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袖添香的出处?

作者&投稿:平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红袖添香”出处及原文~

红袖添香:
一.典出与原文:
宋代词人赵彦端《自鹊桥仙(送路勉道赴长乐)》
留花翠幕,添香红袖,常恨情长春浅。南风吹酒玉虹翻,便忍听、离弦声断。 乘鸾宝扇,凌波微步,好在清池凉馆。直饶书与荔枝来,问纤手、谁传冰碗。
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十一回:“从此绿鬓视草,红袖添香,眷属疑仙,文章华国。”
二、含义
红袖:借指年轻貌美的女子;古人以“红袖添香夜读书”为艳福。此谓家中新增添了美女,以贺新婚。红袖,原指女子的艳丽衣衫,代指艳妆女子、美女。

红袖添香:红袖,借指年轻貌美的女子;添,增加。旧指书生学习时有年轻貌美的女子陪读。
典出宋代词人赵彦端《自鹊桥仙(送路勉道赴长乐)》

留花翠幕,添香红袖,常恨情长春浅。南风吹酒玉虹翻,便忍听、离弦声断。 乘鸾宝扇,凌波微步,好在清池凉馆。直饶书与荔枝来,问纤手、谁传冰碗。

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十一回:“从此绿鬓视草,红袖添香,眷属疑仙,文章华国。”

  红袖添香: 旧指书生学习时有年轻貌美的女子陪读。
  语出: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十一回:从此绿鬓视草,红袖添香,眷属疑仙,文章华国。

  “红袖添香”是中国古典文化中一个很隽永的意象,并且无可否认的是非常之美的一种意象。只是今天的人,大约并不了解“红袖”当年是怎么“添香”的。我们所熟悉的“焚香”方式,是点线香。那种装在纸筒里、像挂面似的细细香棒,插一枝在香炉中,点燃香头,就有香烟从香棒上袅袅升起。但是,“红袖添香”绝非拿一枝线香往香炉里插那么简单。

  实际上,如果观察古代绘画中表现的香炉,基本上看不到炉中插线香的情况。线香出现的历史相对晚些。在古代生活中,焚香使用的“香”,是经过“合香”方式制成的各式香丸、香球、香饼,或者散末。明代佚名画家作品《千秋绝艳》中,体现了“莺莺烧夜香”的著名情节。画面上,崔莺莺立在一座高香几前,几上放着焚香必备的“炉瓶三事”中的两件——插有香匙与香箸的香瓶,以及一只小香炉。只是香炉中,崔莺莺的手中,都不见线香的影子。这里是在表现她右手捧着香盒,左手刚刚从香盒里拿出一颗小小的香丸,将要放入香炉中。古代女性“添香”的场景,就这样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不过,“红袖添香”远远不止捻一粒香放入香炉中这么简单。

  “焚香”,并不是把香丸、香饼直接加以焚烧;要让香丸、香饼发香,需借助炭火之力。古人追求焚香的境界,是尽量减少烟气,让香味低回而悠长。因此,香炉中的炭火要尽量燃得慢,火势低微而久久不灭。为此,人们发明出复杂的焚香方式,大致的程序是:把特制的小块炭墼烧透,放在香炉中,然后用特制的细香灰把炭墼填埋起来。再在香灰中戳些孔眼,以便炭墼能够接触到氧气,不至于因缺氧而熄灭。在香灰上放上瓷、云母、金钱、银叶、砂片等薄而硬的“隔火”,小小的香丸、香饼,是放在这隔火板上,借着灰下炭墼的微火烤焙,缓缓将香芬发挥出来。古人在谈到销香之法时,总是用“焚”、“烧”、“炷”诸字,但实际上并非把香直接点燃烧掉,而是将香置于小小的隔火片上,慢慢烤出香气。

  很显然,焚香的过程相当烦琐。然而,这还不算完事,香一旦“焚”起,还需要不停地加以观察,否则,“香烟若烈,则香味漫然,顷刻而灭”。不过,炭墼或香饼埋在灰中,看不到,如何判断其形势呢?正确的方法是用手放到灰面上方,凭手感判断灰下香饼的火势是过旺还是过弱。于是,唐人诗词中除了“添香”之外,还喜欢描写女性“试香”的情景,描写女人如何“手试火气紧慢”,如和凝《山花子》描写一位女性:“几度试香纤手暖,一回尝酒绛唇光。”添香也罢,试香也罢,在男性文人的笔下,焚香似乎永远和无所事事的女人形象联系在一起。立在香炉前的女性,不论宫词中的失意妃嫔,还是《花间集》中的艺伎,都从来不用为生计操心,她们全部的心思,就是等待某个男人,或者满怀幽怨地思念他,为他的负心而痛苦。

  许多古代仕女画,还有诗文中的描写,给我们造成这样的印象,以为古代的女性都是把一头长长的青丝盘来绕去,做出许多形状奇妙惊人的发髻来,什么灵蛇髻,坠马髻,犹如乌云出岫,其势巍巍,高耸在女人的头顶上。其实,在很多时代,女性们并不总是这样处理头发的,至少在明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女性不是如此。明代女性最通行的做法,是用髻、云髻或冠,把头发的主要部分,即发髻部分包罩起来。出了嫁的妇女一般都要戴髻,它是女性已婚身份的标志。

