无大仗可打,只剩下个海南岛还未解放,应趁敌立足未稳时攻取,这个想法是正确的。但渡海作战是个新课题,我们没有经验,应尽早补上这一课。

的确,在过去,由于南征北战,在枪林弹雨中生活,韩先楚考虑最多的是军事谋略,是如何带兵打胜仗。在攻打某地之前,才有针对性地对某地进行研究。因而对海南岛了解不多,只知道海南岛仅次于台湾岛,是祖国第二大宝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对于韩先楚和他的英雄部队来说,主要问题是第一次渡海,没有船只,没有渡海的经验。

部队指战员绝大部分没有渡海作战经验,有的甚至连大海都没有见过。在陆地上,部队经常翻山越岭,山再高也高不过战士的两只脚。他们可以用两条腿成为旋风部队,却不能用急行军渡海。再说,敌人有军舰、飞机,我军连帆船都没有。

韩先楚和解方以及参谋人员,几次来到海边。他们不仅没有看到一只民船的影子,连一个渔民都没有看到。显然,国民党军逃走时,把渔船烧了或拖走了,也把渔民赶走了。

韩先楚和解方沿着海滩往前走。海浪有规律地冲击着悬崖,发出阵阵涛声。韩先楚突然停住脚步,问在后面比他大三四岁的解方副军长:老解,你家吉林东丰离日本海还有好几百里吧?你对海熟悉吗?不过,你去过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对海一定有了解。

解方快步走近韩副司令员身边,因海浪声太大,便贴近韩的耳边说:小时候没有到过海边。到日本,那是坐大船去的,对海也不甚了解。

他们来到一片较开阔的海摊。大海掀起层层巨浪,越过光滑的岩石,向海岸猛烈冲击,气势是那么雄伟。随着海浪吹来一股股海藻的腥味。

首长,天气凉了,这海腥味也太难闻了,快回去吧,等会儿你胃疼又受不了。跟韩先楚一起出来的警卫员和参谋,不断地催促着。

最近几天来,韩先楚一直犯着胃病,有时疼得一边用手捂着胃部,一边坚持工作。可是,他只要一工作起来,就什么也不顾了。

尽管大家催着他返回,但他好像没有听到似的。他在期待发现什么?只见他两眼盯着大海。海在狂舞,海浪一道接着一道咆哮着向岸边滚来,发出轰鸣。

你们看,这海潮跟我们前两夭看到的不一样,早上看到的与晚上看到的也不一样。韩先楚停住脚步,用手指着海浪对大家说。

这时,大家全明白了。难怪韩副司令员看得这么认真,观察得这么细致,原来他是在认识海,寻找海潮与时间、风力、风向的关系,他是在摸海潮的规律啊!

韩先楚进一步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告诉大家说:你们回想一下,前几次我们看到的情况,跟今天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他看了一眼大家,进一步解释说:低潮的时候,海面平静,简直像小溪一样;可是,潮水一涨,海面就激荡起来。半潮时,海浪拼命咆哮,好像一头被激怒了的野牛狂吼;但到了满潮时,海面又恢复了平静。潮涨潮落是有规律的。我们要渡海作战,必须了解和掌握大海的规律。

解方便派侦察科在南宁街头书摊上,买些介绍海南岛风土人情的书籍,还有当地的《潮汐表》,连清朝海军提督的《航海手册》也买了回来研究参考。

全军认识字的战士争着看,不认识字的战士听别人讲,掀起了一股学习海洋知识的热潮。

有一天,韩先楚登上部队在海上训练的木船检查工作。有关干部在汇报工作时,大谈战士如何研究救生,还拿出战士们用竹子等做的各种救生器材。有人夸耀说:这是战士们的发明创造!

韩先楚看后紧锁眉头,没有表态。下船后,他对该部队的师领导说:要保护和表扬战士练兵热情,但也要积极引导,不要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救生上,要多鼓励战士敢于用木船打敌人兵舰,树立敢打、敢拼、敢胜的思想。

韩先楚了解到,有的部队把缴获敌人汽车上的发动机拆下来装在木帆船上,改装成机械动力的帆船;有的部队把战防炮和其他一些小炮安在机帆船上,装成土炮艇,以加强对敌的杀伤力。他认为这是积极进攻的表现,于是对这种做法大加赞扬,并向其他部队介绍、推广。在韩先楚的肯定和支持下,不久部队中出现了一支由战士自己改装成土炮艇编成的土舰队。这些装备,后来竟成了攻打海南岛的有力武器。

正当部队争分夺秒进行战前准备时,琼崖纵队参谋长符振中潜渡到雷州岛,以协助渡海作战部队制订作战计划。符振中带来了一份海南岛敌我分布态势图以及一些资料,还有琼崖纵队的电台密码。这样,渡海作战指挥部可以和琼崖纵队用电台直接联系了。

