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出处

作者&投稿:尔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具体是什么意思?~

古语云:“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话的原意,不是说古代官员如何贪婪,而是讲古代官员捞钱的办法太多,即使是“清廉”的知府,三年下来也会有十万两银子的灰色收入。
清:做官廉洁。讽刺标榜廉洁的官员,实际上也在大肆榨取民脂民膏。
出处:《儒林外史》八:“王太守笑道:‘可见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话,而今也不甚确了。”’
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知府地位相当于现今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兼任市长,同知则为唯一的副市长。

扩展资料
清代官吏俸禄以岁俸为名,发给银两,自一品到九品至未入流,共分10个等级。一品最高180两,二品155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正九品33两,从九品及未入流只有31两。
知府一般为四品官,一年也就105两,三年也就315两,十万两雪花银,自然来源于灰色收入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基本上,这句话最早应该出自宋朝,在明朝话本中也有过,“清”在此处指清廉之意。此谚又为“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一般的说法是:此谚原特指知府的陋规收入甚多,后来泛指地方官或一般官员敛财贪赃。“清知府”即清廉的知府。此谚的原意是:即使是不贪赃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仅例所应有的各项陋规收入也有十万两银子的进项。如果是黑心贪黩的知府,那就不知要捞多少了。后来此谚的含义扩大为:即使是政声清廉的官员,也要捞上成千上万两银子,至于贪官就更不用说了。
这个解释还是很说得通的。
还有一个单口相声,是这么说的:过去,有这么句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是指的是清官,要是赃官,拿筢子一摆那还了得吗?知府要想来钱,一年办两回生日就行啦!他一回,他太太一回。到快办生日啦,他的属下都到班房那儿去打听:“听说大人快办生日啦?”“啊!” “是哪一天哪?”“啊,是几儿几儿。”“大人想让我们送点什么礼?”“那我哪知道哇!你爱送什么送什么呀!”“咱们大人高寿啦?”“五十六!”。。。
可见,清字做清廉解,是很站的住脚的一个说法。

另外,《儒林外史》第八回 王观察穷途逢世好 娄公子故里遇贫交
中有一段:" 须臾,摆上酒来,奉席坐下。王太守慢慢问道:“地方人情,可还有甚么出产?词讼里
可也略有些甚么通融?”蘧公子道:“南昌人情,鄙野有余,巧诈不足;若说地方出产及词
讼之事,家君在此,准的词讼甚少,若非纲常伦纪大事,其余户婚田土,都批到县里去,务
在安定聚会,与民休息。至于处处利薮,也绝不耐烦去搜剔他,或者有也不可知。但只问著
晚生,便是‘问道于盲。’了”王太守笑道:“可见‘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话,而
今也不甚准了!”当下酒过数巡,蘧公子见他问的都是些鄙陋的话,因又说起:“家君在这
里无他好处,只落得个讼简刑清;所以这些幕宾先生在衙门里,都也吟啸自若。曾记得前任
臬司向家君说道:‘闻得贵付衙门里有三样声息。’”王太守道:“是那三样?”蘧公子道
:“是吟诗声,下棋声,唱曲声。”王太守大笑道:“这三样声息,却也有趣的紧。”蘧公
子道:“将来老先生一番振作,只怕要换三样声息!”王太守道:“是那三样?”蘧公子道
:“是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王太守并不知这话是讥诮他,正容答道:“而今你我要
替朝廷办事,只怕也不得不如此认真。”
此书作者吴敬梓(1701——1754),应该是清初人士了,那个时候清朝官员还是很廉洁的。再说他书中所写内容还是再往前的事情了。
由此可见,“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句话,至少在明朝话本中就出现过了,就可以推翻“清”做清朝的这个解释了。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最早出现在宋朝,并在明朝的话本中多有出现。句中的“清”,非为“清朝”之“清”,而为“清廉”之“清”。在明朝时期均无史书记载有这个话,在清朝《儒林外史》八:“王太守笑道:‘可见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话,而今也不甚确了。”却出现了这句话。

