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诗 人心不足

作者&投稿:池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用一首诗来形容,人心不足蛇吞象,~


在新浪爱问找到答案了~
我估计楼主要找的是清朝胡澹淹的《解人颐》中的一首:
不知足 欲壑难填
终日忙忙只为饥,才得饱来便思衣。
衣食两般俱丰足,房中又少美貌妻。
娶下娇妻并美妾,出入无轿少马骑。
骡马成群轿已备,田地不广用不支。
置得良田千万顷,又无官职被人欺。
七品五品犹嫌少,三品四品仍嫌低。
一品当朝为宰相,又羡称王作帝时。
心满意足为天子,更望万世无死期。
总总妄想无止息,一棺长盖抱恨归。

元曲----无名氏.
讥贪小利者.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碗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人心不足蛇吞象

终身奔忙只为织,才得有食又为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却嫌房室低。

盖了高楼与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忽虑门前没马骑。

买得高头金鞍马,马前马后少跟随。招了家人数十个,有钱没势被人欺。

时来运转作知县,抱怨官小职位低。做过尚书升阁老,朝思暮想要登基。

一朝面南做天子,东征西讨打蛮夷。四海万国都降服,想和神仙下象棋。

洞宾陪他把棋下,吩咐快做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做好,阎王发牌鬼来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升到天上还嫌低。玉皇大帝让他做,定嫌天宫不华丽。

人心不足蛇吞象",意思是说:人的贪欲无止境,就像小小的蛇,竟要把庞然大物的象吞下去一样.这个俗语原从成语"巴蛇吞象"演变来的.

"巴蛇吞象"原出自《山海经 海内南经》.其文曰:"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意思是:有一种巴蛇能吃大象(传说巴蛇生于南海,黑身子,青脑袋,长800尺),它把象吞下去后,消化三年,才把象的骨头吐出来.这种象骨服食后可治腹内的疾病.

由此可见,即使是神话中的大蛇,吞下一头大象也是不容易的事情.那么一般的蛇,要想吞象,那当然更是不自量力了.后来遂以此比喻人心贪得无厌.久而久之即演变为"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俗语.明代学者罗洪先曾有诗道:“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临头螂扑蝉.”

在民间还有一个"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传说,从前有一个农民上山砍柴,见一条小蛇冻得发僵,非常可怜.农民就把它揣在怀里,带回家中喂养起来.小蛇慢慢长成大蛇,自己能生活了,农民就把它放在山后石洞里,渴了饮山泉,饿了吃野果,大蛇自然对农民很感激.过了些日子,大蛇的石洞口长出棵小小的灵芝.它精心守护,培育,灵芝越长越大,越长越神奇.人们都想得到它,只因蛇的守护,谁也不敢近前.这件事被皇上知道了,就叫人四下张贴了一道皇榜:谁能采来这棵灵芝,就受重赏.这个农民想得到赏赐,就央求大蛇把灵芝送给他.大蛇答应了他的要求,农民就把灵芝献给皇上,得到一批金银财宝的奖赏.又过了些日子,皇后的眼瞎了,御医说只有龙蛇的眼珠才能治好.皇上又想到这个献灵芝的农民,就命他去挖那大蛇的眼睛.许诺他事成之后,封他为宰相.这农民发了财,又想当官,就又来央求大蛇给他一只眼珠.大蛇只好忍痛让他挖去一只眼珠,皇后的眼睛复明了,农民遂当上宰相.他当上宰相后,养尊处优,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生怕哪一天死掉,丢下这万贯家财.于是,就想到长生不老之法.听说吃龙蛇心能够长生不老,就又到山中去找大蛇,要求再给他一颗心,成全他长生不老.大蛇见他如此贪心不足,就张嘴叫他去挖.这个贪婪的宰相一近前,就被大蛇吞下肚里,再也没回来.

古代典故和民间传说有所不同.一个是说蛇的贪婪——"蛇吞象";一个是说人的贪婪,人被蛇吞掉——"蛇吞相",这大概是口头文学传播演变的结果.无需鉴别真伪,都是比喻贪心不足,不得好下场.教育人们要克制欲望,不要得了星星盼月亮.常言道:"知足长乐".当然这句话用在事业上,学业上是消极的,不对的,而在克制私欲和贪心上,则是有其可取之处的.