  不同材料做的髻,则暗示着不同的社会内容。家境一般的女性只能戴用头发编的髻,比如西门庆第一次看到的潘金莲,就是“头上戴着黑油油头发髻”。有钱人家的妇女,则戴银丝编的髻,也有金丝髻,但不如银丝的普遍。

“红袖添香”描写的是古代文人在夜里读书,贤慧的妻子默默的坐在旁边,陪伴夫君,非常寂静、恬静,表现出和谐高雅的意境。添香,不是一楼所说的拿一枝线香往香炉里插。指的是女人身上芳香的味道,衬托的意思。

“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清代女诗人席佩兰《寿简斋先生》诗,见《天真阁集》附《长真阁集》卷三。
席佩兰,原名蕊珠,字月襟,又字韵芬、道华、浣云,因性喜画兰,自号佩兰,清昭文(今常熟)人。诗人袁枚女弟子,深得袁枚赏识,引为“闺中三大知已”之一。有《长真阁诗集》七卷。其夫孙原湘,著名诗人。

红袖添香 此成语出自《聊斋志异》,书中以此描述狐狸精化作美女陪伴书生挑灯读书的情景。

古人以“红袖”来借代女子,所以有“红袖添香”这样的成语。

太好了


求“红袖添香夜读书”出处
1.出自清诗人席佩兰的《寿简斋先生》“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红袖添香: 旧指书生学习时有年轻貌美的女子陪读。2."红袖添香"在古代的诗文里屡见不鲜,隐约与蒲松龄的鬼故事有联系。还有很多说法

红袖添香夜读书的出处
红袖添香夜读书的出处是清诗人席佩兰的《寿简斋先生》。补充:1、红袖添香夜读书的原句是《寿简斋先生》中的“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2、《寿简斋先生》是女弟子席佩兰为贺老师袁枚七十九岁寿辰所作的长诗。3、诗中对袁枚的生平、性情、游历、健康状况和文学成就等等,多有赞美之辞。因...

“曲意逢迎”是什么意思?“红袖添香”是什么意思?谢谢!
曲意逢迎 发 音 qū yì féng yíng 释 义 曲意:违背自己的意愿去曲从别人;逢迎:迎合。想方设法奉承讨好别人。出 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卓偶染小疾,貂蝉衣不解带,曲意逢迎,卓心愈喜。”红袖添香 “红袖添香”是中国古典文化中一个很隽永的意象,并且无可否认的是非常之...

红袖添香举案齐眉是什么意思
【出处】:《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例句】: 爷爷和奶奶结婚50年来,虽谈不上举案齐眉,但也够得上互敬互爱。2.红袖添香 【拼音】:hóng xiù tiān xiāng 【意思】:红袖:借指年轻貌美...

什么袖添香(填充成语)
红袖添香是一个汉语成语。红袖添香是中国古典文化中一个很隽永的意象,并且无可否认的是非常之美的一种意象。只是当代的人,大多并不了解“红袖”当年是怎么“添香”的。我们所熟悉的“焚香”方式,是点线香。那种装在纸筒里、像挂面似的细细香棒,插一枝在香炉中,点燃香头,就有香烟从香棒上袅袅升起...

“红袖添香伴读书”溯源寻流(下)
刘衍文《名句出处·红袖添香伴读书》(收入其《寄庐杂笔》,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李士彪《“红袖添香夜读书”的出处》(收入杜泽逊主编《国学茶座》第1期,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郭长海《追踪“红袖添香夜读书”——为〈鲁迅全集〉提供一条注释》(《书屋》2014年第3期),曾先后探讨这一问题。刘文考证,此句...

素手添香什么意思?
素手,洁白的手,诗词作品中多指女性的手。添香,就是把香饼放入香炉中。在古代生活中,焚香使用的"香",是经过"合香"方式制成的各式香丸、香球、香饼,或者散末。炉瓶三事,指的是三件焚香用具:香炉、香盒、小瓶(或称箸瓶、铲瓶)的合称。素手添香,其实是从红袖添香演化而来。红袖添香:红袖,...

纵不能举案齐眉 亦可挑灯伴读红袖添香.
虽不能像夫妻那样相敬如宾,但有个年轻貌美的女子打着灯笼陪读已经很知足了。大体上就是一个男子对一个美貌的女子说:“虽然咱们今生无缘做夫妻,但有你这样的美貌的女子每晚陪我读书我就已经很幸福、很满足了!”

