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为什么给死人送灯

作者&投稿:锁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正月十五送灯的来历?~

正月十五“送灯”起源的传说
                    

  据正史记载,“元宵节”起源于我国西汉时期宫廷祭祀“太一神”(主宰宇宙一切之神)的活动。随着朝代更迭,这一节庆逐渐由宫廷延伸到民间成为重大节日,到唐宋时期空前繁荣,称为“元宵节”。而据民间野史杂录记载,元宵节的一些庆祝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即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是天官的生辰,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是地官的生辰,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是水官生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故人们为迎接天官赐福,到处张灯结彩,大肆庆祝。
  而在我们老家,很少有人把这个节日叫“元宵节”的,而直接叫“正月十五”或是叫“过十五”,这也是一个全家团聚的日子。按照我们当地的风俗,这一天除了中午要吃团圆饭,晚上玩龙舞狮庆祝外,当天傍晚还有一个最最重要的活动,那就是去本族坟地给逝去的先人们“送灯”,风雨无阻。关于“送灯”的形式和做法大家都知道,我们论坛里之前也有人写过帖子,这里我就不多说了。据光山县志记载,此风俗的形成距今已有数百年的时间,成因大概跟我们祖先的迁徙地有关。当然这一点是可信的。但是它的起源在何时何地?为什么正月十五要“送灯”?正史上现已无从稽考。那么今天我就讲一个有关正月十五“送灯”起源的民间传说。
  相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统治,抵御北方匈奴族入侵,就连年强征民夫修筑万里长城。这一年的初秋,淮河流域有一个叫范喜良的文弱书生在新婚之夜就被强拉去修长城的工地上做苦力。长时间的繁重体力劳动,加上偶感风寒,范喜良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在了修长城的工地上,并胡乱的埋在了那里。而这一切,远在家乡的新婚妻子孟姜女浑然不知,她只是日夜的思念着她的新婚丈夫。
  眼看冬天就要到了,孟姜女一想到远走他乡、衣着单薄的丈夫,至今还杳无音信,就愈发的思念和牵挂。于是,亲手为丈夫缝制了一身棉袄棉裤和衣物带在身边,远涉千山万水,踏上了千里寻夫的道路。她历经磨难,终于找到了丈夫修长城的工地。让她没想到的是,她的丈夫范喜良已经在几个月前去世了。连丈夫的尸骨都未见着,这让她肝肠寸断,眼泪顿作顷盆雨,哭昏在丈夫埋骨的地方。等她醒来后,在心里暗自发誓,丈夫生前不能回家,死后一定要让他的魂魄跟着自已还归故土。有了这个信念,让她感到丈夫身虽死,但他的心和灵魂此生永远与她同在。
  于是,孟姜女带着对丈夫无限的思念和悲痛又踏上了返乡路。白天,她一路呼唤着范喜良的名字,晚上,则在她的歇脚处点上一支蜡烛,彻夜不熄。这么做,为的是能让她心爱的丈夫魂有所依,一路跟着她,不至于迷路而找不到回家的道。就这样,经过一段时日,终于返回了家乡。孟姜女在离家很近的地方,找了一块地给她的丈夫范喜良立了一个衣冠冢。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正月十五,孟姜女看到别人家都是欢声笑语,而自已家却是孤伶伶一个人,就不由得暗自心伤,越发思念自已的丈夫,眼泪就不由自主的掉了下来。可丈夫已经不在了,这可怎么办呢?这时,她想到了在寻夫回来的路上,每晚点的那些蜡烛!于是,她来到了丈夫的坟前,焚化了纸钱,并在坟前插了一根蜡烛,点燃了!可是这个夜里,虽有皎洁的月光,但也有风,刚点亮的蜡烛就被风吹灭了。点了又灭,试了好几次都是这样。这可怎么办才好?看到随风吹动的衣角,孟姜女灵机一动,她用力的撕下了自已外衣的一截袖口,随手裁了几根细长的树枝。接着把这几根树枝插在蜡烛的周围,并把撕下的那截袖口套在插好的几根树枝外,再重新点亮蜡烛。果然,这一次蜡烛再也没有被风吹灭!孟姜女很心慰,在热泪中,她对着点有蜡烛的夫坟说:“夫君,我接你回家!我们回家团聚吧!”孟姜女重新燃起一根蜡烛,小心的伺候着,一路走回了家。
  到家后,孟姜女把家里的大门两边,以致每个房间,都点上蜡烛。一时间,烛光熠熠,家里立时亮堂了许多,她的心里也亮堂了起来。这一刻,仿佛她的丈夫远去但又已经归来,他们近在咫尺;这一刻,仿佛他们正在团聚,相拥而诉;这一刻,仿佛她不再孤单,不再思念。。。。。。
  是以在以后的每一年的正月十五,孟姜女都会到丈夫范喜良的坟前“送灯”接丈夫“回家团圆”,以寄托思念,直至终老。不过,当年“罩灯的袖口”改为了用纸糊的筒状“灯罩”,“随手裁的树枝”也变为了用竹子削好的“灯签”。时经日久,她周围的邻居们,每到每年的这个时间,也纷纷效仿,在正月十五晚上去给自家逝去的亲人、祖先们坟前“送灯”“点亮”,并作为正月十五上元节的一个重要活动传播和继承开来。时至今日,正月十五“送灯”已成为我们老家后人们履行孝道、怀念先祖的一项标志性的重要活动。
  呵呵,这个故事讲完了。不过,既然是“传说”,那它的可信度自然就不能和正史相提并论,大家就当是听故事吧。其实孟姜女其人,到底是哪里人?此前并无确凿的考证和定论。直到2008年秋,山东莱芜一农民,意外发现一块年代久远的石碑。经文物专家辩认,此碑为“孟姜女铭记碑”,是明初洪武年间所刻立。上面记载的就是“齐鲁之地”的贞洁烈女孟姜女千里寻夫的传奇事迹。当年的“齐鲁之地”无外乎今天的河北山东安徽河南的一部分地域组成。故事中传说她是我们淮河流域一带的人,大概属今天安徽的某个地方,或就是我们这一块的人,看来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啊。我所讲的这个民间传说故事,是我父亲曾经讲给我听的,今天写在这里,以兴众位读者。(资源共享)

