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抓到犯人后为什么都要秋后问斩,马上杀不行吗?

作者&投稿:稻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犯罪后一般都是秋后问斩,为什么要在秋后才问斩呢?~

众所周知,古代执行死刑,一般都是秋后问斩。好多人会把秋后问斩理解成秋天问斩,或者是立秋后问斩,其实都不是。所谓秋后问斩,指的是过了秋分节气后问斩。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死囚犯都秋后问斩。古代还有一种死刑罚,是斩立决。通常犯有忤逆谋反的犯人,会斩立决。除此之外,一般的死囚犯,都是秋后问斩。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过了秋分才问斩呢?秋后问斩来源于战国时期《礼记·月令》之孟秋之月记载:“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意思是说:天气渐凉,霜降开始,天气冷的蝉已经开始哀鸣了,鹰因为要用鸟以祭祀,开始长空抓鸟杀戮。故此,人们认为,秋后,鹰都开始杀鸟祭祀了,人类也就可以问斩犯人,以伸张正义了。

春秋时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就有了关于刑杀时令“秋冬行刑”的记载。西汉以后,“秋冬行刑”被写入律令,成为一项制度。即刑杀只能在秋冬在行,立春以后不得刑杀。后来,唐朝规定,死刑的执行时间在十月、十一月、十二月。这个制度一直沿用到宋朝、元朝、明朝、清朝。


秋分之前的天比秋分过后的天要长,而且天气温暖,阳气盛,万物生长,人们认为,在这种气象环境下,更适合行赏;不能够违背自然规律,进行扼止生命事宜。要不然,人类要遭到灾难、瘟疫等上天的惩罚。而秋分过后,天越来越短,天气变冷,阴气盛,万物凋谢,好多生物自动停止生命。人们认为,在这种气象环境下,更适合惩罚,适合杀戮。所以,死刑的执行,只能放在秋分以后了,即秋后问斩。

古人有严重的封建迷信思想,执行死刑是在秋冬季节,与古人信奉的自然神权观念有关,即顺应天意。人的行为包括政治活动时时都要顺应天时,否则要受到天神的惩罚。古人认为皇帝是天的儿子,就要遵从更要遵守,按照天时行事,处决犯人也是一样。
古代选择在秋分以后、立春以前处决死囚,即“秋后问斩”。这是为了顺应天时,合秋冬肃杀之气。“问”的本义就是审讯,后来才衍生出了“判处”的意思,而“问斩”就是指判处死刑。
古代死刑犯被判死刑之后通常都会集中处死。选择秋冬二季实行的原因,农民在秋冬二季较为空闲,不用种粮食,强迫民众观看,有考虑示警的作用,当然这也与古人“不误农时”的考虑有关。

扩展资料:
说到“秋后问斩”一词,最早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这与当初我们所崇尚的自然哲学有关,当然这里说的自然哲学类似于我们所说的天人合一的观念。
有大量证据表明,汉朝时期,死刑的执行限制在秋季和冬季举行,已经不仅是一种观念,而且是深入人们心中的事实。
当然,秋冬行刑并没有非常严格的制度化,一直到明清两代才基本固定下来。但对于那种谋反、谋大逆等罪行并不适用,往往是直接处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秋后问斩

古代的时候,很多的人触犯了律法就要被关入大牢准备行刑,而这些死刑犯一般都是由监斩官们负责监斩,刽子手们负责在规定的日期规定的时间里进行斩首,但这规定的时间却有两个要求,一个是要求斩首的日期在一年之中的秋后,也就是大家听过的秋后问斩,而另一个就是定的时间为午时三刻。若是犯人早在年初的时候被判定为死刑,那岂不是还要再等个大半年才能行刑,但其实秋后问斩的背后,还有着大学问呢。

历史老照片

先来说说午时三刻斩首吧,古代人们没有钟表,一天之中分为十二个时辰,而一个时辰就是两小时,所以这么一算,午时三刻便是正午十二点的时候。正午十二点,也是一天之中太阳最大光照最强的时刻,古人认为,在午时三刻的时候斩首囚犯,可以受足最强的阳光与阳气,避免他们死后怨恨。并且为了避免这点怨恨,行刑之前可是做足了准备,会给死刑犯们准备好就好肉,让他们吃饱喝足了然后再上路。

影视截图

然后是秋后问斩,这个说法最早起源于西汉时期,秦朝推崇法家,以法治国,但到了西汉开始尊崇儒家思想,秋后问斩这个规定也是出现在汉朝之后,在此之前人们其实并没有这个规定。汉朝后,董仲舒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认为在秋冬的时候杀人不会有违天道,所以慢慢到了东汉时期,人们就将这个不违反天道的时间定在了十一月和十二月之间,也就是正式确定了秋后问斩的日子。