【急】红袖添香的香什么意思?!
香的意思是香丸。一、香的释义 1、(气味)好闻(跟“臭”相对)。2、食物味道好。3、吃东西胃口好。4、睡得踏实。二、字源解说 黍为酒甘美之气息是香之范式。三、组词 香蘑、香插、新香、香油、丁香等。

花解语,袖添香,是为何意!
这就可以被称为“解语花”。另外古代的香不是现代的香棍,而是用香炉烧那些块状的或者颗粒状的香饼、香片,需要有人不时地向香炉里添香。所以如果能有位身穿红纱裙的女子来为自己的书房“红袖添香”,是那时的读书人的终极梦想。所以“花解语、袖添香”都是指的红颜知己。

新邵县13197993593: <红袖添香>出自哪里? -
孛聂肝胆: 出自《满庭芳·叹红颜》 红袖添香,清颜如梦,多少红妆成叹. 旧香残粉,犹记当年笑.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以随风去. 红泪落,我见忧怜,暗香残去也. 肠断,念佳人,美目流盼,巧笑倩然. 情归离恨天,落花残留. 蝶去莺飞了无情.十年梦,屈指便逝. 共凝恋,飞花别后,寂寞空回首.

新邵县13197993593: 求“红袖添香”出处及原文 -
孛聂肝胆: 红袖添香: 一.典出与原文: 宋代词人赵彦端《自鹊桥仙(送路勉道赴长乐)》 留花翠幕,添香红袖,常恨情长春浅.南风吹酒玉虹翻,便忍听、离弦声断. 乘鸾宝扇,凌波微步,好在清池凉馆.直饶书与荔枝来,问纤手、谁传冰碗. 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十一回:“从此绿鬓视草,红袖添香,眷属疑仙,文章华国.” 二、含义 红袖:借指年轻貌美的女子;古人以“红袖添香夜读书”为艳福.此谓家中新增添了美女,以贺新婚.红袖,原指女子的艳丽衣衫,代指艳妆女子、美女.

新邵县13197993593: 红袖添香的典故出自哪里? -
孛聂肝胆: 清 魏子安《花月痕》

新邵县13197993593: 红袖添香这个词从何而来 -
孛聂肝胆: 当然不是拉,这个词是有出处的,我找到了一段,给你看吧:红袖添香:旧指书生学习时有年轻貌美的女子陪读.“红袖添香”是中国古典文化中一个很隽永的意象,并且无可否认的是非常之美的一种意象.只是今天的人,大约并不了解“红袖”当年是怎么“添香”的.我们所熟悉的“焚香”方式,是点线香.那种装在纸筒里、像挂面似的细细香棒,插一枝在香炉中,点燃香头,就有香烟从香棒上袅袅升起.但是,“红袖添香”绝非拿一枝线香往香炉里插那么简单.当然在今天,红袖添香已经基本变成了一个网站的名字,那就是“红袖添香”小说网!网站创办于1999年8月,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纯文学网站,拥有完善的投稿系统、个人文集系统、媒体联络发表系统及高创作水准的原创书库.

新邵县13197993593: 红袖添香(关于红袖添香的基本详情介绍)
孛聂肝胆: 1、红袖添香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hóng xiù tiān xiāng,形容有美女在旁做伴读书.2、出自宋代词人赵彦端《鹊桥仙(送路勉道赴长乐)》.

新邵县13197993593: 红袖添香的出处? -
孛聂肝胆:红袖添香: 旧指书生学习时有年轻貌美的女子陪读. 语出: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十一回:从此绿鬓视草,红袖添香,眷属疑仙,文章华国. “红袖添香”是中国古典文化中一个很隽永的意...

新邵县13197993593: 红袖添香的意思(红袖添香表示什么意思)
孛聂肝胆: 1、红袖添香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美好意象.试想,一个有世界之心的年轻人,为了理想挑灯夜战,在亲人的陪伴下,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2、红袖添香的典故最早见于宋代诗人赵衍端《鹊桥仙(送路勉道赴长乐)》.赵彦端在这首歌词中描述了“留花绿帘,红袖添香,常恨少年情浅”.在古诗词中,“红袖”曾指年轻貌美的女子.3、在古代,有很多充满美好意境的词语,比如互相关心,引用梅绮等等.本文,红袖添香的意思,红袖添香表示什么意思到此就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邵县13197993593: “红袖添香”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
孛聂肝胆: 红袖添香:红袖,借指年轻貌美的女子;添,增加.旧指书生学习时有年轻貌美的女子陪读.典出自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十一回:“从此绿鬓视草,红袖添香,眷属疑仙,文章华国.”

新邵县13197993593: 红袖添香有什么典故? -
孛聂肝胆: -- 红袖添香(转) 红袖添香对于读书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富有诱惑力的词语.古语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然而,对于大多数的读书人来说这只是一种远景诱惑,只能画饼充饥而已.于是许许多多的读书人...

新邵县13197993593: 形容读书时有女子陪伴的成语是什么来着? -
孛聂肝胆:[答案] 红袖添香 1.红袖添香:旧指书生学习时有年轻貌美的女子陪读.语出: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十一回:从此绿鬓视草,红袖添香,眷属疑仙,文章华国.2."红袖添香"在古代的诗文里屡见不鲜,隐约与蒲松龄的鬼故事有联系.3.“...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