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致远”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中得到什么启示?

作者&投稿:栾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选自诸葛亮的《诫子书》的宁静致远短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紧急!~

  1、启示
  文章告诉我们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把将来细心计划妥当,面对未来。“淡泊”、“宁静”求清净,不是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2、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名言出处于诸葛亮的《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人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

宁静以致远,是一种修身养性之道。人生在世,能保持一颗平常之心,胜不骄,败不馁,何其难哉?但这种宁静中却蕴涵着一种豪放和含蓄,豪放是一种美德,含蓄则是
一种性格,就在这种含蓄的静穆中,那份清幽淡雅的幸福渗透出了生命的悠远和旷达。或许,这正是宁静以致远的禅机。  假若有一天,你肯把心交给芭蕉叶与快活的雨滴,那么浮躁将一点一点地消去,清逸与纯真却一缕一缕地从纤尘不染的内心流出,那被雨打造过的芭蕉叶,也就会显得格外灵秀与清新了。这也正是心静自然凉的一种境界。  现在是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也是一个烦躁、物欲横流的时代。能够安静下来, 看一本书、听一首歌、写一行诗、似乎也是一种奢移。其实,只要宁静淡泊,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就会活得充实、轻松。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把“淡泊、宁静”当成消极理解是字面化解释。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变化频繁,丰富多彩。能不能在各种变化和诱惑中保持平静的心态,能不能受物质和美色影响的。坚定不移去努力,甘于寂寞,保持清静圆满心态不停追求。这就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宁静致远:其意是要求人们,静下心来,潜心苦学,冷静的观察世事的变化,唯如此,才能高瞻远瞩,明察秋毫。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出处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化用了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哪...
回答: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

宁静致远出自哪?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两句是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但这不是诸葛亮的原创。而是出自西汉《淮南子·主术训》。其原句为:“故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什么意思啊?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一一出处?
此句最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淮南子:主术训》片段 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延颈举踵而望也。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诫子书》片段 ...

宁静致远是谁的名句
宁静致远 开放分类: 成语、文化、语言、俗语、词汇 此句出自诸葛亮的《戒子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 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

有谁知道"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原文是什么呀?还有它的作者是谁??_百 ...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出自诸葛亮的《戒子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什么意思?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意思是不追求名利才能明确志向,只有心如止水,不受外界影响,才能厚积薄发,有所作为。出处:诸葛亮所写的《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从文中...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什么意思?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宁静致远是谁的名句
此句最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诸葛亮说的一句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东港区19437374288: 出自《诫子书》的成语一个就行 -
伏秀贝隆:[答案]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诸葛亮的《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东港区19437374288: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出于何处? -
伏秀贝隆: 出 处 三国·蜀·诸葛亮《戒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东港区19437374288: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诗句取自诸葛亮·的哪句名言 -
伏秀贝隆: 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东港区19437374288: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它取自诸葛亮的名言是什么
伏秀贝隆: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自《诫子书》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选自《诸葛亮集》.(题目是后人加的)望采纳,采纳率越高的人答案越可信不能因为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就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东港区19437374288: 宁静致远出自哪里
伏秀贝隆: 您好,非淡泊无以名利,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两句出自于孔明的《诫子书》,这是修身养性所达到的一种极高的人生心态

东港区19437374288: 宁静致远的意思和出处 -
伏秀贝隆: 意思: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 有所作为.读音:níng jìng zhì yuǎn 出处:刘安 《淮南子:主术训》全文节选: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延颈举踵而望也.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德,非...

东港区19437374288: 宁静致远下一句是什么? -
伏秀贝隆: “宁静致远”出自两汉诸葛亮的《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东港区19437374288: 致远 - “宁静而致远”是什么意思?宁静而致远是什么意思?
伏秀贝隆: 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 意思为: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也就是说人只有先看淡了名利,思想才能升华,从而发现自己真正的人生目标. 也只有在清静之中去思索,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东港区19437374288: 宁静致远的出处?
伏秀贝隆: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名言出处于诸葛亮的《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东港区19437374288: 宁静致远是出自诸葛亮吗? -
伏秀贝隆: “宁静致远”此句,最早出自西汉初年道家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原文:《淮南子:主术训》(节选)西汉:刘安 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延颈举踵而望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