1949年12月30日,中共第40军党委召开会议,会上传达了毛泽东关于渡海作战的指示:渡海作战与我军过去所有的战役、战斗不同,必须注意潮汐和风向,必须充分准备船只,求得一次能运载足够的兵力。前敌登陆的部队,要建立巩固的滩头阵地,要能独立进攻,不依后援,要研究作战经验。

兵团副司令员韩先楚和军政治委员袁升平,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精神分别讲话,强调贯彻落实毛泽东的指示是渡海登陆作战成功的根本。

会议还传达了林彪及上级有关指示,分析了渡海登陆作战的特点,研究了加强渡海作战必须采取的措施。

韩先楚在会上再次强调抓紧做好准备工作,立足于早打的重要意义。他说:毛主席提出及早解决海南岛问题是非常英明的。早日发起海南战役,乘敌立足未稳,打乱敌人'反攻大陆'的海上部署,可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如给敌人以喘息之机,我们将失去战机,招致无穷后患。

他没有拿讲稿,没有高谈阔论,但非常严肃,比以往任何一次讲话都严肃。他的讲话言简意赅,显得沉稳有力。

也许由于问题太重要,也许由于韩副司令员态度太严肃,也许由于会议气氛太紧张,会场上大家正襟危坐,鸦雀无声。

韩先楚为什么十分严肃地强调早日发起海南战役,为什么强调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准备工作呢?因为他认真研究了毛泽东主席的电报。电报强调在春夏之交解决海南岛的问题。毛泽东已通过气象专家了解到,琼州海峡每年从农历正月到清明前多刮东风、北风、东北风,此时南渡海峡最为有利。

过了清明,风向变化无常。一过谷雨则转为南风期,是南渡的顶头风,对渡海作战十分不利。如果遇上台风期,更是十分危险。

袁升平政委就如何做好渡海作战的政治工作作了布置。

12月31日,40军在雷州半岛集结完毕,解方迅速拟定了《渡海作战准备工作指示》,指出收集和管好船只、船工和领航人员,是当前最主要的工作。

渡海工具,主要靠民船。军事训练要根据渡过海面实行敌前登陆的要求,争取一次渡过全军主力,一夜完成登陆,整个过程均须战斗。

要从演习中熟悉船的性能,即什么风向、风速,船由何地到何地需要多少时间,以此为据编组战斗序列。从演习中了解气象情况,潮水起落时间,起落中对船只航行有何利害。

从演习中达到多数人不晕船,部分人能撑船,并以此选定指挥作战的干部,作战力量力求精干。从演习中确定渡海船只的战斗队形,大体区分为突击船、警戒搜索船、指挥联络船和救护船。

兵团统一制订了第40军和第43军作战计划。具体部署是:第40军出动118师353团、354团、119师355团、356团、357团、120师358团等6个团;

第43军出动128师382团和383团两个营及384团1个营,两军共2.5万人,作为渡海作战第一梯队,由韩先楚率军指挥,于4月13日前集结完毕,待机行动。

徐闻西南的鲤鱼港为两军起渡的分界线。第40军预定在临高县马袅岛以西登陆,第43军在马袅岛以东登陆。

第二梯队约2万人,由邓华率兵团指挥部随43军主力继后。

兵团要求,第一梯队登陆后,必须迅速夺占并巩固滩头阵地,坚决顶住敌人的反击,保证后续部队的登陆安全。

第二梯队的任务是待第一梯队登陆后,迅速起渡登陆,协同第一梯队围歼守岛敌人。岛上琼崖纵队接应部队,由两军直接指挥。两军登陆后,乘敌混乱或增援时,迅速歼灭敌主力,力求开辟一条通道,以保证后续部队通过。第40军主力向加来市疾进,包围敌第64军,另1个团向那大前进;第43军向澄迈疾进,包围敌第62军,吸引援敌,求得在运动中歼敌。上述目的达到后,再视情况,拟由第40军1个团与琼纵主力断敌退路,第43军主力向海口攻击前进。

韩先楚在作战地图上从灯楼角至海南岛的博铺港划了一条红线。这条线东北--西南走向,是第40军的起渡点和预定登陆点之间的连线。战役发起后,无论东风、东北风、北风,船队都可以航渡。

大军登陆前夕,海南岛上的琼纵和已偷渡到岛上的部队及海南地方党和临时政府等都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以迎接我军登陆。韩先楚建议野战军机要处编了专用密码,由军部派人偷渡过海送给冯白驹。这样,第40军和琼纵随时可以联系,互通情报,对登陆作战极为有利。韩先楚又派侦察科长郑需凡带领侦察人员,化装成渔民,偷渡到登陆点海边侦察敌情,测量水深、流速、风向等,为渡海作战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经过几天认真考虑,兵团指挥部于1950年4月10日下定决心,确定4月16日19时启航,大举强攻海南岛。这一日期,是经过多次核对气象资料,并访问沿海渔民,经反复调查研究后确定的。

1950年4月11日,在40军团以上干部会上,解方作了关于渡海作战的最后一次报告,题目是《几个战术思想问题》,主要内容为:一、起渡必须等风等流,就风就流;二、船队队形一定要摽在一起,不要走散了。三、坚决打击敌舰,叫敌舰怕我们,我们不能怕敌舰。四、宽正面,多箭头,重点突破。五、连续作战,勇猛发展。




马竞重建初见效果,狂胜皇马背后的战术思想值得玩味
目前,我们并没有太多的正式比赛来分析球队的战术体系,而对这场受人瞩目的马德里德比来说,这正是我们窥探新阵容战术思想的好机会。本篇战术分析将从比赛的攻防细节和马竞阵容的变化入手,深入探讨西蒙尼的战术体系中蕴含了哪些值得玩味的战术思想,以及马竞在今夏是如何进行阵容重建的。 马德里德比是皇家马德里季前热身赛...