历史老照片

慢慢的这个思想影响了后代,各朝各代都开始遵循这个秋后问斩的习惯。所以在唐宋的时候除了一些罪大恶极该早早斩首的穷恶之徒,都是要等到秋后才开始问斩的。而到了明清时期,哪怕是罪大恶极,不论犯了什么罪都要等到秋后才能行刑。每逢市口斩首,很多百姓都会跑去围观,尤其在问斩一些贪官污吏的时候,更是大快人心,一刀落地解了百姓们的心头大恨。

看古典小说或者古装影视剧,涉及到案件时,审判官员常常会说两句话:“秋后处决”、“午时三刻行刑”。

中国古代在处死囚犯的时间选择上,的确大有讲究。

古装爱情剧《大唐情史》中的一幕。

早在西周时期,就有“赏以春夏,刑以秋冬”的记载。到了汉朝,选择季节执行死刑形成严密的制度,也成为此后历朝历代的传统。

据《后汉书》记载:“汉旧事断狱报重,常尽三冬之月。”具体来说,汉朝集中行刑的时节是立秋之后、立春以前。选择了季节,还要选择“利日”,即“和干支善日”。

在魏晋南北朝的乱世,各国也沿袭了这一常例,比如,560年南陈王朝下诏:“自今孟春讫于夏首,罪人大辟事已款者,宜且申停”,要求孟春至夏首不执行死刑。

到了唐代,规定进一步细密。《唐律疏议》写道:可以执行死刑的季节是每年秋分以后至立春以前;每年的正月、五月和九月为“断屠月”,无论多大的罪恶都不能在这几个月处死,若有违反“杖六十”。

除了“断屠月”,唐代还有“禁杀日”。每月的初一、初八、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这十日称为“十直日”,不得执行死刑。此外,在大祭祀、致斋、朔望、上下弦、二十四节气、节假日等日期也不能执行死刑。

电视剧《太平公主秘史》中的一幕。

此后,宋元明清各代对何时禁杀、何时可杀均有明确律例,只不过具体时间略有出入罢了。再举距今最近的清朝为例,行刑的时节是从每年的立秋至冬至之间。它也明确列出了一批“禁杀日”,如“元旦令节七日,上元令节三日,端午、中秋、重阳各一日,万寿圣节七日”等等。

还要多交代一句,既然有秋冬刑杀之制,又为何在全年范围内列出“禁杀日”?

这是针对那些“决不待时”的囚犯而言的,叛逆造反、奴婢杀主人、妻子杀丈夫、子女杀父母等等,属于罪大恶极绝不容缓的,不必等到秋天即可处决;如果遇到禁杀日,也只好暂且从缓。

如果在秋后处决期内遇到禁杀日,怎么办?那只能过了这一天再执行。

不论时间点有什么样的差异,历来以“秋冬为刑杀”季节的主线并没有变过。

为什么要选择秋冬作为执行死刑的主要季节呢?

古人特别讲究天和人的互动,尤其是到汉代独尊儒术之后,更是看重“天人感应”、“顺天应时”。具体到刑罚方面,也就难免把处死和时节对应起来,“刑德者,四时之合也。刑德合于时则生福,诡则生祸。”

秋冬之季寒风瑟瑟、万物萧杀,这种气氛正与人头落地暗合,所以古人云:“霜者,天之所以杀也;刑者,君之所以罚也。”

而立春之后,阳气上升,万物发育,世界生机勃勃,“春者,天之所以生也”,“夏者,天之所以长也”,如果这时候处死犯人,则违反“天意”,可能遭到降灾报复。春夏是一国之君施行“仁”“德”的好时机。

清朝末年死刑执行现场。

至于行刑时辰,大部分朝代没有十分明确的要求,一般而言,雨未晴、夜未明、日已落之时不得执行。

唐代规定:“决囚,准令,以未后者,不得至申时。”也就是在下午1点至5点之间处死囚犯。

明朝最初继承了唐代的规定,后来提前一个时辰,在下午3点以前完成;到嘉靖七年,执行时辰又提前至午时(上午11点至下午1点)。现在影视剧中“午时三刻行刑”的说法与明朝的实际情况大体符合。