扩展资料: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对古代贪官的一种讥讽。其中这句话有多种解释。

1、一种解释是:初做官的人一开始是想做清官的,但清了三年之后由于受了官场腐败的同化,实在熬不住了,便开始大捞起来。

2、一边做“清”知府,一边捞银子,我看这种解释颇可取。这样干的人,也较多些。这类贪官白天做大报告,给下属发指示,或是在什么会上做长篇发言,以及到基层去表演“关心群众”,乃至给小学校、工厂、商店、部队题词,当然都是“反腐败”不离口,“讲廉洁”不离手。

3、十万两银子对于官场上的“初道”者来说,似乎使小贪官眼睛一亮,流一点口水。

4、仅仅当了“三年知府”,仅仅捞了“十万银子”,就露了馅,被“咔嚓”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出自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王观察穷途逢世好 娄公子故里遇贫交”里面有一段话:“但只问著晚生,便是‘问道于盲。’了”王太守笑道:“可见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话,而 今也不甚准了!”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句话的原意:不是说古代官员如何贪婪,而是讲古代官员捞钱的办法太多,即使是“清廉”的知府,三年下来也会有十万两银子的灰色收入。后来泛指知府的陋规收入甚多,地方官或一般官员敛财贪赃。

再后来这句话的含义扩大为:即使是政声清廉的官员,也要捞上成千上万两银子,至于贪官就更不用说了。

扩展资料:

《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儒林外史》脱稿后即有手抄本传世,后人评价甚高,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儒林外史》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同中。

清:做官廉洁。

雪花银:在我国古代以白银作为货币的历史中,对银子的官方称呼是”银“或”白银“,计量单位为”两“。清朝时期官方以”纹银“作为银货币的标准纯度,即为93.5374%,全称”户部库平十足纹银“。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即使是不贪赃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仅例所应有的各项陋规收入也有十万两银子的进项。如果是黑心贪黩的知府,那就不知要捞多少了。

后来此谚的含义扩大为:即使是政声清廉的官员,也要捞上成千上万两银子,至于贪官就更不用说了。

扩展资料

冶炼打制

丽江雪花银打制的银器工艺品,纯度高、硬度低、亮度高,造型丰富而独特。

丽江雪花银冶炼到纯度很高时,银产品似雪花般晶莹,表面呈雪花状,因所采选之原银色泽明亮、质地柔软、纯朴无瑕、深含玉龙雪山之灵气加之丽江玉龙雪山、纳西语意为银石,故称丽江雪花银。

相关文化

按丽江纳西族文化,银子有驱邪避鬼的作用。孩子满月,老人们会送小孩子银锁、银手镯、银项圈。刻有“长命富贵”、“福禄寿禧”、“吉祥如意”等祝福语的儿童挂锁,寓意着将孩子的命“锁住”,寄托着老人们对孩子的殷殷祝福。



出自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

雪花银:白银。意思是:担任三年“清廉”的知府,就可以捞到十万两的白银。

此谚原特指知府的陋规收入甚多,后来泛指地方官或一般官员敛财贪赃。“清知府”即清廉的知府,此谚的原意是:即使是不贪赃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仅例所应有的各项陋规收入也有十万两银子的进项.如果是黑心贪黩的知府,那就不知要捞多少了。

后来此谚的含义扩大为:即使是政声清廉的官员,也要捞上成千上万两银子,至于贪官就更不用说了。

扩展资料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的确确就出现在宋朝,在明朝的话本中也有出现。句中的“清”,是“清廉”的“清”,不能理解为“清朝”的“清”。此谚又作“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原特指知府的陋规收入甚多,后来泛指地方官或一般官员敛财贪赃。

此谚的原意是:即使是不贪赃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仅例所应有的各项陋规收入也有十万两银子的进项。如果是黑心贪黩的知府,那就不知要捞多少了。后来此谚的含义扩大为:即使是政声清廉的官员,也要捞上成千上万两银子,至于贪官就更不用说了。