俗话说“正月十五花灯俏”可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为什么要点灯呢?俗话说“正月十五花灯俏”可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为什么要点灯呢?俗话说“正月十五花灯俏”可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为什么要点灯呢?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又叫“灯节”、“上元节”,是我国民间非常隆重、热闹的娱乐型节日。这一天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民间也有很多习俗,如吃元宵、观花灯、走百病、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祭门、祭户等。还有一个习俗就是正月十五都去给已故的人送灯。

正月十五元宵节,给已故去的人们送灯的习俗传说是从明朝开始的。朱元璋当皇帝后,在元宵节这天去祭拜他母亲,但没有找到他母亲的坟地。于是他在坟场的每个坟前点了一盏灯,然后不停地磕头,哪个坟前的灯没有灭,哪个就是他母亲的坟,最后找到了完成了祭拜。




为了纪念朱元璋弘扬孝道的优良传统,于是每逢正月十五元宵节,百姓们都给故去的亲人送灯。每年正月十五的团圆饭都在天黑前结束。正月十五为什么要去坟地给已故的人送灯

团圆饭那么早结束的原因民间有两种说法:其一种说法是,“吃完十五饭,去把庄稼活干”。意思是正月十五的饭一吃,意味着年也就过完了,该下地干活或是上班了。还有个说法是,吃完十五团圆饭后,要去给故去的亲人送灯不敢耽搁。

还记得小时侯大人们提前把蜡烛、鞭炮、纸钱之类的祭奠品准备好,吃了团圆饭后,趁天还没黑就提早去坟地给老祖宗送灯来祭奠已故的亲人。



怕他不记得回家的路。


给死人送灯是大年30还是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寓意是怕ta记不得回家的路

七月半一定要给死人烧纸吗?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

为什么总七月半是鬼节
因为中元节的时间是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的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的魂的活动。鬼节,是指祭祀鬼的节日或者与鬼相关的节日,鬼是在人类蒙昧时期,对生命的一种延伸。东西方文化对于生命延伸的概念略有不同,但人死为鬼一直是鬼文化的主流。西方鬼节中有墨西哥鬼节等,...

清明节是死人的节吗?拜托各位了3Q
1.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用于祭奠已故亲人,也被视为“死人节”或“鬼节”。2. 鬼节包括清明节、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在鬼节期间,人们应避免携带红绳、铃铛、风铃等可能招引鬼魂的物品,并尽量避免外出。3. 七月十五日,又称盂兰节、中元节、麻姑节或鬼节,是民间祭祀祖先和鬼神的日子。这一天,人们...