求HUM各种主要战术及战术思想
战术体系思想:其实SKY流是万金油的一个完美变种,舍去RM这个昂贵的兵种,而使用攻击力相当的召唤物(水元素,箭猪),同时争对ORC驱魔的脆弱性,大量使用女巫进行减速,同时女巫的魔法攻击对重甲的ORC步兵有200% 伤害,也可作为点杀利器,有人也许会问,ORC不是有2种驱散么。那么我们来如此分析:SHAMAN...

请教给位关于足球战术性的问题——高悬赏
下面给你篇比较详细的 对着一堵墙,用足球射墙,接下或挡出反弹过来的皮球,练反应。守门员所处的位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防守时处于全队最后一道防线,防守18平方米左右的球门,要尽量减少失球,争取比赛的胜利,责任重大。要当好一个优秀的守门员,除了意志、技术、战术和指挥能力外,对身体素质也有...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战略战术有哪些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战略战术为一切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有什么枪打什么仗,对什么敌人打什么仗,在什么时间地点打什么时间地点的仗;灵活机动,不拘一格,扬长避短,力争主动,利用矛盾,各个击破;进攻时反对冒险主义、防御时反对保守主义,退却时反对逃跑主义,有效地达到保存...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总结了中国革命战争的什么战略战术...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第五章,总结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是研究如何指导战争的问题。(一)强调坚持积极防御的战略。积极防御的战略,是毛泽东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一个伟大创造,是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根本思想。之所以提出战略防御问题,是因为当时战争形势是敌大我小,敌强我弱,在这种...

如何正确理解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毛泽东曾指出:“当着我们正确地指出在全体上,在战略上,应当轻视敌人的时候,却决不可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问题上,也轻视敌人。“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胜利。这一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对我们各行各业工作的开展以及对...

穆里尼奥的战术思想是什么呢?
自然也就有差距。穆里尼奥重视对区域的控制。面对短传地面进攻的球队如果抓住时机难免会以少打多。但是如果断球以后会比较容易找到对手空挡。造成反击。现代足球的打法不会很单一。虽然穆里尼奥确实有时候很龟缩。但是战术绝对不是靠密集防守.3.穆里尼奥本来就是喜欢成绩的人。这也是现在足球的一种代表。

毛泽东军事思想包括几部分内容
他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出发,系统地创立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成功地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群众保持紧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3、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 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长期实践中,创立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战争的...

试论孙武战略思想
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孙武所撰写,孙武是大军事家,生卒年月不详,大约和孔丘同时,史记中记载了孙武的军事事迹。《孙子》是一部军事名著,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最有价值的兵书,在中外军事学术史上占有十分显著的地位。直到如今,中外军事学家仍继续研究这部巨著的战略与战术思想。答篇在春秋战国时期,孙武顺应...

毛泽东关于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理论
意思是战略上藐视敌人,即从长远的观点看,一切貌似强大的反动势力,都是必然要灭亡的,人民的力量必定战胜它们。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战术上重视敌人,即在具体问题上,要认识到斗争过程的艰难曲折,采取慎重态度,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这一思想的基本精神是:把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

舞阳县19665544271: 孙子兵法的四大战术思想是什么 -
范福中宝: 其实最主要的就是一句话:“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总结一下就四个字:“避实击虚”,这里也包括第一篇《始计篇》里阐述的双方政治军事实力上的对比,其实也是在比较虚实,而《孙子兵法》中描述的战胜敌人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其实也是利用言语打击敌人心理薄弱的地方,令其不战而降,以达到我方完胜的目的.

舞阳县19665544271: 七人制足球战术问题 -
范福中宝: 首先从前锋说起..一般院里的比赛技术好的没有多少,,所以就前锋而言..你一定要选一下技术最好去打前锋!至于上面说的D.各人认为不适合打前锋,打中后卫还行.fgh中选两个出来打边卫,技术不要求好好,能用速度缠住对方前锋就...

舞阳县19665544271: 郑界外球时能否发生快攻主要取决于什么和传球的速度 -
范福中宝: 最佳答案 篮球运动员的观察能力是随时掌握赛场上千变万化的情况,并作出正确判断和快速反应动作的先决条件.要使运动员学会用眼睛的余光观察比赛动向的能力,以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