是说知府是个肥缺,即使是清廉的知府,三年任期也可以得到十万两银子,当然这只是泛指很多银子,具体不一定这个数,那如果是贪官呢?表现了官员的腐败。 

拓展资料:请朝时候,一名知府,如果不是太贪,只收诸如常例钱、下级的进贡、皇粮国税的结余(也就是从老百姓那里多收的部分)以及打官司等等的钱,一年大概收入3万多两银子,一任(三年)大概有一万两左右。虽然也是贪污受贿的钱,但在清朝是符合官场惯例的,或者说是合法的收入,因为如果只拿这些钱,是不能被判刑,甚至不能予以处分的,这就是清朝官场的规矩。




俗语“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形容什么的?这句俗语出自什么典故...
俗语“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形容清朝时期地方官员利用职权在三年内就能积累起巨额财富的现象。这句俗语出自宋代,流传至明清时期,反映了当时官场腐败的普遍性。这句俗语中的“清”字并非指清朝,而是指清正廉洁。实际上,知府这一官职远在唐宋时期就已设立,并非仅存在于清朝。到了清朝中叶,社会...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什么意思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指在清朝时期,一个清廉的知府在三年的任期内在职位上不贪污不受贿,不占有公共财产,最终能够积累起相当于十万两银子的财富。这里的“雪花银”是形容数量庞大的银子,如同纷飞的雪花一般。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官员在位期间通过正当手段所能获得的财富,同时也暗示了官员清廉的品质。在...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什么意思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指一个人担任清朝知府职位的三年时间内积累了价值十万两银子的财富。在古代中国,清朝知府是地方最高行政官员,负责管理一个地区的司法、财政和治安等事务。知府的职位地位较高,权力也相对较大。然而,清朝的官场腐败盛行,让一些聪明而贪婪的人看到了机会。他们通过贪污受贿、剥削...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什么意思
意思是说,即使是政声清廉的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也有十万两银子的进账。这句辛辣又富有调侃意味的民谣,出自清代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清代末期那个时期的民谣。指旧时官场腐败,无官不贪。清代的十万两白银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两千万人民币,这无论在当时还是如今,都是一笔...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什么意思
1. 即使是政绩清廉的知府,任期三年也能积累起十万两银子的财富。2. 这句带有讽刺意味的民谣,出自清代小说《儒林外史》。3.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反映了清代末期官场的普遍腐败现象。4. 清代的十万两白银,相当于现在的两千万人民币,显示了当时官场腐败的严重程度。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什么意思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正解是:做三年的知府,头脑一定要清醒,要会算帐,不能给管家实际权利,要不三年下来,管家就会花掉你好不容易积攒下来以备十万火急时的银子,等到那时你就只能望着雪花想银子了

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什么意思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句俗语用以讽刺那些逐渐被官场腐败所同化的官员。最初,这些官员可能立志成为清廉的官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大肆敛财。这句话中的“清”字指的是清廉,表明这些官员曾经有过清正的时期。即使只是短暂的“清”,也给人以希望。如果腐败风气持续加剧,可能会导致一个现象...

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作何解释?
“清知府”即清廉的知府。此谚的原意是:即使是不贪赃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仅例所应有的各项陋规收入也有十万两银子的进项。如果是黑心贪黩的知府,那就不知要捞多少了。但人们认识最早是在《儒林外史》原文“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基本上,这句话最早应该出自宋朝,在明朝话本中也有...

十万雪花银前一句是什么?
十万雪花银前一句是三年清知府。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出自哪个朝代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一句谚语,用以讽刺那些表面上标榜自己廉洁,实际上却在大量搜刮民脂民膏的官员。这个说法最早起源于宋朝,并在明朝的话本中频繁出现。在这里,“清”并非指“清朝”,而是指“清廉”。原本,这句话特指知府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巨额收入,后来则泛指地方官员的贪污腐败。“...