网上有人解释说古代选择“午时三刻行刑”,是因为午时在一天中阳气最盛,这样鬼魂便不敢出现。事实上,中国历史上大部分朝代都没有“午时行刑”的通例。

明朝选择午时行刑,出于两种考虑:一是程序上,万一执行前发生意外(比如喊冤),当天可留出时间处理;二是如果时辰太早或太晚,起不到“刑人于市,与众弃之”的作用。

在“刑以秋冬”的传统中,有一个朝代例外,那就是秦朝,在执行死刑时不避春夏,四季都可以进行。这成为后来历朝士大夫诟病它的原因之一:“秦为虐政,四时行刑”。




公安局抓到犯人后,会不会通知家人?什么情况下才不会联系家人?
公安局抓到犯人是不会通知的,但是,如果决定采取刑事拘留或逮捕等强制措施的,决定机关要通知家属。《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五条 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

一个犯人从犯法到被公安机关抓再然后通过什么程序到监狱服刑
您好,首先是公安机关(一般刑事案件)或者检察院(职务犯罪)对其进行立案前的审查,认为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依法立案并移交侦查部门进行刑事侦查,抓获犯罪嫌疑人后,提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侦查完毕后,将案情、证据等信息移交检察机关,检察机关审查合格后依法起诉至人民法院,法院审判后,判处管制的,移交...

刚抓捕的犯人怎么被处理?
恩,一般会先在看守所一段时间。判刑后,过段就会被送往指定的监狱里。送往前一天,会通知家属来探视的。到监狱后一段时间,监狱会给其家属寄信并写明具体的地址和监区,并附一张会见卡。去探视的时候要带会见卡和身份证。每月可以探视一次。一般是在周末。

一般抓到犯人多久会判
一、一般抓到犯人多久会判1、三个月以内就会开庭审判。正常时间,逮捕后公安有二个月侦查期,后移送到检察院审查起诉,一般一个月,可以延长半个月,然后就上法院了。所以一般正常时大约二到三个月,这主要看案情复杂程度,简单一般的快些,复杂就慢些,很复杂的,审查起诉后可能还要补充侦查,另外还要...

刑事侦查是犯人被抓到了侦查还是没被抓呢?
刑事侦查是犯人被抓之后,司法部门才开始的诉讼活动,以搜集、掌握犯人的犯罪事实。

一般犯了刑事的犯人,让派出所逮捕以后在哪儿?会送到看守所吗?
本人在派出所工作,如果是犯了刑事案件的话,派出所抓了人一般会送到看守所,然后等待法院判决,这个过程一般要几个月,判决结果下来,如果判刑轻,有期徒刑一年内的那些就会在看守所服刑直至出狱,如果判得重,就要移送监狱收押。

过追诉时效后抓到犯人怎么处理
过追诉时效后抓到犯人的处理是:不能对其进行定罪处罚。但如果犯罪分子在追诉期内,一直处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状态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抓到犯人后可以对其进行定罪处罚。

17岁了,昨晚被骗600块,犯人已经抓到了,警察打电话给我,让我今天去本...
不用怕,不是你的错你是受害方。警察只是让你去做下笔录,指控涉嫌犯。一般不会通知你父母,即使你父母知道了,也没有多大的问题。勇敢面对,以后吸取教训哦!

犯罪立案后犯人被抓被害人会被通知知道吗
按照现行的法律规定,被害人报案后,公安机关有义务出具受案回执,但抓捕犯罪嫌疑人后,没有法律强制规定公安机关必须通知被害人。但现行的做法是:1、对于伤害、杀人等侵害到公安人身权利的案件,公安机关会通知到被哈日恩;2、对于盗窃等单纯侵犯财产的案件,公安机关可能就未必会第一时间通知了;3、从...

过追诉时效后抓到犯人怎么处理
过追诉时效后抓到犯人的处理是:不能对其进行定罪处罚。但如果犯罪分子在追诉期内,一直处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状态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抓到犯人后可以对其进行定罪处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八条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

怀柔区19230942674: 中国古时处决犯人为什么一定要“秋后处斩”? -
淳梁艾氟: 因为古代主要是农业为主,秋后都收成完了,进入了农闲,这个时候集中处理可以召集人群观看,起到震慑的作用,并且秋冬时节有一种肃杀之气,再还可能因为这个时候天气冷,容易处理尸体,不容易引起瘟疫的传播.古代执行死刑一般是在秋冬季节,这与古人的自然神权观念有关,即顺应天意.春夏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而秋冬是树木凋零的季节,象征肃杀.人的行为包括政治活动都要顺应天时,否则要受到天神的惩罚.皇帝即是天的儿子,更要遵守天意,按照天时行事.处决犯人也是如此.