一年当中什么时间给死人烧纸钱?
通常在头七、农历初一和十五、清明节、农历七月十五等时间给死人烧纸钱。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为逝去的亲人烧纸钱,以此纪念他们。人们相信,纸钱是死者在世界另一端的钱财,通过烧纸钱,逝者在那个世界能够拥有足够的金钱使用。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对死者的一种悼念方式。纸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为什么有人说七月十三是鬼节,也有人说十四是,还有十五?
其实不管是七月十五当天祭祀还是提前几天,这都没有什么本质上的意义区别。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形式,但是由于流传的时间过于长久,都已经习惯了这种形式的必要性,虽然每个地区的时间上可能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是大家都默认了这种形式的存在。各地的人对于这个节日的重视程度是一样的。

烧纸钱给死人叫什么节日 日子
2、中元节,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这个节日在我国的唐宋就已经流行开来。3

死人入葬8月15下葬好不好?
15日下葬是非常好的一个日子,这一天是非常吉利的,而且也会对后代子孙有保佑的作用,大吉大利,很好的一天的日子

七月十五人们为什么在大街小巷烧纸
给去世的亲人烧纸钱让他们在另个世界有钱花

母鬼节是几月几号 真的会死人吗 鬼节禁忌?
农历是的七月十五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母鬼节了,而母鬼节到来的时候往往会有霉运出现,这种时候要特别注意自己的生活变动了,母鬼节到来的时候有些禁忌大家要注意起来。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母鬼节是几月几号,真的会有事吗,鬼节禁忌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本期风水知识大全来为你解答吧。不能半夜...

西乡塘区18359877791: 正月十五为什么给死人送灯 -
芒嵇博那: 怕他不记得回家的路.

西乡塘区18359877791: 为啥元宵节要给死去亲人墓地送灯 -
芒嵇博那: 正月十五给故去的亲人送灯的习俗据说是从明朝开始的.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在元宵节这天去找他母亲的坟,但没有找到.于是他在每个坟前点了一盏灯,然后不停地磕头,哪个坟前的灯没有灭,哪个就是他母亲的坟.为了纪念朱元璋,弘扬孝道,于是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百姓们都要给故去的亲人送灯.

西乡塘区18359877791: 正月十五为什么要送灯? -
芒嵇博那: 这是一个地方的风俗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

西乡塘区18359877791: 元宵节为什么要给逝去的人送灯?
芒嵇博那: 平叛“吕氏之乱”后的庆典. 相传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

西乡塘区18359877791: 为什么正月十五晚上要送灯去墓地? -
芒嵇博那: 让故去的先人及神仙们在新一年的圆月夜里亮亮堂堂,以表示后仍对他们的思念.

西乡塘区18359877791: 为什么十五要给逝去的人送灯呢 -
芒嵇博那: 放河灯习俗的介绍[编辑本段]放河灯(也常写为放“荷灯”),是华夏民族传统习俗,用以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活着的人们祝福.它流行于汉、蒙古、达斡尔、彝、白、纳西、苗、侗、布依、壮、土家族地区,各地在三月三、七巧节、中秋节...

西乡塘区18359877791: 元宵节为什么要给逝去的人送灯? -
芒嵇博那: 给逝去的人天堂的路上给他照亮前面的路.

西乡塘区18359877791: 元宵节为什么给故去的人送灯
芒嵇博那: 给长辈故人送灯,祈祷先人保佑吧,燃灯思亲,我们没有忘记他们

西乡塘区18359877791: 正月十五给去世的人送几个灯笼 -
芒嵇博那: 元宵节又叫“灯节”、“上元节”,是我国民间非常隆重、热闹的娱乐型盛大节日.元宵节有很多习俗的,如吃元宵、观灯、走百病、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祭门、祭户等活动.还有一个习俗就是正月十五都有...

西乡塘区18359877791: 正月十五上坟送灯究竟有什么讲究?小时候,听奶奶讲十五上坟送灯,是
芒嵇博那: 既是传统 也有知道的必要啊 其实就是 过年时老祖先回家过年 就是年30晚上老祖先就到有族谱挂(老母老)的长子家里过年 每家每户的去世亲人也是这天回家 一直到十五晚上离开 我们去坟上送灯 就是为了给先祖照亮 就这么简单 查看原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