美姑县14789562081: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出自什么时期 -
出泊去甲:[答案]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对古代贪官的一种讥讽.“三年”、“清知府”与十万两银子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细细研究的不多.这里头很有学问,值得认真探讨.我看,“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至少有多种解释.一种解释是:...

美姑县14789562081: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来历
出泊去甲: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又作“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此谚原特指知府的陋规收入甚多,后来泛指地方官或一般官员敛财贪赃.“清知府”即清廉的知府.此谚...

美姑县14789562081: “三年清知府 十万雪花银”是什么意思?最早出现在什么文献中? -
出泊去甲: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的确确就出现在宋朝,在明朝的话本中也有出现.句中的“清”,是“清廉”的“清”,不能理解为“清朝”的“清”.此谚又作“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原特指知府的陋规收入甚多,后来泛指地方官或一般官员敛财贪赃.“清知府”即清廉的知府.此谚的原意是:即使是不贪赃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仅例所应有的各项陋规收入也有十万两银子的进项.如果是黑心贪黩的知府,那就不知要捞多少了. 但人们认识最早是在《儒林外史》原文“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美姑县14789562081: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出自哪个朝代
出泊去甲: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谚语,意思是指讽刺标榜廉洁的官员,实际上也在大肆榨取民脂民膏.“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最早出现在宋朝,并在明朝的话本中多有出现.句中的“清”,非为“清朝”之“清”,而为“清廉”之“清”.此谚原特指知府的陋规收入甚多,后来泛指地方官或一般官员敛财贪赃.“清知府”即清廉的知府.此谚的原意是:即使是不贪赃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仅例所应有的各项陋规收入也有十万两银子的进项.如果是黑心贪黩的知府,那就不知要捞多少了.后来此谚的含义扩大为:即使是政声清廉的官员,也要捞上成千上万两银子,至于贪官就更不用说了.

美姑县14789562081: 真惊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竟然出自宋朝提刑官之口 -
出泊去甲: 宋朝派出管理府的官叫"权知某府军府事"简称知府,"权知某州军州事"简称知州

美姑县14789562081: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谁能解释下大概就行…
出泊去甲: 句中的“清”,是“清廉”的“清”,不能理解为“清朝”的“清”.此谚又作“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原特指知府的陋规收入甚多,后来泛指地方官或一般官员敛...

美姑县14789562081: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什么意思 -
出泊去甲: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正解是:做三年的知府,头脑一定要清醒,要会算帐,不能给管家实际权利,要不三年下来,管家就会花掉你好不容易积攒下来以备十万火急时的银子,等到那时你就只能望着雪花想银子了

美姑县14789562081: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揭露怎样的一种情况呢?
出泊去甲: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见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 这两句大意是:当了三年清廉知府,也能到手十万两雪花似的银子. 做官的都会搜刮民脂民膏,只要做官就有钱花.旧日官员多以发财为目的,很少有不搜刮民财的.〜说做了三年知府,即使尚属清白的,也已搜刮得十万银两,至于那些不清不白的,狼贪豺狠的,做官时日久长的,职位更高的,搜刮民财之多就可以想见了.作者用以退为进的写法,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员贪污成风的事头.

美姑县14789562081: 雪花银和千足银的区别 -
出泊去甲: 雪花银最早出自宋代语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后来在历代文字中频繁出现,但仍只是民间对白银的称呼.在我国古代以白银作为货币的历史中,对银子的官方称呼是”银“或”白银“,计量单位为”两“.清朝时期官方以”纹银“作...

美姑县14789562081: 三年清知府, -
出泊去甲:[答案]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正解是:做三年的知府,头脑一定要清醒,要会算帐,不能给管家实际权利,要不三年下来,管家就会花掉你好不容易积攒下来以备十万火急时的银子,等到那时你就只能望着雪花想银子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