怀柔区19230942674: 为什么古代的犯人都是在秋后问斩呢? -
淳梁艾氟: 秋后问斩一词应该始于唐朝..水浒英雄传有提及秋后问斩一词.应该是最早出现秋后问斩一词.但是历代问斩的时间并不一定在秋后.至明清才固定于秋后..嘉庆之后又改于随判随斩.此由来依据农民作息相关.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来做区分.古代死刑犯被判死刑之后通常都会要求集中处死.亦会事先公告.为何选择秋冬二季实行.主要是考虑示警的作用.农民在秋冬二季较为空闲.也方便地方官动员民众观看.当时有强迫民众观看.一般行刑的时间大约集中在9-10月之间.所以会有秋后问斩一词.秋季带有肃杀之气,因此死刑多于秋季执行.再则大概是因冬天百物萧条,亦是进入一年的尾声,亦适合执刑,春天象征新生,夏季万物正蓬勃生长,因此较不适宜取人性命吧.

怀柔区19230942674: 为什么古代处斩犯人都是在秋后? -
淳梁艾氟: 中国古代讲究秋冬行刑,即凡被判处死罪的人,立春时不能执行,必须等到秋后才能处决,除谋反大逆等决不待时以外.汉代以后,这一习俗更是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怀柔区19230942674: 古代的死刑犯为什么都要在秋后执行呢?
淳梁艾氟: 秋决没有什么典故. 古代执行死刑一般是在秋冬季节,这与古人的自然神权观念有关,即顺应天意.春夏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而秋冬是树木凋零的季节,象征肃杀.人的行为包括政治活动都要顺应天时,否则要受到天神的惩罚.皇帝即是天的儿...

怀柔区19230942674: 古代人为什么总是秋后问斩 -
淳梁艾氟: 执行死刑一般是在秋冬季节,这与古人的自然神权观念有关,即顺应天意.春夏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而秋冬是树木凋零的季节,象征肃杀.人的行为包括政治活动都要顺应天时,否则要受到天神的惩罚.皇帝即是天的儿子,更要遵守天意,按照天时行事.处决犯人也是如此.

怀柔区19230942674: 为什么古时的犯人非要秋后问斩? -
淳梁艾氟: 早在汉代起便有"秋冬行刑"的规定,除谋反、谋大逆等罪犯即时处死外,其他的死囚均待秋季霜降后至冬至前进行. 隋唐以后,重案要案一般需中央复审复核,死罪更要多次复奏后由皇帝亲笔勾决. 明清两代又引入了"秋审""和"朝审"...

怀柔区19230942674: 为什么古代处斩犯人大都是在秋后啊?
淳梁艾氟: 古人认为,夏春两季万木葱茏,正是植物和动物生长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除非特殊情况,不便对判死刑的人犯行刑,因此创造了"秋冬行刑"制度,也就是把判死刑的人留到立秋以后冬至之前一起执行.古代执行死刑一般是在秋冬季节,这...

怀柔区19230942674: 为什么古装剧中,处斩犯人都会有一句“秋后处决” -
淳梁艾氟: 问: 古代为什么要秋后处决 答: 北方的农作物每年只耕作一次,所以秋后农作物收割后就有了经济收入.而在这一年中欠下的费用就可以在秋后算清了.现在北方的一些...

怀柔区19230942674: 古代死刑犯人为什么要秋后问斩?
淳梁艾氟: 古时候认为秋冬行刑顺应天理 有秋冬肃杀之气之说 适合死刑的执行 秋审是清朝的一种审判制度,从明朝发展而来.明朝的朝审制度被清朝继承后,又有了发展变化.清朝将朝审发展为两种,即朝审和秋审,但这两种审判方式形式基本相同,只...

怀柔区19230942674: 为什么古时候犯罪要被杀都是秋后处斩?为什么都在秋后
淳梁艾氟: 原因有以下几条:—、五行说.庚辛西方金主秋.秋季五行属金主刑杀.二、春、夏农忙,冬寒窝暖.秋后忙完正闲而天又未冷,此时刑杀震慑力大.三、春、夏衙门也忙,忙捕盗、诉讼也忙农时.古代衙门春管农民播种夏管农苗管理与天灾、水利.秋管粮食收税赋.秋后至冬才比较闲.但冬季主水,水主生与刑杀相克.故选秋后.四、古代交通不便.刑杀乃大案需由中央批准.路途遥远不便,故—般将—年中刑杀案总起交上批准.—年中秋冬不忙人在家中盗抢等犯罪率较低.案件多发于春、夏.所以秋结上报、下批秋后问斩正好. 大致有以上四条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