1、谚语:

吃着碗里,望着锅里

解释:是贪心的意思。自己碗里还有吃的,但边吃还在边看着锅里还有的。

人心不足蛇吞象

解释:比喻人贪心不足,就像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出处:《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战国楚·屈原《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2、成语:

得陇望蜀

解释:形容得寸进尺,贪心不足。

出处:
《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东汉初年,隗嚣割据陇地,公孙述割据蜀地,自立为王,二人相互勾结,对抗朝廷。建武八年,光武帝刘秀与大将岑彭率军攻破天水(今属甘肃省),岑彭又与偏将吴汉把隗嚣包围在西城。公孙述派兵来援救隗嚣,驻扎在上邦,光武又派盖延、耿弁包围之,自己回兵东归。回到京都,刘秀给岑彭去信说:"两城若下,便可带兵向南击破蜀虏。人若不知足,即平陇,复望蜀。"意思是平定陇后不应满足,紧接南下平定蜀。后来"既平陇,复望蜀"就演变为成语"得陇望蜀"。

贪心不足

解释:贪得无厌,永不满足。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汝贪心不足!既得吴郡,而又强并吾界!”


云阳县15930219371: 找一首描写人贪心不足的古诗一首描写人贪心不足的古诗
自转氟哌: 我估计楼主要找的是清朝胡澹淹的《解人颐》中的一首: 不知足 欲壑难填 终日忙忙只为饥,才得饱来便思衣. 衣食两般俱丰足,房中又少美貌妻. 娶下娇妻并美妾,出入无轿少马骑. 骡马成群轿已备,田地不广用不支. 置得良田千万顷,又无官职被人欺. 七品五品犹嫌少,三品四品仍嫌低. 一品当朝为宰相,又羡称王作帝时. 心满意足为天子,更望万世无死期. 总总妄想无止息,一棺长盖抱恨归.

云阳县15930219371: 什么蛇吞象( )蛇吞象,阅读上的题,有急用!只能是一个字,因为要和别的字组成地名. -
自转氟哌:[答案] “人心不古蛇吞象” 释义比喻人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来源《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战国楚·屈原《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人心不古蛇吞相” 罗洪宪诗:“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

云阳县15930219371: 万事成败中在天,机关用尽妄图然.人心不足蛇吞象,(下句是什么) 这诗又是形容什么的呢? -
自转氟哌:[答案] 明代学者罗洪先曾有诗道: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临头螂扑蝉.这是最早的典故. 这首诗应该是现代随便一个人写的,后面接“博而不精也罔然 ”也可以.这看作者的意境是什么了,没有典故

云阳县15930219371: 表现人心不足的诗 -
自转氟哌: 《增广贤文》?

云阳县15930219371: 人心不足蛇吞象、全诗? -
自转氟哌: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

云阳县15930219371: 人心不足蛇吞象全诗
自转氟哌: 这句话的原句为“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比喻人贪心过重,不知满足,就像“蛇吞宰相”的典故一样.“蛇吞相”后来被演绎为“蛇吞象”.元无名氏《崔府君断冤家债主·楔子》螳捕蝉里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说法,喻害人还被害之意. 比喻过分贪心结果适得其反.来源:《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战国楚·屈原《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演变:“人心不足蛇吞相”中的“相”本指宰相,后演绎为“象”.

云阳县15930219371: 人心不足蛇吞像事事到头螳捕蝉、全文 -
自转氟哌:[答案] 这个不是诗词,是一个戏曲的楔子 无名氏《冤家债主》楔子:“人心不足 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

云阳县15930219371: 表达“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诗词有哪些? -
自转氟哌: 1、八声甘州·摘青梅荐酒 宋代:汤恢 摘青梅荐酒,甚残寒,犹怯苎萝衣.正柳腴花瘦,绿云冉冉,红雪霏霏.隔屋秦筝依约,谁品春词?回首繁华梦,流水斜晖. 寄隐孤山山下,但一瓢饮水,深掩苔扉.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怅年华、不...

云阳县15930219371: “人心不足蛇吞象”是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怎么说的不一样啊?哪个才是正确的原始出处呢? -
自转氟哌:[答案] 释义比喻人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来源《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战国楚·屈原《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示例罗洪宪诗:“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清·翟灏《通...

云阳县15930219371: 求一首诗.开头两句是: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客美貌妻.求整首诗. -
自转氟哌: 这首诗的名称是《十不足》,有多个版本,以明代朱载堉的《十不足》流传最为广泛.朱载堉的原诗是《山坡羊•十不足》: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却嫌房屋低.盖了高楼并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娇妻美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